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奇案:隋相國高熲私通反臣案

歷史奇案:隋相國高熲私通反臣案

隋開皇十九年仲夏,署氣使人感到異常悶熱難耐。平索深受愛戴的國相高熲以私通反臣之罪被免職。

高熲被免職與一個多月前的一起“謀反”案有關:大臣王世積被彈劾謀反,在審理過程中,涉及到一些宮禁秘事,據王世積供認,是宰相高熲告訴他的。文帝聞知十分吃驚,緊接著,又有御史劾奏,說高熲及左、右衛大將軍元旻、元胄都同王世積私通,王世積曾贈送他三人寶馬。隋文帝聽後大怒,當下就將高熲、元旻、元胄等罷了官。

說到高熲,他曾是隋文帝建隋朝的佐命第一功臣,開皇以來,一直提任尚書左僕射,創立了隋初的各項重要制度。十多年來,文帝對高熲言聽計從,寵信備至,儘管開皇初年曾有很多人,或因政見不合,或出於嫉妒而詆譭、攻擊過高熲,但文帝並沒有相信,而是把說高熲壞話的人全都治了罪,並且還故意把太子楊勇之女嫁給高熲之子高表仁以示恩寵,從此堵上了那些想陷害高熲的人的嘴巴。

數年之後,隋文帝不僅是單憑一些無憑無據的報告和一個“反臣”的供詞就治了高熲的罪,而且當一些大臣,如吳州總管琮文弼、上柱國賀若弼、刑部尚書薛胄、兵部尚書柳述、民部尚書斛律孝卿等出於正義。為高熲鳴不平時,文帝還不分青紅皂白地將他們全部打進了大牢。

其實,文帝這樣做是有他的道理的,因為這起“私通反臣”案的真正起因並不是那麼簡單,然而隋文帝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這樁案子如果真有必要治罪的話,那麼該治罪的恰恰是他的皇后獨孤氏。

一次,獨孤皇后嫉妒文帝的一位寵姬,便乘文帝上朝時殺死了她。文帝退朝回來得知此事後大發雷霆,狂怒之下一口氣騎馬飛馳了二十多里山路。身為宰相的高熲只好尾隨其後,苦苦相勸也不起作用,直到他說“陛下怎麼可以為一婦道人家而置江山社稷於不顧”,文帝才漸漸消了氣,回宮後原諒了皇后。但高熲萬萬沒想到,他的一句“婦道人家”,竟為他日後的遭遇埋下了禍根。

獨孤皇后共生五個兒子,開皇初,長子楊勇被立為太子,但是到了開皇十八年,太子由於恃寵驕淫,已不再被寵幸,這時,偽善矯飾、生性奸詐的二皇子晉王楊廣卻頗會討帝、後的歡心,於是文帝便想重新立楊廣為太子。一次,文帝想試探高熲,便說:“有神靈啟示晉王妃,說晉王必得天下,您怎樣認為?”高熲立刻猜到了文帝的意思,他馬上回答說:“長幼有序。陛下怎麼可能隨意廢立呢?”文帝默然。而獨孤氏卻從此決意除掉高熲。

恰逢高熲的妻子去世,獨孤皇后見時機來臨,便故意裝出一副關心國相的樣子對文帝說:“高相國年事已高,如今沒了夫人,陛下有沒有考慮為他另娶一個?”文帝哪知皇后用心不良,他覺得皇后想得甚是周到,便將她的意思講給高熲。高熲見皇帝、皇后對自己關懷備至,感激不已,連連道謝,並再三推辭道,臣年事已高,退官以後,只想在家靜靜地讀經修性,至於納室,臣早已不想了。”見高熲言辭懇切,文帝也就隨他了。君臣二人永遠也不會想到,他們已經誤人那“婦道人家”精心設計的“圈套”,無論進退,高熲失寵獲罪都已成定局。

沒過多久,高熲愛妾喜得一子,文帝知道後也十分高興,皇后這時卻說:“陛下還像以前那樣信任高熲嗎?當初陛下好心降恩要為他娶妻,他分明是眷戀愛妾,卻找藉口欺騙陛下。現在他騙不過去了。陛下可不能對這種人過於信任了。”文帝聽了,覺得皇后所言有一定道理,心中隱隱有些不快。

開皇十八年春。高麗王人寇遼東未遂。文帝一時氣惱,一定要出兵攻打高麗,高熲苦諫不成,只得受命出征。但是正巧天氣惡劣,軍中瘟疫流行而無法繼續出戰,被迫撤軍。高熲還朝後,皇后又藉機說他的壞話:“高熲是因為陛下強迫他才出戰的。我早知道他此次出兵不會有什麼建樹。”遼東之行,以文帝幼子漢王楊諒為元帥,但因楊諒年紀尚小,文帝將一切軍務大事都委託給長史高熲。高熲深知責任重大,所以遇事都親自決斷。楊諒見高熲如此獨斷,不採納自己的建議,心存怨恨,因此回朝後便向文帝哭訴,甚至謊稱自己“差點被高熲殺掉”。從那以後,文帝對高熲已不僅僅是喪失了信任,可以說已完全無法容忍高熲了。

王世積的供狀只不過是文帝罷免高熲的一個藉口。高熲被免官後,文帝仍讓他以齊國公身份居於原來的府第。然而,他並沒有從此而得到安寧。不久,高熲的一位部下又將所謂高熲家的“陰事”告之皇上,此人聲稱高熲被免官後,他的兒子高表仁對高熲說:“司馬懿當年以生病為藉口不上朝,結果當了皇帝,父親如今被免官,焉知非福呢?”文帝見高熲竟敢拿晉武帝自比,惱怒萬分,隨即下詔將他拘押在內史省。後來,御史臺又彈劾說,一個和尚曾對高熲說“明年國有大喪”,可見高熲確有謀反之心。有司也趁機陷害高熲。請求將高熲處斬。文帝考慮再三,才說:“去年殺了虞慶則,前不久又剮殺了王世積。如果現在再殺高熲,我怎麼向天下人交待呢?”虞慶則、王世積都是早年幫助文帝打天下的老臣,因被誣陷謀反而先後被殺。對於強加給這些勳舊的罪名,文帝總覺得於情理上過不去,因此他決定不殺高熲,只將他削職為民。

高熲當年剛任宰相時,他的母親就對他說:“你富貴已極,就只差一斧頭了,要小心呀。”高熲深知母親的擔心是對的,數年來他也確實是經常害怕身遭不測,如今總算保住了性命。高熲倒是能坦然接受命運的安排,因為對他來說,活著就已經夠幸運的了。此後終文帝之世,高熲一直為庶民。然而他最終還是死於別人的刀下,那又當是隋煬帝時的另一樁案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