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场辛秘:为什么有才之人,有时反而不受领导青睐?

案例1:厨师长之争

古代官场辛秘:为什么有才之人,有时反而不受领导青睐?

曾经有个饭店招聘厨师长,有两个人同时应聘。

为此,饭店老板给他们每个人实行了一个月的试用期。

第一个人A,为了激发大家竞争意识,发起了包饺子竞赛。

每次,他都包的又快又好,一分钟能包40多个,在众人中总是遥遥领先,时间长了大家获胜无望,积极性有些受打击,包饺子的效率一天赶不上一天。

第二个人B,同样发起了包饺子竞赛,但是他每次包的都比别人要慢一些。

每当大家想要慢下来的时候。他就会斗志昂扬的表示:快点啊,我要追上你们了,但是最后总是追不上大家,惹得大家哈哈大笑,为了防止B追上来,大家的效率不断提升。

两个月结束后,老板宣布结果,A以为自己稳操胜券,没想老板宣传最后留用的是B。

A不解,更不服:自己业务远远超过B,凭什么不录用自己,反而录用业务不熟练的B呢?

老板慢悠悠地说:虽然你业务确实很好,但是我要招聘的是厨师长,要能带动大家的积极性。B虽然自己包的慢,但是大家的积极性上来了,最后总的效率远远超过A那一个月。

况且,B之前也单独跟我面前包过——其实B一分钟也能包40个,但是为了鼓励大家的情绪,他故意没有表现出来罢了。

案例2:皇位之争

资质平庸的咸丰帝 为何会打败文韬武略的奕䜣 赢得皇位

古代官场辛秘:为什么有才之人,有时反而不受领导青睐?

现在的很多历史爱好者都认为道光帝不应该把皇位传给没有什么能力的咸丰帝,而是应该传给才华横溢的恭亲王奕䜣。可以说是咸丰帝直接加速了清朝的灭亡。那么当时接班人的时候道光帝是怎么决定的呢?是根据什么原则或是标准选择皇位继承人的呢?

有一次道光帝带着几个儿子出去打猎,善于骑射的奕䜣简直是百发百中,硕果累累,道光帝看了心里甚是满意,但是看到老四儿子奕詝确实2手空空,什么都没有,道光帝心里正暗自骂这个儿子没有什么出息,这时候奕詝说话了,他说现在正是春天,万物生长的季节,动物也不例外,孕育新的生命,不忍心伤害生灵,人和动物应该和平相处,不能打打杀杀,这样不好,所以不想通过打猎的标准来和各位兄弟争功劳。

古代官场辛秘:为什么有才之人,有时反而不受领导青睐?

随着年龄的增长,道光帝身体越来越不行,眼看着就要撒手人寰了,是时候决定人选了,道光帝生病躺在床上,就叫来奕詝和奕䜣,然后对着2个儿子说,我现在病的很厉害,估计活的世间也不会太长了,我想听听你们2位对于治理国事的一些方法。听到这个,奕䜣便口若悬河,高谈阔论自己的治国理念等等。道光帝听了以后很满意,说奕䜣讲的不错,然后让奕詝讲话。

古代官场辛秘:为什么有才之人,有时反而不受领导青睐?

奕詝哪里有什么治理国家的能力呢,他知道自己肚子里面没有什么墨水,于是便跪在地上失声痛哭起来,就是嚎啕大哭的那种哭法,老爹很奇怪问他哭什么,奕詝说儿臣不想父亲离开自己,想想不久将要和父亲别离,很是伤心,不能失去父亲,道光帝听后也是感动,周围的人也感动的哭了,(其实这仍旧是奕詝的老师杜受田出的主意,他早已算出道光帝见他们的目的,于是便提前给奕詝出了主意),就这样,道光帝心里有选择了,他选择了很有孝心爱心的老四奕詝,而善于骑射、善于治理国家的奕詝则落选了。


太阳底下无新事。

哪怕再雄心壮志,也要讲究方法,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向顶级成功者学习。

对于古人的智慧,如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善莫大焉。

对于初入职场的聪慧年轻人,如果能站在老板角度细细思量,则大有裨益。

老板是怎么想的呢?古人这样说:

古人为官者密云:

服官以明决为用,深沉有体;若英气太露,不特招同官之忌,上司亦以为涵养尚少,不肯重任。识赏牝牡骊黄之外者,能有几人哉。

【解析】

做官以英明决断为用,深沉老成为本;才气过于显露,不仅会招致同事的忌恨,上司也认为你涵养还不够,不予重用。能区分赏识公马母马、黑马黄马以外的人,世间能有几人呢?

【评语】

古人讲究做事含而不露。所谓喜怒不形之于色,做官尤须为此。从积极意义上看是须有大将风度,大事当前,反应敏捷,决断利索,镇定自如,愈是风云变幻,愈能做到波澜不兴,心如止水。从消极角度来看,深沉多指有城府,多心计,遇事往往不明确态度,见风使舵,两面三刀,唯命是从。也由于伯乐少,由于居高官者自己也是由媳妇熬成婆,故择才的眼光便聚到少年老成,圆滑憨厚者身上,而不是英才勃发、胸怀磊落者身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