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製「扶貧套餐」 專注「私人訂製」——蘭州市政協探索扶貧之路

烹製“扶貧套餐” 專注“私人訂製”

蘭州市政協積極探索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之路

“剁開一粒黃土,半粒在喊渴,半粒在喊餓。”

——詩句寫出了上世紀西北地區真實的農村場景。皋蘭縣是國家六盤山貧困片區縣之一,九合鎮李家溝就是典型的縮影。擺脫貧困是李家溝人一直以來的夢想。

隨著精準扶貧工作的縱深推進,李家溝村人的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紅砂洋芋”和“自樂班”證明了李家溝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不忘提高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印證了支柱產業和豐富鄉村文化生活給村民帶來的可喜變化。

這些變化,得益於蘭州市政協在幫扶實踐中,堅持物質和精神共同發展的雙輪驅動,通過經濟開發、產業扶貧、政策扶貧等方式,探索出了一條從烹製“扶貧套餐”到專注“私人訂製”之路。

烹製“扶貧套餐”讓扶貧面更廣

治貧,必先治愚。隨著脫貧攻堅進入深水區和關鍵期,部分貧困戶安於現狀、不思發展、收入來源不穩定正成為脫貧攻堅路上最難過的坎、最難啃的硬骨頭,成為考驗李家溝村扶貧幹部扶貧能力的實力考題。

蘭州市政協制定完善“四規劃一計劃一方案”的基礎上,精心打造“扶貧套餐”:“思想引領+產業帶動+文化惠民+科普培訓+人文關懷+X”。關於套餐中“+X”,是因為造成農村貧困的原因千差萬別,精神貧困根源有很多。比如文化水平不高、能力素質偏低、精神意志薄弱、生活慣性的束縛、抗風險能力欠缺等,這就必須考慮到套餐的個性化需求,需要進一步精準施策。

烹製“扶貧套餐” 專注“私人訂製”——蘭州市政協探索扶貧之路

資料圖

村支書楊國源說:“這幾年,李家溝村通過產業帶動,逐步形成了紅砂洋芋、旱砂西瓜、花生三大主導產業,並連年獲得豐收,群眾增收能力得到增強。幫扶單位還通過村道鋪設瀝青、輸水管和水壩項目、文化設施項目,為村上襯砌渠道4.5公里,李九公路延伸3.5公里,安裝太陽能路燈35盞,種植綠化苗木1000株,製作了100多米長的傳統文化宣傳長廊……”

如何讓扶貧面更廣。一場接一場的科技培訓,一臺接一臺的文藝演出……無不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每個李家溝人的思想和眼界。“從發展設施農業到養殖業,從外出務工到職業培訓,讓群眾多條腿走路,收效還很顯著。”幫扶工作隊長王劍洲說。在多方諮詢後,決定協調組織村民培訓,提高大家的技能和素質。“現在,平均每家有1個半的勞動力在外打工,每人每年能帶回1.5萬元的收入。”村支書楊國源說。

烹製“扶貧套餐” 專注“私人訂製”——蘭州市政協探索扶貧之路

資料圖

俗話說,人逢喜事精神爽。村民看著村裡翻天覆地的變化,感受著日益鼓起來的“錢袋子”,滿臉洋溢著幸福和喜悅。今年已逾花甲的韓文生是村裡的“文化達人”。他將村裡一年來的變化編成了順口溜。“道路硬化好下腳、環境美化亮路燈、村莊綠化大變樣、牆上畫畫有模有樣。”不僅如此,他還參加了村裡的蘭州鼓子“自樂班”,“自樂班”已經有10餘個成員,並在進一步的壯大。

幫扶工作隊長王劍洲也感覺到李家溝村風變化很大,老百姓比過去心齊、團結了,開始關心全村發展的大事小情。

專注“私人訂製”扶貧信心更足

扶貧不能“大水漫灌”,如何做到精準基礎上的精準,蘭州市政協重新梳理了李家溝村貧困戶致貧的原因後,決定實施扶貧“私人訂製”。

蘭州市政協繼續完善落實“一戶一策”精準脫貧計劃的同時,對需要資金扶持的到戶項目進行了梳理歸類,協調信用合作聯社建立貸款信用點村;對需要技能培訓的開展技能培訓;對行動不便,需要照顧的老人,開展送溫暖、送衛生進戶;對有務工意願及時對接,讓其外出務工;對發展農村產業的,大力開展技術員進田間,手把手指導;對文化生活需求的,組織村民開展社火表演、廣場舞等……

烹製“扶貧套餐” 專注“私人訂製”——蘭州市政協探索扶貧之路

這些天來,李家溝村村民的心裡倍感自豪,因為他們村被當地政府和信用社評為“信用村”。有了這塊“金字招牌”,村民不僅可以無抵押貸款,而且享受貸款利率優惠。

韓文全是村裡的養殖戶,他飼養的80多頭豬最近準備出欄,然後更新一批新的能繁母豬。但由於近期豬肉價格走低,成本回收困難導致資金緊張,沒有購買能繁母豬的資金。這次,韓文全在信用社沒有擔保低價貸受益了。“以前最多給我們貸5萬,現在能貸10萬,一天就辦結了。”韓文全說。

“我們125戶村民,就有25戶跑運輸的,還有搞養殖的,辦企業的。這些都通過貸款得到了實惠。”楊國源說,這些年裡,幾乎有一半的村民都貸了款。貸款發揮了實際作用,徹底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目前村民的人均純收入在1萬元左右,在2017年實現了整體脫貧,“信用村”的成功申請,蘭州市政協積極地協調起到了成效。

如何讓幫扶能發揮很好的效果,“一戶一策”基礎上的“私人訂製”在不斷髮揮效果。楊恩梅為了給兩個女兒治病,花完了家中不多的積蓄。得知情況後,市政協籌集善款兩萬多元,解決了她的燃眉之急。

在幫扶工作中,讓“私人訂製”面更寬,蘭州市政協藉助政協委員中企業家多、科技人員多、聯繫面廣、市場渠道寬等優勢,組織開展了“政協委員助推幫扶行動”,動員各界委員和經濟、科技、文化、醫療界人士與農戶建立長期“點對點”幫扶關係,幫助農村農戶銷售產品、培訓技術、提供就業崗位、送醫送藥、捐款捐物,受到農民群眾的歡迎。

幫扶工作隊長王劍洲說,幫扶工作一定吃透每一戶貧困戶的致貧原因、需求、發展的空間,扶貧上“點對點、一對一,”這樣的模式才能解決實際問題,在脫貧道路上要解決“真空”,也要“留白”,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自力更生和各種幫扶共同發力,才能走出實現徹底脫貧。

稿件來源:蘭州日報全媒體 記者:譙喜龍 通訊員:解婭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