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談談什麼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暑期正值收尾階段,新學期即將開始,到處都是“新學期新氣象”,或是“新的起跑線”的說法。但孩子的起跑線真的存在嗎?究竟什麼是孩子的起跑線呢?今天,讓我們一起聽聽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邊玉芳怎麼說↓↓↓

新學期,談談什麼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我們認為,起跑線是指不同能力和品質培養的最佳期。比如我們說好的學習習慣在小學低年級開始就要訓練養成,到了小學高年級乃至更高年級,壞習慣的糾正和好習慣的養成會愈加困難。但對不同能力和品質的培養而言,並不存在整齊劃一的起跑線,每個孩子的“起跑線”也不完全相同。家庭教育應瞭解孩子在不同階段發展規律,去把握不同能力和品質的孩子最佳培養時期,然後在合適的時間裡做合適的事。

超前學習,贏在起跑線?

為了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一個非常顯著的現象是超前學習。家長生怕別的孩子會的,自己孩子不會,正因這種焦慮,我們會發現有很多學習內容“從娃娃抓起”,越來越小的孩子有了越來越多的學習任務。超前學習,就真的不輸在起跑線上了嗎?

在兒童發展心理學中,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研究,叫“格塞爾雙生子實驗”:讓一對同卵雙胞胎男孩來進行爬樓梯的訓練,在48周的時候孩子們都不太會爬樓梯,哥哥在48周開始訓練,弟弟就沒有進行訓練,在53周,弟弟才開始訓練。當然,弟弟剛開始訓練的時候,哥哥爬樓梯要比弟弟熟練得多,但當弟弟訓練三週之後,弟弟和哥哥爬樓梯的水平就沒什麼差異了。也就是說哥哥比弟弟早開始的5到6周的爬樓梯訓練,其實根本沒有什麼樣的效果。

新學期,談談什麼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我們孩子的成長的基礎在於生理成熟,也就是說要符合他身體、生理條件所允許,如果脫離了成熟條件,過早訓練有時候是並不需要的,甚至還會消磨孩子對於學習的興趣。

孩子識字越早越好嗎?

那麼孩子識字越早越好嗎?相關研究告訴我們,孩子識字並不是越早越好,過早識字甚至是弊大於利。

曾經有研究者在幼兒園大班裡做過研究,把孩子識字水平分為三類:高識字水平,中識字水平、低識字水平。我們看到這樣三類孩子,在高識字水平的孩子,他理解能力當然非常強,是所有孩子中最強的,但是想象力和觀察記憶的能力恰恰跟識字成反比,字識得越多,孩子的想象力、觀察記憶能力反而是低的。

新學期,談談什麼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是我們教孩子識字的過程中犧牲了他的觀察記憶和想象的能力嗎?

其實是過早識字不符合孩子的思維發展。學齡前兒童的思維方式偏好直觀、形象、可感知的事情,所以他們更喜歡有色彩的形狀、圖片類似的東西,把字更多看成是一個整體的圖形。而我們讓其過早識字是讓孩子把一個個的漢字當成一個一個完整的由若干個線條組成的圖形來記憶,還有一些相近的字要孩子比較橫橫豎豎的區別。這樣的記憶方式讓我們孩子過早識字變得是一件非常枯燥、抽象的事情,所以不符合孩子思維習慣和水平。

我們強迫孩子過早識字,其實是過早讓孩子用文字符號的思維來代替形象思維,會影響孩子想象力的發展。過早識字後,孩子在閱讀圖文並茂的信息時更多的是逐字逐詞逐句閱讀,圖片對他們而言只是用於印證文字的內容而已,不再像以前那樣積極觀察圖畫細節、發揮想象,反而被文字“束縛”。讓孩子過早地進入符號階段,開始時收效甚快,但到後期就會出現想象力欠缺等方面的問題。

新學期,談談什麼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0-3歲是孩子口頭語言發展的重要時期。在3歲以前不要逼迫孩子識字,應重點關注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鼓勵孩子用不同的語言表述同一件事物、用準確和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同時要給孩子創造多聽各種聲音的機會。3歲至入學前的孩子開始識字,建議讓孩子認生活中的漢字,無需固定教材,著重認識,不強求書寫。比如在路上可以教孩子辨認一些簡單的標誌牌等。

尊重規律,放下焦慮

當然有些能力確實是要從小培養。一項日本的研究顯示,孩子的學習習慣從小學四年級到高三沒有太大的變化,這就說明到了四五年級養成的學習習慣基本上形成定型,因此習慣培養應該從小抓起。

心理學中有一個概念叫“關鍵期”,指的就是有一些技能或行為模式在某些發展時期最為敏感,如果在這個時期缺少一定的環境支持,這種行為在之後就很難或不會產生了。最開始這個概念用於動物習性的觀察中,其實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是類似的。

新學期,談談什麼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新學期開學,我們特別想告訴家長的是:家庭教育應瞭解孩子在不同階段發展規律,去把握不同能力和品質的孩子最佳培養時期,然後在合適的時間裡做合適的事,做到事半功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