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从柴火灶头到天然气,你家发生了多少变化?

「改革开放40周年」从柴火灶头到天然气,你家发生了多少变化?

「改革开放40周年」从柴火灶头到天然气,你家发生了多少变化?

小时候,蹲坐在灶膛前,总爱拿着蒲扇“煽风点火”。在添柴的时候,总不忘塞几个红薯、玉米进去,一边坐看火焰高,一边等待里头的美味。而如今,这样的美味不用等很久,点上天然气,稍加蒸煮便能入口,只是回味不同罢了。

「改革开放40周年」从柴火灶头到天然气,你家发生了多少变化?

柴米油盐酱醋茶,柴位列开门七件事之首,其重要性可想而知。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从柴木生火到烧煤饼炉,再到如今的管道天然气,松江人的生活燃料正在不断变化着。

「改革开放40周年」从柴火灶头到天然气,你家发生了多少变化?

图片来源网络:煤厂工人用机器生产煤球

蔡阿姨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从农村搬迁至城区居住。在她印象中,小时候宅前屋后堆满了干柴火。每到做饭时,自家农屋就会被炊烟萦绕,仿佛空气中都飘散着饭菜米香。改革开放初期,蔡阿姨一家有幸拿到了“煤球卡”,开始过起烧煤球的生活。“那个时候,煤球卡数量不多,每天都是省省地用的。”资源短缺的那些年代,人们对每样东西都很珍惜。

「改革开放40周年」从柴火灶头到天然气,你家发生了多少变化?

图片来源网络:这样的小煤炉烧水,你熟悉吗?

在煤球之后,一部分人开始从煤炭店买回一定量的煤灰,利用“模子”,自己“敲”煤饼。这叫“蜂窝煤”。制作蜂窝煤时,煤灰里掺多少水,敲起来用多少力,煤饼的松紧度如何掌握,都是很有讲究的。

「改革开放40周年」从柴火灶头到天然气,你家发生了多少变化?

上世纪80年代,瓶装液化石油气开始逐渐进入普通家庭。配上灶具,轻轻扭转开关,火苗就蹿了出来,这让不少人感到新奇。1984年,松江有了第一家供气站——乐都路液化气供应站。在气源相当紧缺的年代,液化石油气是由市里按计划供应的。

到了1988年,松江利用化肥厂的驰放气(一种低品质的管道煤气),通过管道输送到居民家中。第一个用上管道煤气的是玉树路上的向阳新村居民区,当时有一万多户居民受益。

「改革开放40周年」从柴火灶头到天然气,你家发生了多少变化?

1996年,管道煤气工程开挖

1996年,松江县人民政府与上海市大众煤气公司联手,组建上海松江管道煤气有限公司,松江引入了市区人工煤气。从此,郊县"小煤气"得到了改造,供气质量也有所提高。

「改革开放40周年」从柴火灶头到天然气,你家发生了多少变化?

2004年,天然气引入开工仪式

「改革开放40周年」从柴火灶头到天然气,你家发生了多少变化?

2005年,区政府重点工程天然气接装现场咨询服务

2004年,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竣工,松江城区居民率先使用起天然气这一清洁能源。作为清洁能源,天然气安全无毒,居民用起来更加安心。同时,天然气经过脱硫处理,能够减少对管道的腐蚀,具有清洁环保的优点。

「改革开放40周年」从柴火灶头到天然气,你家发生了多少变化?

2017年年底,恬润新苑小区接通天然气

到了2018年的新春佳节,石湖荡镇恬润新苑居民们告别传统的瓶装液化气,用上了清洁、便利的天然气。“接通天然气,我们再也不用扛着重重的钢瓶上下楼了。”作为浦南地区首个接通天然气的小区,居民们都竖起了大拇指。

其实,在2015年,松江首座液化天然气气化站建成调试,气化站采取液化天然气气化再通过管道输送的方式供应天然气,输送至新浜镇的农民集体住宅。新浜集镇居民已用上清洁高效的天然气。而浦南地区剩下两个镇:叶榭镇和泖港镇,通天然气已被列入区政府重点工程。据悉,目前,从黄浦江穿越的管道已完成施工,沿叶新公路的主管网建设将于叶新公路拓宽工程同时进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