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菜沒醃透,對身體有害,是真的嗎?怎樣才是「醃透」?

真。

開門見山地說了,大家都知道這裡擔心的主要問題是亞硝酸鹽這個鬼傢伙。

然而蔬菜與亞硝酸鹽什麼關係?鹹菜中怎麼會有亞硝酸鹽?又沒有人為添加。

其實,幾乎所有的蔬菜中都含有硝酸鹽和亞硝酸鹽,正常新鮮蔬菜以硝酸鹽的量為多,亞硝酸鹽含量很低。硝酸鹽是無毒的,而亞硝酸鹽具有一定毒性和潛在致癌性。不過新鮮蔬菜亞硝酸鹽含量距離危害人體的劑量還好遠,無需擔心。

然而蔬菜不新鮮的時候,硝酸鹽在一些細菌的“撮合”下是可以轉化為亞硝酸鹽的。然而,不是所有的菌都有這個本事兒,這些細菌必需得有硝酸還原酶才行。


鹹菜沒醃透,對身體有害,是真的嗎?怎樣才是“醃透”?


我們日常製作泡菜、酸菜,其實是需要接種發酵菌進行發酵的,一般酸菜用的發酵菌為醋酸菌,泡菜用的發酵菌為乳酸菌。如果是純菌種接到蔬菜中,理論上是不會額外產生亞硝酸鹽的,因為這些發酵菌中並沒有硝酸還原酶,所以無法完成這個轉化,這種菌我們不妨稱作“好細菌”。然而,醃製過程中難免會混入雜菌,這些雜菌很多具備硝酸還原酶,於是就會在酸菜或泡菜中產生更多亞硝酸鹽,這些搗亂的菌我們稱作“壞細菌”。

還有一種普通的鹹菜,就是蔬菜+鹽醃製而成的,並不需要發酵,這一類鹹菜由於沒有發酵菌的抑制其實感染“壞細菌”的概率更高,所以相對於同條件下的泡菜、酸菜可產生更多的亞硝酸鹽。

鹹菜沒醃透,對身體有害,是真的嗎?怎樣才是“醃透”?


不過,鹹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也並非一直居高不下,有一定的節奏變化。大致規律是:隨醃製時間進行,亞硝酸鹽含量達到某一高峰,甚至超越安全標準上限;然後隨著醃製時間延長,亞硝酸鹽含量會下降,繼而下降到一個安全劑量範圍。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沒有醃製透的鹹菜亞硝酸鹽含量確實高,醃製透的鹹菜亞硝酸鹽含量會大大下降至安全範圍。所以如果吃鹹菜,就要充分醃透再吃。

那麼,究竟多長時間才算是醃製透的“安全”時間呢?不同的食材不一樣,再就是這個過程還會受到原料處理方式、溫度、含鹽量、pH等外界條件影響,所以難以確定一個絕對統一的安全時間。例如有實驗提示,東北酸菜的亞硝酸鹽濃度在醃製7、8天的時候達到高峰,隨後逐漸下降,到20天之後已經降到安全水平。而對於芥菜、大白菜根據實驗結果應至少在醃製8天之後食用,對於白蘿蔔應至少在醃製20天后食用。

總體來看,一般的蔬菜在醃製3周之後可達到安全水平。這時候再去吃,相對就比較安全了。


鹹菜沒醃透,對身體有害,是真的嗎?怎樣才是“醃透”?


為什麼亞硝酸鹽含量會在醃製過程中出現從高到低的變化呢?

因為鹹菜在醃製過程中,裡面有好細菌、也有壞細菌。鹹菜醃製之處的加鹽、密閉、等其實都是為了扶持好細菌、抑制壞細菌。然而即便這樣也會有壞細菌汙染並生長繁殖,並導致亞硝酸鹽產生增加。隨著醃製進行,好細菌會產生乳酸等酸性物質,對壞細菌能也能起到一定抑制作用。隨著好細菌不斷繁殖、pH值進一步降低,壞細菌的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劣”,最後好菌完全佔據上風。壞細菌之前產生的亞硝酸鹽也被好細菌分解利用,所以亞硝酸鹽含量會出現下降的趨勢。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即便醃製透的鹹菜也不建議經常吃,畢竟鹹菜存在鹽含量高、維生素C等營養素損失等問題,營養與保健價值遠不如新鮮蔬菜。

參考:

《鹹菜中亞硝酸鹽形成規律及影響因素研究》

https://www.guokr.com/article/5266/

http://snowheart19.blog.sohu.com/304412961.html等

園園最後絮叨:文章原創。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喜歡請關注俺,一枚專注營養、並且會跟您一起踐行用腦袋吃飯,把營養落到實處的註冊營養師。

如果受用,歡迎您轉發分享,或許能幫到更多朋友。其他商業轉載請聯繫,謝謝。

有任何聲音都歡迎您後臺暢所欲言喔,大家的留言我一般都會抽空瀏覽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