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家具不是满足暴发户的自信

红木家具:返璞不返俗

“在美国的博物馆里,中国的明式家具往往被放在显著的地位。一般美国人是买不起这种家具的,而有钱的人则以没有一两件中国古代家具为耻。”


——摘自《锦灰堆》 王世襄


红木家具不是满足暴发户的自信


这原本旨在宣扬明式家具历史和文化价值的一句话,被今人解读成附庸风雅的必备之物。

自打上世纪80年代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研究》和《明式家具珍赏》出版后,港台的收藏家也纷纷涌入内地收购黄花梨、紫檀木。此后,红木家具热由海外传至内陆,一发不可收拾。一度出现“红木如金”的盛况,仿佛一夜之间,红木家具成为了众人追捧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红木家具不是满足暴发户的自信



带大金链子嘴里叼着香烟的客户前几年也是经常出入各个红木家具商场,大把撒钱为自己的“品味”埋单。这种不懂古典家具真正内涵,用“暴发户”复仇心态“乱锅炖”购买红木家具,也是导致红木市场乱象丛生的重要原因,有些红木工厂就开始肆无忌惮生产“毫无品味”的红木家具,因为他们十分了解暴发户的购买能力!

红木家具不是满足暴发户的自信


暴发户购买红木家具恰是他们自己在文化上的不自信,他们是以功利的角度去看红木,而非从审美的角度去挑红木。也无怪乎红木家具失去了原本的厚重古拙和文雅质朴,甚至让一部分人误会成红木家具是一种粗鄙化的象征。

审美观念是随着修养而进步的,修养愈深,审美程度愈高。

——蔡元培


红木家具不是满足暴发户的自信


审美和修养,并不是金钱可以迅速补足的,这其中往往是文化的积淀。

红木家具始于明代,是明代文人风骨最典型写照。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够从这些家具中发现明代文人雅士的内心旁白和精神写照——坚硬沉稳的红木经过匠人的手,锛凿斧锯,推拉刮刨,重重的打磨抛光之后仿佛浴火重生,成为坐落在各处的木桌、木椅、木柜……方方正正,进退有度 。是以文人经常以木器自诩——虽然外表质朴,却心有千秋。虽然安于一隅,甚至形色黯淡,却掩盖不了它们身上的底蕴和沉淀——那些被匠心打磨过的设计,无论是圈椅的“天圆地方”还是明式坐椅的“横平竖直”,甚至每一件家具上的纹理,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教科书”级的范本。



红木家具不是满足暴发户的自信


《十八学士图之二》| 明 杜堇


而红木家具诞生的过程,本身就揉杂了大道至简和匠心独到的理念——几乎所有的红木家具样式都是典雅而又有文人风骨的,甚至看起来有些凝重和守旧,但细看却不难发现红木家具上处处有心,靠背扶手的弧度一定是贴合人体线条的,椅背的流线也同时兼具美学和生理的舒适度。

甚至,在很多不起眼的角落,匠人也会细心地雕上风格相符带吉祥寓意的纹饰。这些都是钢筋水泥的快节奏生活和流水线作业无法给我们的温度。一件好的红木家具,不仅蕴含着手艺人的独具匠心,也蕴含着现代生活所不能给我们的灵魂喘息空间。

红木家具不是满足暴发户的自信


这个时代什么都太快,车马邮件都快,社会在飞速发展,人亦力争上游。有人一夜起高楼,也有人一瞬楼塌了。一切都太仓促,最容易过时的反倒是时尚本身。许多人都感慨时光一去不返,人在都市如同过客匆匆掠过,什么也抓不住。而红木家具,就是那你可以抓住的,光阴的痕迹,历史的积淀,永不过时的“精气神”,真正让人不出城郭而临山水之境,身居闹市而拥泉林之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