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小屋:1000萬家庭的孩子成長記錄工具,轉型後回歸本質

只要圍繞孩子成長,將各種細節做透,自然會有用戶買單。

時光小屋:1000萬家庭的孩子成長記錄工具,轉型後迴歸本質


記者:王珺/主編:張浩

深度報道/共2681字/閱讀7分鐘

項目名稱:時光小屋

主營業務:家庭雲存儲軟件

融資情況:2013年獲得天使輪投資,2015年獲得A輪投資,2018年6月完成數千萬B輪融資

關鍵詞:孩子成長時間軸、家庭內部愛的素材的存儲和傳播、港臺市場佔有率達70%、1000萬家庭用戶

受訪人:時光小屋創始人 CEO劉傑

一句話提煉:安全私密記錄寶寶成長的家庭雲存儲軟件,支持視頻、照片、語音等各種形式,自動歸集生產時間軸,方便用戶隨時查看。

曬娃這件事情,似乎已經成為朋友圈一定會出現的內容;也有不少萌娃,通過各種社交平臺迅速走紅,乃至於成為國民表情包。

雖然父母曬到朋友圈裡的圖可能僅僅是精修的1%,還有99%都存在手機里舍不得刪除;但在時光小屋創始人劉傑看來,曬娃的需求是單邊的,不論是朋友圈還是微博——曬娃的人有曬的慾望,但是看得人其實很多都沒有看的慾望。

時光小屋:1000萬家庭的孩子成長記錄工具,轉型後迴歸本質

假笑男孩Gavin Thomas

劉傑屬於連續創業者,曾任職於浦發銀行。讀書的時候就很喜歡計算機,2008年離職開始互聯網創業,並先後創辦雲掌櫃、天天券等。直到2012年,他自己也有了孩子,全家都特別喜歡給孩子拍照。

那時候拍照這項活動正在慢慢由專業相機轉移到手機端,而手機拍照的兩個問題也一直困擾著劉傑和家人:拍的照片太多,每張都捨不得刪除孩子的照片分散在全家乃至於鄰居朋友的手機中,很難集中整理保存。

這個時候他想到,為什麼不能做一個將孩子照片集中存儲分享、並且可以自動生成timeline的平臺呢?

這就是時光小屋,作為一款專注於兒童成長記錄的家庭雲存儲工具,於2013年正式上線。

記錄孩子成長這個需求一直都存在,在互聯網滲透之前,父母通常會為孩子建一個紙質的成長冊,貼上照片寫下感想作為紀念;時光小屋做的,就是在當下將這件事情線上化,形成一個永遠不會丟失的雲空間回憶。

畢竟對於父母來說,記錄孩子成長的情感動機要遠高於其他個人情感而孩子的各種素材一定需要某個平臺進行集中存儲,這是產品的切入點;由於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都能夠上傳相應內容、從自己視角出發進行標籤記錄,『時光小屋』也為家庭內部產生共享行為的提供了一個情感互動場景

『我們解決的就是家庭內部愛的素材的存儲和傳播這一需求。』

時光小屋:1000萬家庭的孩子成長記錄工具,轉型後迴歸本質

時光小屋為有小孩的家庭提供一個以文字、圖片、視頻、語音等形式記錄寶寶生活點滴的線上空間:用戶在添加寶寶基本信息(姓名、出生日期、性別)後,就可以生成寶寶的專屬頁面,可上傳照片、視頻、日誌來記錄寶寶成長。

系統具有無限存儲空間,並可以自由設置權限,在朋友、家人之間共享,『我們不是單純的相冊,我們的理念是存儲家庭所有充滿愛的moments,不僅是照片,還有日記、視頻、信件、乃至於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等各種形式。』

其中最核心的功能就是孩子成長的時間軸timeline,根據孩子年齡大小,系統會將上傳的內容自動生成時間軸,並且加以分類整理;同時,用戶上傳內容時可選擇標籤,系統會將這些標籤再度歸集並自動按照時間排序——比如上傳孩子畫畫的照片,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孩子第一次、第二次直到最近一次畫畫的整個過程。

時光小屋:1000萬家庭的孩子成長記錄工具,轉型後迴歸本質

在劉傑的思維裡,找到用戶的需求點之後,要讓用戶為工具付費,就必須做出能夠讓用戶付費的東西。目前時光小屋依靠VIP會員增值服務實現盈利,其中重點就在於,在兒童成長這一領域,他們對產品每個細節的打磨都必須極其精緻,讓用戶覺得付費是值得的。

