100餘家P2P平台服務了上億用戶,累計總規模占行業半數以上

9月13日,中國互金協會發布《關於全國互聯網金融登記披露服務平臺網絡借貸類機構7月信息披露情況的通告》(下稱通告)。通告顯示,7月119家網貸機構中有103家平臺披露了相關運營信息數據。

100餘家平臺總規模佔行業半數比例,累計服務用戶量破億

從通告情況來看,當前在運營的上千家網貸平臺中,正式與中國互金協會信披平臺對接披露數據的從業機構仍較少,但行業頭部平臺基本上與協會實現了數據接入。

中國互金協會發布的通告顯示,103家網貸平臺的貸款餘額合計6555億元,累計交易總額38409億元,累計服務出借人數3697萬人,累計服務借款人數9427萬人,出借人數和借款人數合計超1.3億。

網貸第三方監測機構的數據顯示,7月,網貸天眼、網貸之家和第一網貸監測的行業在營平臺分別為1968家、1645家和1842家。

同期,網貸之家監測的行業歷史交易總額為74789.41億元。網貸天眼、網貸之家和第一網貸監測的行業貸款餘額分別為11047.34億元;9561.48億元和14905.94億元。

100餘家P2P平臺服務了上億用戶,累計總規模佔行業半數以上

網貸輿情整理自中國互金協會、網貸天眼、網貸之家與第一網貸

100餘家P2P平臺服務了上億用戶,累計總規模佔行業半數以上

100餘家P2P平臺服務了上億用戶,累計總規模佔行業半數以上

100餘家P2P平臺服務了上億用戶,累計總規模佔行業半數以上

100餘家P2P平臺服務了上億用戶,累計總規模佔行業半數以上

中國互金協會與三家第三方監測機構的監測範圍不同,數據不具有可比性,但數據仍揭示出接入協會信披系統的平臺交易總規模和市場總份額較大。

7月,中國互金協會只有103家平臺披露了數據,大大低於其他第三方機構近2000家的監測範圍,但這103家平臺的累計交易規模佔網貸之家監測的歷史交易總額的51.36%;貸款餘額規模分別佔網貸天眼、網貸之家和第一網貸監測的網貸行業貸款餘額的59.34%、68.56%和43.98%。

雖然第三方機構的監測範圍較為廣泛,但其中多數平臺的交易規模和貸款餘額較小。

頭部平臺傾向接入行業自律組織搭建的信披平臺

網貸輿情整理發現,中國互金協會監測的累計借貸金額前10的網貸行業頭部平臺中,宜信惠民、網信普惠、玖富普惠、銅板街和拍拍貸並未接入第三方監測機構,網貸行業存在明顯的頭部集聚效應。

此外,第三方監測平臺中,除小贏網金外,宜人貸、團貸網、鑫合匯、微貸網、PPmoney等也都將數據接入了中國互金協會。

由此推斷,累計交易規模較大的平臺選擇的信息披露渠道更為謹慎。由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國家有關部委牽頭組織建立的國家級互聯網金融行業自律組織——中國互金協會更受頭部平臺的青睞。

此外,中國互金協會完全按照《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信息披露指引》中規定的選取對接數據,數據披露範圍更加全面。這些數據包括累計交易總額、累計交易筆數、借貸餘額、累計借款人數量、累計出借人數、累計代償金額、項目逾期率、金額逾期率等必須和可披露32項指標。這些指標更傾向於平臺的運營狀況和客戶規模。

與中國互金協會不同,網貸天眼、網貸之家以及第一網貸監測的數據主要包括交易規模、貸款餘額、借款人數量、出借人數量、綜合回報率、借款期限等傾向於平臺排名和產品特點的內容。

從輔助投資人參考決策來看,中國互金協會披露的數據對投資者判斷平臺的運營情況,數據準確性更高,更有幫助。

頭部平臺信披完整性時效性仍有提升空間

第三方監測機構接入的平臺缺少一定的運行數據,但對接中國互金協會的平臺信息披露更加完整,絕大部分平臺能夠逐月披露運營數據。

具體來看,2018年1月,在中國互金協會正常披露的平臺為85家,2月正常披露的平臺數量略有下降,但數量在3月有較大回升並達到年內最高的108家。進入4月,網貸平臺正常披露數量基本穩定在100家,但隨著行業危機的到來,正常披露的平臺在7月下降至80家。

與正常披露平臺數量變化趨勢相反,在1月,延期披露的平臺數量為32家,此後震盪下降,3月份降至9家,4月又回升至23家。進入6月延期披露的網貸平臺為21家,7月更是達到23家的較高水平。

未披露信息與延期披露信息的平臺數量變化基本一致,7月,未披露平臺達到16家。從數據可以看出,網貸行業的危機嚴重影響了多數平臺的正常運行。

100餘家P2P平臺服務了上億用戶,累計總規模佔行業半數以上

網貸輿情整理自中國互金協會

相比於經營數據,披露2017年財務報告,律師事務所法律意見書和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報告對平臺的要求更高

中國互金協會發布的相關數據顯示,截至7月末,披露財務報告的平臺為103家,披露律師事務所法律意見書與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報告僅分別有26和27家。

數據顯示,很多接入中國互金協會的平臺對自身合規情況與財務情況存有較大疑慮。此外,法律意見書和審計的費用也對平臺利潤有所衝擊,很多網貸平臺微薄的利潤限制了其在合規運營方面的投入。目前已經開展的網貸檢查將對這些平臺造成很大的挑戰。

100餘家P2P平臺服務了上億用戶,累計總規模佔行業半數以上

網貸輿情整理自中國互金協會

7月,對接中國互金協會的網貸平臺信披質量有所下滑,披露正規報告的平臺更加稀少,但中國互金協會累計借貸規模前10位的平臺,信披質量要好於其他對接機構。

前10名中,僅有鑫合匯未披露7月的運營信息。未披露17年財務報告信息的僅有紅嶺創投。未披露律師事務所法律意見書的平臺為紅嶺創投、陸金服、鑫合匯和微貸網。未披露會計師事務所專項審計報告的平臺為紅嶺創投、陸金服、鑫合匯、微貸網和拍拍貸。

完整披露所有應披露信息的平臺為銅板街、玖富普惠、宜信惠民、網信普惠和團貸網。

100餘家P2P平臺服務了上億用戶,累計總規模佔行業半數以上

網貸輿情整理自中國互金協會(0表示延期披露)

中國互金協會的信息披露按照《信披指引》開展,平臺的機構信息與運營信息披露較為完整,但披露正規報告的平臺數量較少。相比而言,頭部平臺信息披露優於其他接入平臺,特別是玖富普惠、宜信惠民、網信普惠和團貸網四家平臺的信息披露處於行業領先水平。

隨著借貸合同登記對接的引入,網貸平臺的穿透管理將逐漸深入,網貸行業的合規要求也將繼續提升,這給各家平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完整的信息披露是本輪合規檢查的重點內容,也決定著平臺未來能否順利備案登記。透過各家網貸平臺得信息披露情況,投資者將能更好的甄別平臺運營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