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恩:高山藥材助農增收成特色

本報訊(通訊員鄭家雲李代烈)9月10日,小雨天氣,宣恩縣椿木營鄉長槽村4組村民吳德才一大早就在自己今年種植的2畝黃蓮藥園內忙個不停,細心察看在大棚內栽種的黃蓮秧苗長勢情況。

“這黃蓮種植真有搞長,2012年種植的1畝黃蓮今年採挖,收入了42000多元,比種苞谷、洋芋強多了!”像吳德才這樣靠種植道地中藥材實現脫貧致富的村民還有很多。

椿木營鄉地處宣恩東南邊陲,平均海拔1680米,降雨量適度,晝夜溫差大,天然具有發展中藥材產業的優勢。近幾年,在整鄉脫貧攻堅戰中,椿木營鄉把發展道地中藥材種植作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扶貧的主推產業。

長槽村是宣恩縣的深度貧困村之一。“今年5月,恩施州中心醫院駐村脫貧尖刀班在2組黑灣埡投入資金60多萬元辦起了名貴中藥材苗圃基地,家家戶戶都有份,其中包括160戶貧困戶,2年就能見到效益。”椿木營鄉政府駐長槽村扶貧幹部周朝順說。

另外,長槽村將9個組農戶的土地實行動員整理,統一規劃種植貝母、白三七、七葉一枝花、牛膝、黃蓮等道地中藥材,一家一戶一個特色,打造集綠化美化、荒地治理、精準扶貧、康養於一體的“特色長槽”。

該村引進種植大戶創建中藥材種植合作社,家庭農場和龍頭企業,並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等經濟發展模式,引導農戶將土地經營權流轉給專合社,建立起連片成塊,宜種宜管宜收的中藥材種植聯合體,提高市場競爭力和風險能力。

“去年種植的10畝牛膝,一年下來收入2萬多元,今年又種了8畝牛膝,1畝白三七,1畝黃蓮,看到藥材種植確實能賺錢,組裡30多戶村民也跟著我種起了道地中藥材。”長槽村6組村民楊清平說。

為鼓勵壯大中藥材種植,該村對貧困戶和非貧困戶發展種植道地中藥材,分別一次性給予每畝1000元到500元的扶持政策,道地中藥材苗圃基地,採用生態綜合防治技術並建立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由州中心醫院駐村脫貧尖刀班實行全額補貼。

經過多年的不斷髮展壯大,椿木營鄉中藥材產業已經成為農民增收的特色產業。截止目前,全鄉中藥材種植覆蓋15個村84個組,經濟效益突破4000萬元,中藥材產業已成為宣恩“高山之巔”的椿木營鄉推進鄉村振興、助力農民增收的新亮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