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喜剧《戏台》海外巡演分享会,陈佩斯透露与舞台剧的特殊情感

提起陈佩斯,相信80/90后,并不陌生,还记得儿时的春晚,语言类节目,陈佩斯的小品不不可少。1984年,春节晚会上,与朱时茂首度在央视春晚合作演出小品《吃面条》,成为春晚舞台上的经典 。之后,陈佩斯与搭档朱时茂登连续多年出席春晚,并且深受大家喜爱。

舞台喜剧《戏台》海外巡演分享会,陈佩斯透露与舞台剧的特殊情感


1989年,春晚小品《胡椒面》; 1990年,春晚小品《主角与配角》 ;1991年,春晚小品《警察与小偷》 ;1992年,春晚小品《姐夫与小舅子》;1994年,春晚小品《大变活人》;1998年,在央视春晚出演小品《王爷与邮差》,这也是他最后一次登上春晚的舞台 。

舞台喜剧《戏台》海外巡演分享会,陈佩斯透露与舞台剧的特殊情感


2001年个人首部话剧,同时也是其舞台喜剧三部曲之一的作品《托儿》在北京上演 ,开始了他的话剧生涯,该作品在中国近50个城市连续演出达120场。

舞台喜剧《戏台》海外巡演分享会,陈佩斯透露与舞台剧的特殊情感


9月19日,由陈佩斯 和杨立新主演的舞台喜剧《戏台》在北京举行发布会,陈佩斯和郭笑、张烨等主创亮相现场,分享海外巡演的亲身感受,陈佩斯表示:“演出结束后很多观众依依不舍,不愿离场,那个热情劲儿,特别感人,他们渴望看到祖国的好戏剧,在海外的中国人能感受到他们对自己国家,对祖国文化的那种渴求”!

舞台喜剧《戏台》海外巡演分享会,陈佩斯透露与舞台剧的特殊情感


活动上,已过花甲之年的陈佩斯表达了对舞台剧的特殊情感,“舞台剧直接跟观众交流,这个是电影、电视剧享受不到的,只有在这个舞台上,我们可以主宰自己,享受自己的劳动。”

舞台喜剧《戏台》海外巡演分享会,陈佩斯透露与舞台剧的特殊情感


陈佩斯主演的电影和小品都是大家喜闻见乐的,他的作品《阳台》、《托儿》都是以舞台剧的形式来传递喜剧文化,并乐在其中。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陈佩斯选择话剧这种比较难的形式并且一直坚持和传递这种文化呢?

舞台喜剧《戏台》海外巡演分享会,陈佩斯透露与舞台剧的特殊情感


陈佩斯称:舞台剧可以直接和观众交流,给出去会马上得到反馈,你会很有成就感,这是电影电视剧享受不到的。舞台剧相对于电影电视剧它比较简单,不需要中间的媒介,媒介的形成太复杂,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可预料的东西,这种不可预料的东西上显得很卑微,完全不能主宰自己,只有在这种舞台上我们才能更好的主宰自己,这也是他对舞台剧情有独钟的原因吧!

舞台喜剧《戏台》海外巡演分享会,陈佩斯透露与舞台剧的特殊情感


陈佩斯的喜剧创作较为帖近生活,整体风格更加成熟和完整 。多年来他坚持自己独特的个性风格和特有的银幕魅力,在银幕上塑造了一系列滑稽、笨拙但本性不失善良的小人物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