因此,劉傑認為他們

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手機系統自帶的相冊,用戶數據最多的地方就是他們的競爭對手,比如iCloud、Google photo、甚至於百度雲——他們想告訴用戶的就是,孩子的照片存儲在更為專業的時光小屋更好更方便。

對產品的打磨體現在時光小屋的各個細節上。其他共享相冊產品上存儲空間大多有限,但孩子照片數量動輒幾千上萬張,因此其最基礎的功能是足夠的存儲空間,並且保證圖片視頻原始大小,不會像其他軟件和朋友圈裡一樣被壓縮精度,『沒準現在的某張照片或視頻會出現在孩子的婚禮大屏幕上。』

時光小屋擁有強大的搜索功能,支持快速返回過去內容、關鍵詞搜索、按照內容種類和上傳者搜索;並且支持全家人共享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特別的小功能,比如身高體重記錄、疫苗提醒和每月成長里程碑提醒,以及最具特色的『給未來的孩子寫信功能』——父母可以選擇給未來某個時間點的孩子寫信,寫完後會一直保密存儲,直到預定時間就會自動發送給孩子——孩子十八歲生日那天,可能會收到他出生時父母寫給自己的信。

只要圍繞孩子成長,將各種細節做透,自然會有用戶買單。』時光小屋續費率非常高,全球有數十萬付費家庭。

最初時光小屋的主要用戶是臺灣、香港、美國等海外市場,『我們港臺市場佔有率達到了70%——這也就意味著每十個新生兒童,七個都是我們的用戶。』近年來國內用戶越來越願意為高品質產品付費使用,時光小屋的國內用戶也越來越多。目前其全球有超過1000萬個家庭用戶,國內40%,海外60%。

時光小屋:1000萬家庭的孩子成長記錄工具,轉型後迴歸本質

一般認為工具型產品具有可替代性強、市場飽和以及成長路徑太長等固有弊病;也正因如此,變現問題被稱為懸在工具型產品創業者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對於一款優秀的大眾工具產品來說,獲取用戶並不困難,而依靠流量變現的模式也成為大多產品被動的選擇。

可以看到,諸多大眾工具在這個問題上嘗試了社交+內容的模式,但最後轉型成功者依舊寥寥。即使體量大如支付寶,強行加入社交後依然被吐槽得體無完膚,更不論近來因將順風車業務過多加入社交元素,而引發大範圍輿論聲討的滴滴。

產品上線幾年以來,時光小屋為了變現也經歷多次策略調整,他們做過流量變現、內容社區、電商,也嘗試過社交。經過嘗試劉傑發現,純定位流量變現會受制於流量主,導致產品邏輯很難照顧到用戶實際需求;而電商的紅利期逐漸過去,同時供應鏈、運營等更重的部分和工具產品相比,也完全是一套不同的邏輯。

他坦言,自己前幾年某種程度上被部分市場、資本或者行業觀點帶歪,什麼產品都要往社交上靠,產品+社交幾乎似乎是必須走過的路徑。『其實不一定啊,Google也沒有太多社交。我們的產品是家庭內成員之間的交流,其實是一個相對私密的空間。』

時光小屋:1000萬家庭的孩子成長記錄工具,轉型後迴歸本質

他們對產品及盈利模式探索的似乎是一個不斷專注的過程。『我之前一直從戰略、市場、資本的角度考慮產品,但其實不一定適合自己,或者只是產生影響的諸多小因素中的一個。』2017年,劉傑最終決定砍掉其他部分,迴歸單純的工具屬性,並決定通過增值服務變現。

產品第一性原理,即產品本質和用戶需求才是最本源的因素——從用戶層面考慮他們是否需要、願不願意、是不是好的解決方案。只要幫用戶解決痛點,他們就會使用和付費。』

這個觀點的邏輯其實很簡單:工具類產品需求一直存在,比起遊戲、社交娛樂,生命週期應該更長。因此,如果能找準某一細分領域作為切入點,挖掘用戶真實的需求,拓展使用場景,它們依然擁有可能。

- End -

裸泳已進駐今日頭條、新浪、網易、天天快報、搜狐、九派、大魚號、雪球等,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