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關於中醫的冷知識?

口水歷史


近些年,由於各種原因,本是國粹的中醫,卻遭到很多人的詬病,總之中醫在中國不受待見了。反而中醫在韓國、日本等國家大受歡迎,很多外國人特意來到中國學習中醫。你和我真的瞭解中醫嗎?反正鄙人不瞭解,甚至連中藥都沒怎麼喝過。今天,我們不會,也沒有資格就中醫大發厥詞,我只想只想告訴大家一些中醫歷史上的一些有趣的歷史小知識,拋磚引玉,希望能夠引起大家對中醫的興趣。天呀,第一個中醫歷史冷知識就亮了。



一、中醫也有醫鬧,而且非常多,鬧不好就要砍頭呀,妥妥的高危職業。在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醫鬧要數華佗了。一代神醫華佗就是要給曹操做個開顱手術,就被曹操給殺了,你說冤不冤呢?實際上,華佗並非是第一個被醫鬧殺死的醫生,並且比華佗死得更冤枉呀!據《呂氏春秋》記載:戰國時期,齊閔王患病,請當時宋國名醫文摯醫治。文摯診斷後,對齊閔王家屬說此病可治癒,但大王痊癒後,必殺我無疑,因為我的藥方就是徹底地激怒大王,所以我不敢醫治,恐有性命之憂。家屬一聽就急了,信誓旦旦地保證只要治好大王的病,保你沒事。後來,迫於無奈,文摯只要迎著頭皮著手醫治。

在事先保密的情況下,文摯真的設計,徹底地激怒了齊閔王。齊閔王大吼了一聲,坐了起來,病也好了。但齊閔王大怒,家屬沒有來得及攔住,就殺死了文摯。這也太悲催了,人治好了,自己的命卻丟了。歷史上,中醫醫鬧絕不少見,例如歷朝歷代的太醫院有太多的冤死鬼了,為太醫院和太醫默默地點柱香。

二、“沒藥”是一種藥,這名字起得也太有個性了,真不知道是哪位古代的中醫大佬起的名字。實際上,它是多音字,應該讀[mò yào],是一種進口的中藥材,具有散瘀定痛,消腫生肌之功效。



三、覆盆子不僅是一種水果,它更是一種中藥材,據說它的名字的由來與尿盆有關,滿滿的味道。相傳上了年紀的男子經常服用覆蓋子,就不用晚上起夜小解,從此尿盆覆蓋不用,故名“覆盆子”。實際上,覆盆子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具有補腎壯陽的作用。關於覆盆子的黑歷史都被爆出來了。看它以後怎麼在水果界混呢?

中醫誕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時期中醫理論已基本形成,後來不斷地改進。中醫承載著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鬥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是老祖宗智慧的結晶。莫要丟掉了老祖宗的東西后,才追悔莫及。然後再去跟外國人學習中醫,那就尷尬了。不管你信與不信,但我有點信了。


密探零零發


1920年,中醫在哈爾濱防治鼠疫過程中和現代醫學公開較量,結果被現代醫學打的屁滾尿流,東北中醫團體集合精兵強將組成的“中醫疫病院”開門僅5天就關門了,中醫研究會副會長因患鼠疫身死,屍體都被妻子丟在大街上。直接導致1929年“廢止中醫”提案的通過。


自從現代醫學傳入中國以來,中醫很少有正面和現代醫學對抗的例子,但是1920年哈爾濱鼠疫是近代歷史中少有的傳統中醫與現代醫學第一次正面較量,而較量的結果則是中醫慘敗。


伍連德,現在很少有人知道這個人,但是在當時,他是中國知識界唯一一個具有世界性權威的醫生,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醫學獎提名的中國人,他之所以獲得諾貝爾獎提名,就是因為他通過防治1910年哈爾濱鼠疫,成為當時世界防治鼠疫第一權威。


伍連德是劍橋大學醫學院畢業生,還是以第一名成績畢業。是現代醫學體系下培養出來的傑出的醫學人才。順便說一句,1910年哈爾濱防疫過程中,伍連德發明了中國第一個醫用口罩,用於隔絕肺鼠疫病毒的傳播。而不用這個口罩的醫生,無論是中醫還是現代醫學培養的醫生,絕大多數都感染了鼠疫而死。


