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錫山位高權重,爲啥回鄉到村口都要走著到家,原因讓很多人羞愧

從古到今,人們一直都在講要“衣錦還鄉”。項羽在進入咸陽後,大肆燒殺,掠走金銀財寶準備回鄉。有人就勸說他,關中這個地方有險可守,且土地非常肥沃,不如在此稱王,成就霸業,但是沒想到項羽卻怒斥:富貴了不返回家鄉,和穿著漂亮的衣衫在夜裡行走,沒人知道一樣嗎?

項羽就將“衣錦還鄉”演繹到極致,講的就是功成名就之後,要排排場場地回到家鄉,給父老鄉親們好好看一看,其中大有炫耀、顯擺的成分,也足以顯示他的狹隘和短淺。而千年之後,另一個同樣也是位高權重的人,做的卻和他恰好相反,他就是閻錫山。

閻錫山位高權重,為啥回鄉到村口都要走著到家,原因讓很多人羞愧

閻錫山出生於1883年,也就是清光緒九年,是山西省五臺縣人。1911年,清宣統三年,閻錫山在山西太原起義,成功後大家都選他成為山西的都督。隨後,閻錫山通過各種手段,獨攬了山西的軍政大權,成為不折不扣的“山西王”。閻錫山是一個頗具爭議的人,喜歡投機,但是他也重視保境安民,為山西發展做出很大的貢獻,還有就是他為人比較低調,不忘本。

1912年,閻錫山得到袁世凱的任命,都督之職名副其實的,主政山西。在臨近的春節的時候,閻錫山想到一年到頭都在外奔波,也是時候回去看看了,所以就告訴手下的人,這幾日準備一下,抽個時間就回老家探望一下父母。

閻錫山位高權重,為啥回鄉到村口都要走著到家,原因讓很多人羞愧

長官要回家探親,部下自然不敢怠慢。他們覺得,閻錫山位高權重,回鄉探親那絕對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大喜事,無論如何一定要辦的排排場場的,聲勢一定要大,禮品一定要多,吹吹打打,弄得有聲有色。為此,還特意制定了閻錫山回鄉的規劃和物品清單。

看到部下呈上來的清單,閻錫山眉頭皺了起來,好傢伙,這自己回鄉探個親都快趕上皇帝出巡了。有軍車在前開道,配備士兵和隨從100多人,禮品拉了好幾車,整個車隊浩浩蕩蕩有近30輛。這一路回去還不得雞飛狗跳啊,閻錫山心想這可絕對不行,直接回復屬下,只用安排一輛車,配一個司機,再帶兩個隨從就行了,另外家裡也不缺吃少喝,禮品簡簡單單隨便拎幾樣就成。

閻錫山位高權重,為啥回鄉到村口都要走著到家,原因讓很多人羞愧

在出發那天,閻錫山特地翻出來了他奶奶以前給他做的粗布衣衫,換在了身上,穿得和普通莊戶人沒有什麼區別。而後,和兩個隨從擠在一個車上,沿途也沒有通知地方官,悄無聲息地奔向老家。在到村口的時候,閻錫山讓司機把車停在村口車,帶著大家走著回去。一路上,閻錫山都和碰到的熟人噓寒問暖,拉拉家常,瞭解大家的生活情況,沒有絲毫架子。就這樣一路聊,一路走,花費了一個多小時才到家。

閻錫山位高權重,為啥回鄉到村口都要走著到家,原因讓很多人羞愧

當然閻錫山的行為,有人稱讚,也有人懷疑,用現在的話說,也有就有人覺得他在作秀,總之很多人都是不理解,即使不用那麼排場,也不必那麼寒酸呀。於是,就有人問閻錫山,他是怎麼想的。他說,中山先生說人民是本,我們不過是僕人,怎麼能拿威嚴裝腔作勢來嚇唬這些父老鄉親呢,如果我能對這些長輩們忠孝,對後輩們謙虛,施德給他們,那我就能少犯很多錯啦。

同時還說,這些人要麼看他長大的,要麼和他一起長大,都是一方水土養出來的,要是他自己不記本,忘了根,在他們跟前顯擺,那就真的是太沒良心和道德了,也是自討沒趣,讓人笑話。不得不說,閻錫山的一番回答,讓人很佩服,同時也足以讓很多喜歡裝腔作勢,忘本的人感到羞愧!更重要的是,閻錫山功成名就後低調回鄉的行為,一下堅持了37年,直到他離開山西,這一點很難有人做到。

閻錫山的一生,有功有過,您覺得他是什麼樣的人呢?聽說他在山西的口碑比較好,是真的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