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一座普通縣城,卻自古無人敢在此放肆,士兵路過都要跪拜行禮

對於古代老百姓而言,在新舊政權交替的時期,一定會產生大規模的戰亂,百姓也因此民不聊生。比如項羽和劉邦之間的對決,或者朱元璋和元朝之間的爭鬥等等。亂世中的梟雄固然顯眼奪目。但是百姓關心的並不是誰當君王,而是自己的生活。

我們就拿明朝的例子作比較吧,明朝建立後,由於征戰頻發,局勢依然是動盪不安。當時明朝的胃口很大,野心同樣很大。在明太祖朱元璋率兵完全征服了中原及其邊界地區後,他仍不滿足。之後他開始向更南和更西方進發,而這就需要源源不斷的士兵。自古以來中原地區便是兵員補給最為重要的地方,正因如此中原一帶便成為了抓壯丁最為惡劣的地區。而又當時,河南、湖南,湖北等地,水災、旱災、蝗災頻發,這就讓中原百姓們生活得更加慘淡了。而這是朱元璋不願意看到的,所以他又將目光瞄準了當時的山西。

北方一座普通縣城,卻自古無人敢在此放肆,士兵路過都要跪拜行禮

此時的山西一帶,因為沒有太多的戰亂,所以比其他地方顯得更加的繁榮昌盛,而且此地溫度適宜,非常適合百姓居住。為此朱元璋心生一計,想要把山西百姓遷到別戰火摧毀的中原地區。其實朱元璋這樣做也是有原因的,因為山西過於風調雨順,所以說已經出現了人多地少的情況,又有好多閒置勞力並沒有加以利用,這讓朱元璋下定了決心想把山西人趕到中原一帶。

北方一座普通縣城,卻自古無人敢在此放肆,士兵路過都要跪拜行禮

這種事硬著來肯定是不行的,於是朝廷就想了個花招,說要把把山西盈餘的人口遷至全國各地,而朝廷也會視情況發放各種補貼。當然倘若不願意走也是可以的,不過想留在家鄉人都必須在洪洞大槐樹下集合。這樣一來,念祖的人終究是佔多數的,所以說在槐樹下站的人越來越多。這時前來傳旨的官員眼見聚集在此的人差不多了,突然聲稱聚在大槐樹下的人必須得遷往要求前往的地方,倘若不遵循命令就立刻斬首。這下前來的百姓都“一臉懵逼”,知道自己上當了,可是百姓終究是沒有能力和軍隊對抗的,所以只能選擇遵循命令。

北方一座普通縣城,卻自古無人敢在此放肆,士兵路過都要跪拜行禮

離開的時候,這些山西人為了時刻記住自己祖先生活的地方,在離開的時候就商議要將這棵老槐樹定為認路的標誌,並寫入族譜中。從此這棵來槐樹就成為了山西人認祖歸宗的標誌了。

北方一座普通縣城,卻自古無人敢在此放肆,士兵路過都要跪拜行禮

而這就是為什麼,在明末闖王李自成率領的軍隊浩浩蕩蕩要進攻山西的時候,他那些曾經如狼似虎的士兵到了山西洪洞縣卻變得十分恭敬的原因了。李自成沒有辦法,只能任由這些士兵放假三天去探訪自己祖先生存的地方了。

北方一座普通縣城,卻自古無人敢在此放肆,士兵路過都要跪拜行禮

相同的例子還有很多,到了民國時期,袁世凱的部下盧勇祥奉命剿滅山西革命軍,所經之處可以說是寸草不生,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而這些都是盧永祥親自允許的。他認為作戰這麼多天,應該給自己的兄弟們好好放鬆一下。然而當他們到了洪洞縣的時候,他們的部隊反而一個個乖巧恭敬。尋覓到大槐樹之下之後,甚至於把自己最為心愛的物件放到大槐樹下,跪地磕拜。果然念祖的心情,大家都是一樣的。

北方一座普通縣城,卻自古無人敢在此放肆,士兵路過都要跪拜行禮

不僅如此,現在北方人稱上廁所作為解手,也是因為這些山西人在當時被押送到全國各地的途中都是被繩子綁住的雙手,如果要上廁所就必須要鬆綁,這就是解手的由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