伍連德的威風史我在這裡就不多說了,主要說中醫如何在1920年這場正面較量中慘敗的。


早在1910年哈爾濱第一次鼠疫防治過程中,就有從哈爾濱回到關內的中醫師因為看不慣北京、天津一帶中醫同行不但不敢去哈爾濱防治鼠疫,還在安全的天津、北京對著媒體大放厥詞,說自己有什麼祖傳治療鼠疫的方子而在報紙上譏諷這些關內中醫不敢去哈爾濱防疫了,但是隨著1910年哈爾濱鼠疫告一段落,中醫界吹噓自己可以治療鼠疫的人反而越來越多了起來。


還有著名中醫師著書立傳,認為鼠疫不是現代醫學所謂細菌引起的,而是“因為戰火遍及全球,造成暴屍流血,民多夭折,物多疵癘,加之旱潦失常,其為雜氣流行天地之間…當這種‘雜氣’染到人身上,便成為瘟疫。”


當然,中醫敢這麼說主要還是針對當時現代醫學還沒有研發出針對鼠疫的特效藥,病患得了鼠疫後只能隔離,而沒法醫治的現狀。


在1920年哈爾濱鼠疫爆發前,長春就有中醫聲稱自己用湯藥和針灸的辦法治好了鼠疫,而且自己的湯藥還找了某美國醫生化驗,某美國醫生宣佈該湯劑有效云云。


結果就是在1920年哈爾濱再次爆發鼠疫後,東北中醫界這次想和伍連德領導的現代醫學防疫小組正面PK。


按照東北中醫界的說法,伍連德這種遇到頭疼腦熱(肺鼠疫症狀)就隔離,然後讓被隔離者等死,這種隔離只能控制疫情,不能治療,這算什麼醫生?我們中醫能根治鼠疫!


於是東北中醫界(主要是哈爾濱)先是組織精兵強將成了“中醫研究會”,然後彼此又把自己家裡祖傳的方子拿來共同研究,還制定了幾個“有效”的方子。



第二步就是成了一箇中醫防疫醫院,正大光明的和伍連德較量。


他們通過請願、找關係、找哈爾濱社會名流等方式,說通了當時張作霖任命的哈爾濱防治鼠疫總負責張道尹(道尹,官職),張道尹覺得他們的說法未必沒有道理,於是,就批准了中醫研究會的要求,從本來撥給伍連德的預算裡抽出4000大洋,給中醫研究會成立哈爾濱中醫防疫醫院。


先說,這個中醫防疫醫院一共有15名中醫,由“中醫研究會”會長領頭,而這4000塊大洋是作為中醫防疫醫院四個月的維持費的,要知道1920年代,哈爾濱普通人月收入也才幾塊大洋。


中醫防疫醫院成立了,這些中醫師還是很有自信的,認為如果自己出去找病人,治好了伍連德不認啊,所以讓伍連德從隔離醫院給他們派病人,他們來治。


伍連德雖然惱火這些中醫要走了本來就不多的防疫預算,但是覺得如果中醫真能治病那也可以,於是先送了10名鼠疫患者去中醫防疫醫院。


結果一連五天,沒有動靜,伍連德還以為中醫治療鼠疫成功了,正準備再給中醫院送20個過去,結果“中醫研究會”會長自己上門了。


伍連德一問才知道,原來送去的10個病人全死了,“中醫研究會”會長是上門認輸道歉的。



既然認輸了,中醫防疫醫院也關門了,那麼當然應該把沒花完的預算還給伍連德。


可“中醫研究會”會長表示,這4個月的預算他們5天就花完了。伍連德又驚又怒,問,錢是怎麼花的?!


