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内斗恩仇录:长安销量下跌的原因原来在这里!

说起汽车行业的内斗,大部分人或许会一脸懵逼:“纳尼?汽车行业又不是恩怨情仇复杂的豪门,怎么还有内斗?”别说还真有,而且还不止一家。比方说奥迪因与上汽合资之事,触动了一汽-大众奥迪经销商利益,被联合抵制导致上半年销量狂跌。所幸奥迪及时暂停了与上汽的联姻,制止了这场内斗,最终在下半年销量猛增,实现了逆袭夺冠。但另一家内斗的品牌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在2017年销量狂跌而且失去了连续三年的冠军宝座,而它就是曾经的自主品牌一哥——长安汽车。

长安汽车的内斗是车型之间的斗争

不同于奥迪的内斗是经销商与主机厂之间的斗争,长安汽车的内斗更多的其实是车型之间的斗争,也正因为此影响更为恶劣,内部之间打的是难解难分,不可开交。

车企内斗恩仇录:长安销量下跌的原因原来在这里!

比如2017年新近上市全新紧凑型SUV——长安CS55就是最好的例子。作为长安CS75的“弟弟”,理论上来说长安CS55应该无论是价格或者是定位都低于长安CS75。但是事实上,两款车不仅定位同属于紧凑型SUV,而且由于上半年长安汽车官方降价的影响,导致长安CS75的售价反而低于长安CS55。而正是这样的错位,导致这款长安CS55本来凭借设计精美、性价比出色的优势有实力冲击SUV前三名的佳作,如今却只能每月与长安CS75平分销量。

车企内斗恩仇录:长安销量下跌的原因原来在这里!

其实长安CS55还是幸运的,尽管遭到了“自家哥哥”的挤压,到底凭借自身的优势获得了认可和生存空间。而与它相比,另一款同样是2017年上市的新车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这就是MPV新车长安凌轩。作为长安旗下唯一的一款MPV,凌轩本应无人打扰的快乐成长,奈何隔壁的长安欧尚旗下同样有一款同平台开发的长安欧尚A800,不仅上市车型比凌轩更为丰富,而且价格还更低,一下子就将凌轩打压的抬不起头来。可怜长安凌轩一个上市仅仅几个月的新车,只能依靠4S店降价销售勉强度日。

长安汽车的内斗 导致了愈加严重的后果

其实像长安CS55、长安凌轩这样的例子,长安旗下车型还有不少。而这样的内斗直接的效果就是2017年销量的暴跌。其实认真说起来,长安销量2017年的暴跌最早发生在4月,当时引发内斗的这些新车还未上市,暴跌的源头更多在于长安老款车型竞争力偏弱导致。但是不可否认,正是由于这些新车上市以后的内斗,致使本来在下半年应该靠新车快速抬升销量的计划破产,最终导致长安汽车在2017年共计销售106万辆,同比去年下降7.6%,并最终失去了连续三年的自主品牌销量冠军宝座。

车企内斗恩仇录:长安销量下跌的原因原来在这里!

而另外一个影响更加深远,为了解决车型内斗,就是长安汽车重新启动了销售渠道分网模式。销售渠道分网,指的是将品牌旗下车型分为不同的网络销售。不同的车型分属于不同网络渠道的4S店,所卖车型形成差异化。目前长安汽车的确是按照这样类别进行分网,有意识将价格带有重叠的车型分布在不同的网络中。其中A网包括CS15、CS75、CS95、凌轩、睿骋、逸动等车型;B网包括CS35、CS55、CS95、凌轩、睿骋、逸动XT、悦翔全系、奔奔等车型。目前长安的经销商已经在执行A网B网的分网政策,部分4S店已经看不到全部长安汽车车型。而这就意味着消费者将无法在一个4S店找到全部长安汽车,在对比购买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总结:内斗,不论是对于一个家族,还是对于一个汽车品牌而言都会带来巨大的创伤。对于长安而言,似乎渠道分网是解决车型内斗的最好办法,但这样的分网致使消费者在购车环节带来的时间和精力成本的大幅提升,极有可能导致消费者的厌恶,并最终转向其他品牌。再加上可能为了争夺热门车型,经销商之间利益分配不均导致内部关系混乱。渠道分网,这个为了避免内斗的饮鸩止渴措施,未来或将长安拖向更加危险的深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