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是怎麼來的?

古時候有一位窮秀才,為了能中個舉人,發憤圖強,寒窗苦讀五十載,到了五十九歲還是名落孫山。老了老了連個兒子都沒有,真是一輩子白忙活了。

六十歲那年,老秀才終於想通了,這一輩子算是完了,功名考不上就算了,從此以後也不再考了。

“二百五”是怎麼來的?

不知咋的,自從放下擔子之後,居然還返老還童了,夜裡跟老太婆努了一把力,竟然得了對雙胞胎兒子。

這下,老秀才可高興壞了,自己一輩子讀書不成,卻能在老年喜得貴子,一下子還添了雙丁,這真是:一生成敗,喜憂參半,感慨萬千啊!

老秀才查經據典,想了好幾天才想好兩個兒子的名字。大的就叫“成事”,小的就叫“敗事”!

為什麼兩兒名字相反呢?老秀才就是為了表達自己一生的成功與失敗。他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將兩個兒子教育成材,不能像他一樣一輩子入不了仕。

“二百五”是怎麼來的?

有一天,老秀才要上街去走走,順便買些筆墨。他吩咐老太婆道:“我上街逛逛,你在家裡督促兩個頑兒練習書法,大的寫三百,小的寫二百。”老太婆一邊納鞋底,一邊在兒子身旁監督著。

老秀才趕集回家之後,連忙詢問老太婆:“兩個兒子在家用功沒有?”老太婆回答到:“寫是寫了,不過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兩個都是二百五!”

“二百五”是怎麼來的?

老秀才聽了以後嘆了一口氣說:“老朽無能啊!教出一對二百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