會長又表示自己不清楚,賬目是副會長管的。


張道尹和伍連德當然要把這個副會長找來問。


結果找了幾天才知道,這個副會長不是攜款潛逃了,而是自己得了鼠疫死了,被他媳婦丟在大街上,被拉去火化了。


人都死了,這4000大洋的下落也就不了了之了。


這件事,中醫給了伍連德非常不好的印象,所以在9年後,1929年國民政府衛生部諮詢他“廢止中醫”這個提案是否可行時,伍連德作為最權威的專家,投了贊成票。


所以說1920年哈爾濱鼠疫防疫過程中,中醫的慘敗直接導致了1929年伍連德對“廢止中醫”案投了贊成票。


蘭臺


我來說一個吧,在三國時代,產生了兩位中醫大神,一位大家都知道叫華陀。華陀看病有什麼神奇呢?

隨便舉個例子,有一位郡守得了病,華陀看了後,認為這個病只要發發脾氣就能好,就故意收很高的費用,又不仔細給他看,連藥都沒給就走了,甚至還留了一封信大罵郡守。郡守果然氣得不輕,大怒華陀,還派人追殺華陀,只是郡守的兒子知道情況,故意不讓人去追,郡守氣得跳腳,連吐黑血,但病就好了。

而關於華佗有一個冷知識:人家當醫生是無奈的,人家最開始只是想當一個文青,想走經學的路子,只是沒走通,只好改學醫,他就是當了神醫,也是悶悶不樂的,後人想當然認為他是不忍心看到病人被折磨而學醫,就是強給人家加道德光環了。

而同時期,還有一位名醫,這位名醫更有名了,到中醫學院,未必有華佗的雕像,但一定有他的,這個人就是張仲景。

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被稱為中醫靈魂,中醫基礎,沒有這本書,中醫學院就沒辦法上課。所以這位醫聖的雕像是一定要有的。

不過,他的名氣這麼大,卻在三國志,三國演義完全沒有記載,後漢書也沒有。這使得大家認為,張仲景可能是一個虛構的人。

這跟在演義中風生水起的華佗完全不同,華佗那麼有名,但他並沒有著作遺世,他留下的只有故事。

這是為什麼呢?原因是張仲景是給老百姓看病的。

華佗是給曹操這些人看病的。自然有關他的記錄就很多。

而張仲景雖然醫術高明,但畢竟跟權威接觸少。他的醫書到了南北朝時期,被一太醫發現,這才慢慢成為醫聖。


腦洞歷史觀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喜歡的話,可以關注我哦。

說出來還有點羞恥,醫聖張仲景竟然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藥物灌腸的大夫。

雖說是貴為醫聖,但誰都有當小學徒的時候。那時張仲景還是個學徒,跟著師傅去看病,剛好這個病人便秘,拉不出屎來,要按照正常情況,來劑瀉藥也就完活兒了,可好死不死,這個病人身體實在太虛了,要是來副瀉藥,那就提前上西天了。

張仲景的老師沒轍了,年輕的張仲景開動腦筋,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他對老師說:“我有一個法子”,至於啥方法嘛,自然就是那羞羞的灌腸了。

張仲景用銅碗裝了一大勺的蜂蜜,然後放到火上,開始熬,直到把蜂蜜熬成了塊狀。之後張仲景把蜂蜜塊搓成了蜂蜜條,再把蜂蜜條塞進了病人的肛門裡,蜂蜜條的具體形狀嘛,大家可以參考這個。


接下來的事情就不用多說了,地球人都知道呀,這麼一捅,那位便秘的病人頓時就感受到了排山倒海的洶湧,拉出了一大坨又腥又臭的糞便,病瞬間就好了一大半。張仲景的老師一瞧,哎呦喂,我這徒弟可以呀,以後逢人就和人家吹噓自己徒弟給人灌腸的光輝事蹟。而實際上這也的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藥物灌腸法。

後來張仲景寫《傷寒雜病論》的時候,還特意把這個秘方收錄其中。


楊過的大仙


中醫擅長心理治療,葉天士就是個高手。

第一例,有個人吃不下飯,肚子脹,病了半個月,瘦了一大圈,吃了些助消化的藥如山楂,谷麥芽,白朮,扁豆無效。當時葉天士有神醫之名,於是慕名而往。葉天士仔細診察後對他說,你沒病,是害喜呢。此人聽後大笑,還神醫呢,連男女都不分。回家是路走一路笑,結果當天就能吃下飯,兩天就好了,沒吃藥沒花錢。

