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林:哪怕只有一个学生,我也会守到最后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争做“四有好老师”的殷切希望和要求,用“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和“四个服务”统领教师成长发展,引导教师立德树人,大力宣传我省新时代教师阳光美丽、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良好形象,展现教师风采,发掘先进典型,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四川省教育厅决定继续开展“四川教师风采”2018年度典型代表展评活动。

即日起,教育导报将联合“川教之声”陆续推出2018年四川教师风采候选人事迹,让我们为这些老师热烈打call。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广元市朝天区汪家乡小学王继林的故事。

王继林:哪怕只有一个学生,我也会守到最后
王继林:哪怕只有一个学生,我也会守到最后

高中毕业后,王继林就一直在汪家乡小学从事教学工作,至今已连续在该校工作32年。

2012年,汪家乡各村小由于学生人数锐减,陆续被撤,而汪家乡小学离中心校最远,还有十多个学生需接受学前教育,王继林主动申请留在学校,让另外一位年轻教师调走了。就这样,王继林成为该乡唯一的教师。

投身教育,从未犹豫的决心

王继林初到汪家乡小学时,学校开有小学六个年级的课,却只有三位老师,因此,每位老师需要承担两个年级的复式班教学,王继林接手了三、六年级的教学。夏天,小小的教室阴暗、闷热,到了冬天,冷风透过墙缝疯狂的冲进来,学生们冻得瑟瑟发抖,王继林就用废纸和胶布把大大小小的洞给补上,坚持为学生上课。艰苦的条件没有难倒他,王继林无私奉献,从来没有动摇过对教育工作的执着追求。

1986年至2001年,王继林在当民办教师期间,每月的工资不足100元,既要养家糊口,又要参加学历培训,致使连年债台高筑。为了省钱,王继林一天只吃早饭和晚饭,导致饥饱不匀,得了慢性胃炎,每年都要发病一两次,每次到医院检查时,医生都要求住院治疗,但王继林买好药就立马回到学校上课,他怕耽误班上学生的成绩。

改革开放的热浪涌进了大山,很多亲戚、朋友都建议王继林往更高的平台发展,但王继林始终放不下他所热爱的工作和学生,想到学生们渴求的目光,再想想从事教育的初心,王继林放弃了许多改变生活条件的机会,因为农村的孩子们更需要教育更需要他。

经过30多年的磨练,王继林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他仍然求知若渴,积极主动向优秀教师请教学习,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他说:“教育要与时俱进,我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在教学工作的同时,王继林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和教改培训学习,撰写的多篇论文发表在《朝天教研》上。

在艰苦的环境条件中,王继林把属于青年人的飞扬全部沉淀下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孩子们能感受到王王继林的真诚付出,喜欢他、爱戴他,家长们也认可他的工作。

王继林:哪怕只有一个学生,我也会守到最后

爱生如子,不曾停下的步伐

上世纪90年代,大山里的孩子们,每年都有因家庭困难面临辍学的危机,王继林想方设法动员学生们返校。有些学生家庭贫困,王继林就用自己微薄的工资替他们交学费、购买书本,绝不让一个孩子放弃宝贵的学业。“他给学生的钱,没有记在纸上,也没有记在他自己的心里,而是记在师生的口中,记在受助学生的心中。”王继林曾经的同事杜开信老师说。

当学生有了困难,王继林总是及时想办法帮助解决,谁有了伤病,他总会第一时间带到医生家检查治疗。王继林从不打骂学生,总是用爱心敲开学生的心灵之门,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此外,王继林还经常与学生们交流、谈心,他对学生的关心如涓涓细流般滋润学生的心田。

王继林严于律己,率先垂范,既像严父,又像慈母,他将纪律与德育有机结合,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所以无论接手的班级成绩好坏,经过王继林一两个月的教导,都会形成良好的班风班纪。

2004年,王继林的父亲重病住院,他白天按时上课,下午放学后立即骑车赶往20余公里的曾家医院照顾父亲,熬过一个通宵后,洗把冷水脸便赶回学校上课,只有中午才补会儿觉。

这样坚持了一周,父亲临终前望着身体消瘦的王继林,既心疼又深情的说:“我作为一个老党员,当了一辈子的基层干部,一心为公,勤奋为民,你也一定要好好工作,敬业奉献,为我们农村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王继林含泪连连点头,带着愧对父亲的遗憾,牢记父亲的嘱托送走了父亲。

安葬完父亲的第二天,王继林就按时出现在了课堂上,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无比惊讶和感叹。从那时起,王继林将全身心都扑到了工作上。

王继林:哪怕只有一个学生,我也会守到最后
王继林:哪怕只有一个学生,我也会守到最后

一人一校,永远坚守的身影

通过王继林一年的努力,第一届学生终于走进毕业会考的考场,毕业会考全乡第一的教学成绩让他一鸣惊人,成为汪家乡数学教学的权威,也让王继林对未来的教学之路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也自此始,王继林的教学成绩连续多年高居曾家片区和全朝天区榜首,赢得了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高度肯定和赞扬。

由于王继林的教学成绩突出,学校决定调他到中心校作毕业班把关教师,当地村民听到这个消息,纷纷跑到乡政府和中心校找乡长和校长协调,最终,王继林留下了。后来,学校多次想调配王继林到中心校工作,都没能成功。就这样,王继林一直踏踏实实在汪家乡小学工作至今。

2000年前后的普九期间,王继林作为学校主任教师,为改变学校办学条件,与时任村支书的父亲一起,亲自参与规划设计、集资、劳动、带头投工投料,放弃暑假的休息时间,全身心投入到学校建设中去。经过王继林父子的艰辛努力,一座花园式的学校呈现在人们眼前。汪家乡小学校普九工作于2000年顺利过关,2001年该校被评为区级示范村校。

王继林关爱同事,尤其是在该村小工作的外地教师,他经常将自己的教学和管理经验无私的传授给他们。王继林还经常邀请回不了家的外地老师到自己家里做客,让这些老师礼拜天有了归宿感。

一校一师,王继林已经坚持了6年,但他认为教育没有偏见,哪怕只有一个孩子,哪怕只为一个希望,王继林都会继续守望下去。

王继林:哪怕只有一个学生,我也会守到最后
王继林:哪怕只有一个学生,我也会守到最后

文 丨 赵紫芸 整理

图 丨 受访者提供

王继林:哪怕只有一个学生,我也会守到最后

川教之声

王继林:哪怕只有一个学生,我也会守到最后

教育导报

王继林:哪怕只有一个学生,我也会守到最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