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运河与世界金融中心的崛起

WeHome唯家

从谷歌地图上截了一张纽约州的图,

图中的小圆圈,

是纽约州人口最多的10个城市。

如果我们开车从右下角的 New York 出发,

途经这10座城市,

一直开到 Buffalo,

路线如图——

一条运河与世界金融中心的崛起

一条运河与世界金融中心的崛起

我们知道,

人口是一座城市的基础支撑,

没有人,

房子不值钱,

城市没潜力。

那么,

纽约州人口最多的10座城市的连线长这个样子,

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把视野拉远一点就会发现,

这是五大湖与世界最大港口纽约港的连接线。

你也许会猜这一条线路是主要公路线,

话虽没错,

但是从五大湖到纽约港的公路线可不止这一条。

实际上,

这是伊利运河+哈德逊河的航路,

而公路后来才依河而建

一条运河与世界金融中心的崛起

伊利运河建成于1825年,

西起伊利湖畔的布法罗,

东至哈德逊河岸的奥尔巴尼,

绵延五百余公里,

长度仅次于我国京杭运河。

经伊利运河南下哈德逊河后,

即可畅达纽约港,

纽约与五大湖的水运系统得以链为整体。

一条运河与世界金融中心的崛起

伊利运河对于纽约乃至整个美国的繁荣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于这条运河,

有许多值得分享、

值得思考的故事。

1 打通了美国的任督二脉

从地理位置上看,

美国五大湖与东海岸距离很近,

在公路铁路都没有的年代,

便利的湖海运输理应使东海岸繁荣起来。

但事实并非如此。

一条狭长的阿巴拉契山脉横亘其间,

使得湖运和海运无法轻易联通。

除了驼运货物的马队走的驼道,

凡大宗商品需要经密西西比河顺流南下,

直抵新奥尔良市,

然后经海路绕过佛罗里达半岛,

转运至东部沿海地区。

阿巴拉契山脉和佛罗里达半岛的存在,

简直让美国东海岸的波士顿、

纽约、

华盛顿等一众沿海城市成了笑话——丝毫发挥不出交通便利的优势。

这时候的美国,

就像一个经络阻塞的习武之人,

空有一副好身板却无法成为高手。

一条运河与世界金融中心的崛起

高昂的物流成本,

使东部沿海与内陆间的物价相差悬殊。

以盐举例来说,

美国是块缺盐的大陆,

但是在纽约却有一块盐田。

一磅盐在沿海卖1美分,

内陆则为6美分。

伊利运河成功打通了美国的任督二脉。

伊利运河是第一条提供美国东海岸与西部内陆的快速运输工具,

这比当时最常用的以动物拉动的拖车快许多。

伊利运河不只加快运输的速度,

也将沿岸地区与内陆地区的运输成本减少了95%。

纽约州的沿河城市人口开始快速增长。

运河开凿的最大受益者当属纽约市。

19世纪初,

纽约还只是一个寂寂无名的小港口。

在伊利运河修建以前,

一吨面粉运到东部,

要经过密西西比河,

花3周时间,

运费成本120美金。

运河修通以后,

运输时间降至8天,

运费成本降到6美金。

美国东西部之间经脉终于得以打通,

到19世纪中期,

纽约的外来货运量飞速上涨,

一下子占据了美国全部货运量的62%,

人口也很快从10万激增到100多万。

2 伊利运河背后的金融故事

现在我们回头看,

很容易知道修建这样一条运河对于美国而言意味着什么,

这是一个无比伟大、

光荣、

正确的决定。

但是在当时,

修运河这种工程看上去挺美,

实现起来却万般不易。

首要的问题就是钱。

伊利运河的估算投资资金是700万美金,

折合到现在约2亿美金,

而当时美国全年财政收入才2200万美金。

你就把这条运河的价值说破大天,

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也无法支持这样一个项目。

想想看,

无论是京杭大运河还是万里长城,

这种大型土木工程的修建,

需要消耗巨量民力财力,

只有高度集权的古中国可以办到。

在美国这样一个国家,

这种工程要怎么去实现?

美国人的答案只有两个字:金融。

华尔街的银行家们帮纽约州搞了一个“伊利运河债券”,

这是华尔街第一个工程债券,

也是美国官方记载的第一个市政债券。

在工程计划初期,

民众对伊利运河能否成功没有强烈的预期,

所以银行家们就顺便搞了一个金融创新:分期发债——先筹集100万美金修完第一段运河再说。

依托于华尔街强大的销售网络,

第一笔债券很快卖光,

而且都卖到全美乃至欧洲市场去了。

资金到位后,

工程如期开工,

两年后,

第一段运河投入使用并大获成功,

当年收益高达25万美金。

如此高的收益很快激起了投资者的热情,

伊利运河债券受到市场的追捧,

资金开始源源不断地进来,

工程速度大大加快,

1825年整条运河就通航了。

从此,

美国国内的贸易和全球的贸易源源不断地涌入纽约,

纽约瞬间就变成了美国乃至世界的贸易和金融中心。

纽约的地位确立,

间接导致华尔街的地位逐渐确立。

一条运河改变了一个城市的命运,

也创造了一个国家的历史。

世界金融中心的格局逐渐清晰起来——

美国 → 纽约 → 华尔街

这条依托于金融才得以建成的交通血脉,

最终也反哺给纽约乃至美国强大的金融力量。

3 乌合之众华丽变身超级工程师

兴建工程在1817年7月4日动土施工,

但兴建委员会心中很清楚,

这只是困难的开始。

当时美国并没有合格的土木工程师,

所有的设计及监工都是由无经验的人来担任。

运河的路线是由詹姆斯·歌德斯与班杰明·莱特所决定,

但是这两位都是法官并不是工程师,

他们对土地测量的唯一经验是来自于裁判土地界线纠纷时所做的测量,

而歌德斯更对使用测量仪器只有几个小时的练习。

一名27岁的业余工程师凯维斯·怀特说服了纽约州长克林顿让他自费前往英国去学习运河系统,

后来在1818年制成可以在水下固化的水泥。

尼森·罗伯兹——一名数学老师与土地投资者——也加入兴建工程的行列。

约翰·B·哲毕斯在加入当时只是一名二十二岁的无知年轻人,

在八年之后,

他成为德拉瓦与哈德逊运河的总工程师,

并设计纽约市的引水道,

后来更成为铁路工程师。

最终,

这帮乌合之众成功地“跨越洛克港市附近的尼亚加拉陡坡、

跨过蜿蜒的艾洛德阔伊特溪、

建造了引水道以连接杰纳西河、

以及在小瀑布镇与史内克特地市之间的坚石挖出一条河道;而所有的兴建工程的进行都与计划相差无几”。

伊利运河背后这群人带给我的震撼,

甚至超过了运河本身的巨大成就,

以及贯穿运河前后的金融伟力。

三点思考

1. 几何倍数的投入产出比,

来自于一个解决方案解决的问题有多重要,

而不是有多困难

2. 如果你研究一下美国的发家史,

你会看到金融几乎贯穿美国式成功的始终。

金融与实业之间的完美配合、

水乳交融,

也许是美国得以极速崛起的最重要原因。

3. 附着在一个正确的方向上、

一件正确的事情上,

一个人作为一个点也能发出极其耀眼的光芒;那些敢于吃螃蟹并最终收获巨大红利的家伙,

不见得是一开始就会捕蟹的专业人士。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