第二例,一個人到朋友家喝酒,喝醉了,回家時競然在自己家房簷下睡著了,半夜時醒了,覺得口渴,隨手摸到地上一個碗,在水缸裡舀了半碗水喝,喝完就進屋睡了,第二天早上起來,發現碗裡有幾條紅色的小蟲,他當時就感到極不舒服,噁心欲吐,頭暈目眩,於是一整天未進一粒米,第二天更是腹脹痛,全身乏力,無法進食。葉天士給他看後,單獨配了兩個藥丸,並用紙包上,讓他在晚上吃,並且不能見到光亮,否則就無效。他只好照辦。第二天早上上廁所,發現大便上有很多紅色的像蟲子一樣的東西,他當時就感到好多了,再去抓一付藥吃完就好了。

對以上兩個病例大家是怎麼看的呢?


巫山橫雲


1.三十學藝黃元御

鑑於古代人民壽數不長,所以有“人過三十不學藝”的說法。但清朝有位名醫就是而立之年才開始學醫。而學醫的由頭是被庸醫所誤,瞎了一隻眼睛,故憤而學醫。這個開端讓人無端熟悉,張仲景,徐大椿等名醫也都是因為眼看親人被病魔折磨或是看不得世無名醫,庸醫當道。

黃元御買來一本《傷寒論》就開始學,最後竟進了皇宮給乾隆當御醫,乾隆還給他題了個匾:“妙悟岐黃”,可見是有兩把刷子的。黃元御甚傲。自負天下無雙,將古往今來的很多名中醫除了有口皆碑的華佗張仲景之外一一罵了個遍。這也是他名氣不大的原因之一,據說紀曉嵐編纂《四庫全書》時就沒有收錄他的作品。

2.正宗的阿膠被認為是由驢皮熬煮而成,但最早的阿膠是由牛皮煮的。

3.孫思邈提出主張不要用動物入藥。認為:

“自古名賢治病,多用生命以濟危急,雖曰賤畜貴人,至於愛命,人畜一也,損彼益己,物情同患,況於人乎。夫殺生求生,去生更遠。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為藥者,良由此也。”

可以說十分難得了。

4.“若是他人母,定用白虎湯”

清朝第一中醫大V葉天士有一次老母親患病,他開了幾味藥方都不見好轉,想到要用白虎湯,但白虎湯藥性太烈,又擔心老母親承受不住,急的在院子裡團團轉,感慨:“若是他人母,定用白虎湯”。好朋友薛雪恰好聽見,就建議葉天士使用白虎湯,用後老母親病情果然好轉。葉天士後來問薛雪為何那麼篤定,薛雪笑道:“我聽到了你說的話,只不過幫你做決定罷了。”

