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奇案:孔融死的冤,他的两个幼子死的更可怜

历史奇案:孔融死的冤,他的两个幼子死的更可怜

说到孔融,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孔融让梨”的故事已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了。不过孔融因言论获罪,最终死于非命的史实,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孔融乃孔子的第二十世孙,自小绝顶聪明。十岁时随父亲去京城,得知河南尹李膺颇有名望,便想一见。可当时造访李膺的人实在太多了,李膺实在不能招架了,便告诉看门的,除非是通家世交和当代名人,其余的不用禀报,一概不见。但这怎能挡住孔融,他大摇大摆地走到李膺家门口,告诉看门人说:“我乃李公的通家子弟,特地前来拜见李大人,麻烦你进去通报一声。”李膺从来也不认识这么一个小孩子,出于好奇,便答应见见他。

一大一小两个施礼就坐后,李膺问:“祖上哪位与我有亲友关系呢?”孔融答道:“我的先祖孔子与您的先祖李老君交情颇深,故此你我也可以算得上是世交了。”在座的客人听了孔融一番话,都夸赞他聪明。过了没多久,太中大夫陈韪也来了,大家将刚才之事说给他听,陈韪满不在乎地说:“小时聪明,成人后不一定有出息。”孔融马上回敬他说:“这么说来,您小时候一定挺聪明了?”李膺听后禁不住哈哈大笑,对孔融说:“如此看来,您长大了肯定是个可以成大器的人才。”

就像李膺预言的那样,孔融长大成人后不仅在政治有所成就,官至太中大夫、北海相等,为朝廷提出很多中肯的建议,而且在文学方面也成就非凡,还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为人,他光明磊落,待人真诚宽厚,发现他人有缺点,总是直言不讳,私底下却充分肯定其优点。他乐于推荐贤良之士,奖掖后进。故此,很多仁人志士都十分信服他,家里也一直是高朋满座。

孔融纵然有千般好,可唯一的缺点却为世人所不容——才高气盛,做事不顾结果,怎么想就怎么说,甚至对显贵高官也不加避讳。所以,经常做出一些骇世惊俗之事。

孔融十六岁时,得罪了宦官的张俭为躲追捕,逃到鲁郡,投奔孔融的哥哥孔褒。恰巧那天兄长不在家,孔融便替兄长接待了他。张俭见他只是个孩子,认为有些事不方便告诉他,一时举棋不定。孔融见他面露难色,便大度地说:“尽管我兄长此时不在家,我也可以帮你呀。”孔融就收留了张俭。这件事情泄露后,官府派人抓张俭,他匆忙逃走了,孔家兄弟被捕入狱。到该定罪时,孔褒说:“张俭是来找我的,不是弟弟的错,该治我的罪。”孔融说:“是我收留他的,应治我的罪。”处理此事的官吏征求孔母的意见,孔母说:“我是家里主事的,理应治我的罪。”一家人抢着治罪,郡县一时拿不定主意,随即上书请示皇上,最终定了孔褒的罪,孔融因此也出了名。

在丞相杨赐手下任职时,他又毫不避讳地举奏宦官及其亲属的不法之举。尚书接到举报吓出一身冷汗,召丞相的部下质问,孔融坚决不妥协,义正词严地一一陈述宦官及其亲属的非法行为,尚书最终也无话可说。

一次,河南尹何进升为大将军,丞相命孔融拿名帖前去贺喜。看门人没及时通报,孔融一怒之下,夺过名帖便回去了,还说了些不太顺耳的话。何进部下认为这简直是奇耻大辱,本打算让剑客追杀孔融。有人劝何进说:“孔融如今颇有名望,您如果杀了他,天下有识之士将纷纷离您远去。倒不如给他应有的礼遇,以昭示天下。”何进认为这番话不无道理,随即征召孔融去他那里做官。

那个时候曹操、袁绍的势力逐渐扩大,可孔融不愿听命于任何人。有人善意地劝他审时度势,有意识地结交对自己有用之人。孔融清楚袁、曹二人的最终目的都是夺取汉室天下,没打算和他们同流合污。孔融一怒之下,杀了劝自己之人。

曹操攻下邺城后,袁绍的家眷全成了俘虏。曹操的长子曹丕相中了袁绍的儿媳甄氏,曹操便让曹丕与甄氏成了亲。孔融获悉,就写了封信给曹操,不无讽刺地说:“武王伐纣,以妲妃赐周公。”曹操不知是何意,问他此言出自何典,孔融答道:“是按照眼前之事想当然说的。”

后来曹操发布禁酒令,孔融又多次投书进行反对,其中不乏侮慢之词,曹操看了大为不悦。孔融曾上书请求遵循古制,千里之内不封侯。曹操认为孔融这些话都意有所指,所以更加嫉恨他,但由于他名望很大,不便贸然杀他。

后来,一个和孔融有私怨的人诬告他,声称孔融在任北海相期间,招聚徒众,诽谤朝廷,图谋不轨。还说,孔融身为朝官,不守朝廷礼仪,上朝时唐突宫掖,衣冠不整。过去还曾和白衣处士祢衡胡言乱语,说什么“父子间有什么亲情?本意上不过是情欲的产物。母子之间又如何呢?犹如物体放在缶中,物体倒出,双方就分离了”。然后他们又相互吹捧,孔融说祢衡是“颜回复生”,祢衡说孔融是“仲尼不死”。简直大逆不道,绝对应当砍头。孔融因此被杀,横尸街头。孔融死时才五十六岁,全家无一幸免。

孔融的两个孩子也为世人所称颂。孔融出事后,他的孩子寄养在邻居家里。男孩九岁,女孩七岁,因年龄小没被株连。噩耗传来时两人正在下棋,听完也没什么反应。有人问:“你们的父亲都被捕了,你们怎么还无动于衷呢?”兄妹二人平静地说:“岂有巢穴毁了卵还不破之理!”主人怜惜地给两个孩子端来了肉汤,男孩因为渴了,端起碗来便喝,妹妹却说:“出了这种祸事,我们也活不长了,何必再尝肉味呢?”男孩哭着放下了碗。

有人将这件事告诉了曹操,曹操认为留下他们终成后患,立即下令将兄妹二人也处死。捕吏来的时候,女孩镇静地对男孩说:“死后可以看到父母,这是我唯一的愿望了。”主动伸出脖颈就刑,毫不畏惧,所见之人无不掉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