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强│中小企业生死之战:在绝路中寻找出路

商战中,最不缺的就是釜底抽薪、落井下石。如今,大企业崛起、小企业消亡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作为中小企业,没有人会怜惜你的弱小,因为商业法则的本质就是弱肉强食。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而一切的救济奢望都是大后天的童话。清盘退场抑或绝处求生,成为摆在中小企业面前的一道必选题,而思考的时间已不多。

定位:让高管看到你的鸿鹄之志

比起资金短缺,中小企业最缺的是顶级高手。若没有蔡崇信辅佐,马云估计也很难从孙正义那里融到钱。企业难以吸引高手加盟的深层原因,不是付不起高薪,而是无法提供承载高手的事业与舞台,一个连寡头梦都没有的企业能有多大的上升空间?因为,既然是高手,肯定有自我赚钱的能力,何须索要高底薪求保?

数年前,曾辅导过这样一家做零食的企业,彼时销售规模3个多亿。在制定次年销售指标时,高管团队一致认为来年可冲10个亿。但老板却叫了刹车,“明年我们不设销售指标。我们要静下心来,把产品工艺标准做扎实。我要的不是10个亿,而是100亿。”

10个亿靠冲,100亿靠功。企业高速奔跑时喊停检修,这蕴含着领航者的大抱负与大智慧。如今,这家企业的销售额已经突破了50亿,行业排名跃居第一位。支撑其辉煌战绩的,是背后高达两层楼的产品工艺标准以及一批靠寡头梦想吸引过来的顶尖高手。

王俊强│中小企业生死之战:在绝路中寻找出路

执行:让员工看到你的包容大度

执行力差、忠诚度低,这几乎是老板抱怨最多的词语。自觉执行、忠诚都不是一种强制的品德,而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员工不愿意执行、对企业不忠,不是他们的错,而是企业还没有给到他们做出“正确”选择的理由。

官渡之战后,有下属向曹操举报不忠之人,建议逐一核查严惩。曹操说了一句非常有肚量的话,“当袁绍强时,我尚且不能自保,何况他人?”

我的一位客户曾讲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的研发人员连房子都住不起,你让他静下心来搞研发,那能搞出成果来吗?” 破釜沉舟对老板可以,对合伙人可商讨,对员工不灵。欲成大事,必须学会用自己的大度包容员工的自私,借助于合理的制度设计,引导员工的小私心产生的自发力量成就企业的大使命。

产品:让客户看到你的与众不同

产品过剩时代,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故事渐渐成为了童话。相比新经济企业来说,传统企业的创办者一般都是踏踏实实做事的人,其工匠精神令人叹服。但企业毕竟是个经济体,盈利才是王道。按照市场法则,产品好坏,不是评比高精尖,而是看其是否能够占据消费者心智。

长年累月以产品为伴的企业家,大都习惯按照生产工艺的角度来说明自己产品的质优价廉,而忽略了按照营销定位的视角来提炼产品卖点,以至于自己的产品很难在消费者大脑记忆中留下应有的痕迹。

产品定位是一场消费者心智之战,是对品类的精准切分与联想引导。比起产品的用料、工艺或功能,消费者更关注自身的需求。换个角度看你的产品,相信会有不一样的触动和灵感!

王俊强│中小企业生死之战:在绝路中寻找出路

融资:让投资人看到你的升值空间

比起企业缺钱,投资人更缺好的项目。所以,企业融资困难,不能抱怨银行或投资机构嫌贫爱富,而要思考别人为什么不愿意投钱给你?

擅长打磨产品的中小企业老板,几乎没有打扮自己企业的意识和经验。投资人来了,只会谈自己的产品,不会讲自己的企业。要知道,投资人不是来消费你的产品的,而是来买你的企业的。他们关心的是你的企业是否值钱?而不是你的产品多么先进!

融不到钱,或者股权卖不出好价钱。很多时候,不是你的产品不好,而是你没有让投资人看到企业价值的增值空间。不能一味指责某某互联网公司圈了多少钱,要静下心来想一想,别人在“圈钱”之前下了多少功夫!不能给投资人带来可观的回报,谁会投钱给你?

合作:让关联方看到你的分享格局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几乎所有破裂的合作,都起源于分利不公。若合作双方所追求的利益是同一个东西,那不论多么精细的分配机制,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分配不均的难题。因为,占有是人的本能,找不到比独吞更大快人心的分配方案。

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真正决定其奔跑速度的,不是内力,而是外部的资源。中小企业扩张期间,第一步,可以舍大部分(甚至全部)利润给对方以获取更多的外部资源,自己要销售规模;第二步,靠销售规模提升公司估值,进而对外融资;第三步,有资金实力后再并购整合有利润的公司。若一味与合作方争利,岂能长久?

如何让合作双方各取所取,这才是解决分配难题的明智之选。想清楚舍什么、得什么?这比分配比例重要得多。

王俊强│中小企业生死之战:在绝路中寻找出路

坚持:让自己在别人的口水中学会游泳

任何小企业的崛起,基本上都是一路在别人的白眼中走过,包括现在的阿里与腾讯,都曾被当时的大佬瞧不起。

在阿里资金困难时,融资处处碰壁。雷军的下属这样向他形容来谈融资的马云,“獐头鼠目、满嘴跑火车,怎么看都觉得是个骗子!”在别人的口水中学会游泳的马云这样鼓励他的团队,“谈了很多,都不靠谱,我们一家都没看上。”反过来,说别人獐头鼠目的人,也许自己就是鼠目寸光。

一个人能承受多大的委屈,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当自己的处境艰难时,我们是否要学会用自己的左手温暖右手?因为,作为领头羊的老板,若自己都不振作起来,又靠什么来鼓舞你的团队士气?


作者简介:王俊强,东掌通创始人,寡头顶层设计咨询开创者,十余年助力数十家企业成为细分行业寡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