5.華佗可能是有記載的第一個因為醫鬧被殺死的醫生orz。


口水歷史


1.韭菜可以壯陽,但小孩子要少吃,儘量不吃。

2.南瓜具有升壓止喘的作用,有高血壓的人不能吃。

3.薺菜、茴香、蒜薹、洋蔥具有溫裡的作用,發熱的人不能吃。

4.山藥、山藥蛋具有補氣的作用,失眠的人不能吃。

5.馬齒筧、芋頭、苦瓜、雪裡紅具有清熱的作用,陽痿的人不能吃。

6.茄子、豇豆、荷蘭豆、毛豆具有行氣的作用,腹瀉的人不能吃。

7.香椿可以安神,從事敏捷工作的人不能吃。

8.菜花、百合具有滋陰的作用,水腫的人不能吃。

9.菠菜、竹筍、茼蒿具有酸澀的作用,便秘的人不能吃。

10.薺菜、空心菜、黃花城可止血,有血栓的人不能吃。

11.芹菜、白菜、油菜、生菜、冬瓜、葫蘆瓜利尿,糖尿病、高血壓、口乾舌燥的人不能吃。

12.香菜使人發汗,好多的人不能吃。

13.蘑菇、木耳、具有瀉下的作用,腹瀉病人不能吃。

14.核桃壯陽,但癌症病人不能吃,否則腫塊會長大。

15.大棗補氣,不疲乏不要吃,否則會失眠。

16.橄欖、羅漢果是清熱的,陽痿的青年不要吃,不然會陰莖疲軟。

17.檸檬是滋陰的,癌症病人不能吃,癌症病人不能吃,否則腫塊會水腫。

18.西瓜、甜瓜、葡萄、橘子、獼猴桃、菠蘿、草莓是利尿的,高血壓糖尿病人要少吃。

19.梨、橡膠、無花果、松子、桑葚子瀉下,有慢性結腸炎的人不能吃。

20.都說,桃子保人杏傷人,李樹底下埋新墳,似乎桃子是最安全的,其實都錯了,蘋果藥性最平和,最適合平常人食用。


城郊賓館老版


北細辛含有馬兜鈴酸,是醇提取物的,它的水溶液是提取不出來也檢測不出來的的。不過中醫使用細辛還沒有用酒煮的。但是細辛有強烈肝腎毒性的黃章醚,但水煮沒有事情,因為它是揮發性的。但是不煎煮入丸散就有事情。

北柴胡提取注射液前段時間被禁止用於兒童。它的內服劑型並沒有被禁止。因為內服藥經過肝腸循環,非常的安全。所以大人和小孩還是可以服用小柴胡顆粒的。

中藥本來有一種叫銀柴胡,它其實就是北柴胡。現在的銀柴胡是另一個東西。現在說的柴胡擅長疏肝,銀柴胡擅長清熱,是胡說八道。它們本是一個東西。

臧載陽:首見宋代蘇頌《本草圖經》,銀,銀州,今陝西榆林,五代時期屬西夏管轄,北宋真宗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西夏與宋互市貿易,《宋史食貨志》記載當時宋朝以“香藥、瓷器、姜、桂”等換取西夏的“蜜蠟、麝香、羚羊角、硇砂、柴胡、紅花”等,宋神宗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西夏向宋朝稱臣,進貢了很多當地特產。這大概就是銀柴胡首見宋代的原因。近來據植物學家單人驊氏調查,陝西北部及第甘肅、寧夏、內蒙古所產的一種紅柴胡,當地亦名軟柴胡,是柴胡品質中最好的一種。此即當時的銀州柴胡,從臨床應用看宋代醫生對銀州柴胡也是十分重視的。蘇頌《本草圖經》言:柴胡以銀州者為勝;《惠民和劑局方》龍腦雞蘇丸,在所用柴胡下注雲:要真銀州者;宋龐元英《談藪》記載:孫琳治張知閣勞瘧,用小柴胡湯三服而愈,孫琳認為若得銀州柴胡,只須一服,南方者力減,故三服乃效。可見當時認為銀州所產柴胡質量最好。其在當時雖被重視,但銀州地處偏遠,且產量少,人多不識,當時就出現了混淆或代用的情況。至於明清以降,這種情況就更嚴重,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至近代植物分類學發展,明確明、清以來沿用至今的是石竹科物銀柴胡,根莖入藥,又名土參、沙參兒、黃柴胡、鐵柴胡、山菜根

魚腥草注射液也被國家禁止生產和銷售。等於是自絕於臨床。同樣,魚腥草內服劑型沒有影響,你仍然可以在醫院買到魚腥草口服液和魚腥草幹品。

很貴很貴的藏紅花和普通的紅花,療效上沒有區別

薏苡仁是治療盆腔炎症和關節炎的要藥。對,就是八寶粥裡面那個白白圓圓的東西

巴豆可以治腸梗阻便秘很多人都知道。但很多人不知道巴豆還可以治嚴重的潰瘍性結腸炎,就是那種幾十年都好不了,西醫束手無策的腹瀉。本草綱目就有記載,李時珍自己也治過多例。機理是它促進小腸上的免疫因子活化增生。同樣道理,巴豆還可以治骨結核、肺結核和骨髓炎。巴豆治骨髓炎,陳修園醫學三字經裡就有提到。近代名中醫餘無言就治過多例。

馬兜鈴科的關木通是東北地區慣用藥,建國後才收入中國藥典,之前並不見於歷代本草藥書。後來因為馬兜鈴酸事件又被踢出了中國藥典。一直以來中藥的木通是毛茛科的川木通。所以建國前的龍膽瀉肝湯是沒有馬兜鈴酸的,現在藥店賣的龍膽瀉肝湯成藥也是沒有馬兜鈴酸的。

龍膽瀉肝湯是個很年輕的方劑。不超過兩百年的歷史。肝膽溼熱這個詞也是個很年輕的概念,歷史也不超過兩百年。雖然今人感覺它很老,像傷寒論那樣的上古方劑,其實不是的。雖然這個病理狀態很常見,自人類誕生以來就有

仙靈脾又叫淫羊藿,陶宏景說,西川北部有淫羊,一日百遍合,蓋食藿所致,故名淫羊藿。所以你懂的。

香蜜裡面說羌活除風勝溼治男子隱疾,這個是真的,不過實際上效果更好的是白芷。它們都有興奮神經的作用。所以蜈蚣也是常用的陽痿藥物。

最早爆發馬兜鈴酸致癌事件的是歐洲的比利時,很多人不知道比利時當地種植了大量馬兜鈴屬植物作為觀賞植物。像巴爾幹半島地方性腎病雖然也證明是馬兜鈴酸作怪,但並非藥源性攝入。


2122754


首先我認為在中醫和西醫的區分上現在有很大的不明確,不應該按照地域簡單的劃分成中醫和西醫,我個人認為應該以時間來劃分為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舉個簡單的例子,放血療法,在古代的西醫裡也有,聽說華盛頓就是因為理髮師對他進行放血,延誤病情才死的。在傳統中醫裡也有類似放血療法,就在今天也有很多打著中醫養生治病的旗號,就是在給人放血。這個東西到底算西醫還是中醫?再舉個例子,青蒿素,這個是通過傳統中醫治療瘧疾的方子裡,然後通過現在的技術,加上所謂的西醫的大規模的雙盲實驗,提取出的青蒿素。這個是中醫還是西醫?還有人就說中醫喝中藥調理五行,不傷身,西醫就是做手術,哪出問題切哪,問這個的人可能都沒聽說過給關羽刮骨療毒,還有打算給曹操做開顱手術的華佗吧?就算不知道華佗去醫院看病也知道醫院裡分內外科吧?所以我覺得不應該以中西簡單的地域劃分,應該以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這樣區分。還有抬槓的還會說,傳統中醫裡的望聞問切,多麼牛逼,不像現在現代醫學又是B超,又是ct還經常誤診。聽診器就是西醫發明的,在沒有現在這些儀器的時候西醫看病也要聽心音,聽聽肺,問問病情,看看舌苔,這不就是望聞問切麼?所有這些儀器的應用都是為了更簡單直觀的查看病因,而不是依靠大量經驗去判斷。所以在我覺得以中西醫劃分是不科學的,應該以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來劃分。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 。


冰藍泫泠


很久以前,在我老家有一個40多歲張姓的人,急燥、爆脾氣、盜汗、潮熱、無力、疲倦、早洩、怕冷怕熱、膽怯等陰虛體質的所有症狀都有。到最後陰陽兩虛,體質很弱,便去看郎中。抓了藥回去吃,因他急燥易怒,吃了幾天不見效果,便一邊罵郎中庸醫一邊又去找另一個郎中,如此換了五個郎中都是毫無效果。後來聽說百里外有一姓許的郎中很歷害,便去求醫。見面後首先是把前面的郎中好一通數落,許醫生看在眼裡不動聲色,通過診斷然後對他說,你這病好治,但你必須把每天吃剩的藥渣潑到你家周邊的路上,讓南來北往的牛鬼蛇神把瘟病帶走,用不了多久你的病就好了。

古人迷信,回去後他就照做,而且很虔誠。

果然,不到一個月身體恢復了健康。

於是,郎中的名氣大增。這種治病的方式通過口口相傳不斷擴散並延續。

直到今天,鄉村的硬化公路上時時都能看到撒了一地的剩藥渣,令很多年青人百思不得其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