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上個月的這些有關健康的流言,你相信了幾條?

辟谣|上个月的这些有关健康的流言,你相信了几条?

三人成虎,眾口鑠金

流言

一傳再傳便似真

但假的又如何真

辟谣|上个月的这些有关健康的流言,你相信了几条?

謠言止於智者

剛剛過去的8月有關健康

都有哪些流言?

戳九月“科學”流言榜瞭解一下

辟谣|上个月的这些有关健康的流言,你相信了几条?

▶最新一期“科學”流言榜9月1日揭榜◀

其中針對社會關注的中國東北首現“非洲豬瘟”疫情,流言榜對“食用患病豬肉會致死”的說法進行了闢謠。

此外得闌尾炎因飯後馬上運動,口服“網紅藥丸”就能防曬美白,北京七八月間室外能見度低源於重汙染,食品保質期越長防腐劑越多等言論也都不靠譜。

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網信辦、首都互聯網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共同發佈,得到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技傳播專業委員會、中國晚報科學編輯記者學會、上海科技傳播協會、北京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的支持。

辟谣|上个月的这些有关健康的流言,你相信了几条?

1

流言——瀋陽確診我國首例非洲豬瘟疫情,吃了患病豬肉會致死

真相:不會感染人,高溫可殺滅

非洲豬瘟是最早在非洲發現的一種危害養豬業的烈性傳染病,原本僅存在於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但隨著貿易往來的增多,非洲豬瘟病毒通過航班或港口廢棄物、豬肉及其製品,以及野豬攜帶病毒和軟蜱攜帶病毒等多種方式進行傳播。目前非洲豬瘟已在全球多個國家發生、擴散、流行,特別是俄羅斯及其周邊地區。因此,這次中國發現的非洲豬瘟,很可能是從周邊鄰國傳入的。

辟谣|上个月的这些有关健康的流言,你相信了几条?

雖然非洲豬瘟對豬來說是致命的,但卻並不會感染其他動物,也不會感染人。而且豬瘟病毒可以通過高溫、高酸或者高鹼性來殺滅。比如被感染的豬肉,經過70℃以上的溫度30分鐘就會被殺滅。考慮到豬肉的烹飪中加熱一般都比這個條件要徹底,所以就更不用擔心。

辟谣|上个月的这些有关健康的流言,你相信了几条?

此次在瀋陽發現的豬瘟疫情已經得到了控制,發病和疑似感染非洲豬瘟的豬已經全部被撲殺、掩埋,並對疫區進行了封鎖,基本沒有在市面上購買到“瘟豬肉”的可能,所以這次的豬瘟事件不會影響大家吃豬肉。

2

流言——黑心飯店用麵粉摻衛生紙做饅頭,有視頻為證

真相:視頻中看似衛生紙的東西實為麵筋

網上瘋傳的這則視頻跟去年的“麵條膠”“肉鬆棉花”視頻套路相似。視頻中洗出來看似是衛生紙的東西,其實是麵筋。不光是饅頭,幾乎所有的面製品,比如麵包、油條、麵條等等,這樣洗洗都可以洗出麵筋來。這是正常現象,麵筋不會對人體有害。

辟谣|上个月的这些有关健康的流言,你相信了几条?

而且,用衛生紙做饅頭的可行性太低了。首先,衛生紙的成本不見得比麵粉低,用衛生紙做饅頭並不符合經濟學基本常識。其次,衛生紙和饅頭面粉的口感相差非常大,只要吃到口裡就能分辨出來。衛生紙的主要成分是草漿、樹漿,它的本質是纖維素,它看上去很軟,但是嚼不爛。而麵粉主要是澱粉和蛋白質,很容易嚼碎了吃掉。真用衛生紙做饅頭,一吃就會識破。

辟谣|上个月的这些有关健康的流言,你相信了几条?

事實上,用衛生紙製作饅頭的“傳說”已經有很多年了,政府監管部門還沒有發現過真的造假者,檢測機構也沒有檢出過這種饅頭。

3

流言——7月底8月初北京時常霧濛濛,肯定又是重汙染

真相:桑拿天也會導致能見度低

辟谣|上个月的这些有关健康的流言,你相信了几条?

能見度高低主要受四個方面因素影響:顆粒物濃度、化學成分、相對溼度、太陽輻射。

辟谣|上个月的这些有关健康的流言,你相信了几条?

我們常說的“空氣質量”只代表顆粒物濃度。夏季“桑拿天”溼度較大,就像洗完澡後的衛生間充滿水汽,對陽光散射作用明顯增強,導致光線投入到人眼中的量減少,所以能見度降低。從視覺上,這和顆粒物濃度高導致的汙染天很像,所以會容易被誤認為“空氣質量重汙染”。

4

流言——提取口腔黏膜物質,就能測出孩子的天賦基因

真相:基因檢查很難與“天賦”掛鉤

辟谣|上个月的这些有关健康的流言,你相信了几条?

“天賦基因”檢測的概念最早出現於2008年,當時由於商業機構的大肆宣傳,“天賦基因”檢測在美國掀起了一股熱潮,後來卻由於缺乏科學依據以及不符合倫理而被叫停。

辟谣|上个月的这些有关健康的流言,你相信了几条?

從基礎科學來說,通過基因檢查的確可以發現運動能力、行為模式等方面的傾向特點,但與“天賦”很難掛鉤。運動能力還受到人體神經系統、循環系統發育的影響;至於思維能力、藝術領悟能力,更會受到後天成長環境的影響,一紙檢測報告不可能預測孩子的未來。

辟谣|上个月的这些有关健康的流言,你相信了几条?

5

流言——食品保質期越長,防腐劑添加越多

真相:保質期長短跟食品特性、殺菌工藝等有關

食品保質期的長短跟食品本身的特性、殺菌工藝、包裝形式有關。如醋、酒精類產品,保質期是比較長的,因為這類食品本身就有抑制微生物生長的作用。另外,還有一些食品國家允許不標明保質期,也跟食品本身特性有關。

辟谣|上个月的这些有关健康的流言,你相信了几条?

有些牛奶製品保質期也較長,這是由於採取高溫滅菌和真空包裝的方式,隔絕了氧氣。一般通過這類加工和包裝的食品保質期都比較長,但卻不是添加過多的防腐劑造成的,食品的保質期和防腐劑的添加量並不是對應的。

6

流言——少吃鹽會對健康產生致命影響

真相:推薦標準一般是成年人每天6克

這條流言引用了一篇2016年發表在《柳葉刀》上的文章,但在引用之後把它作為“真相”,無視業界對它的質疑,是一種“選擇性呈現信息”的行為。

辟谣|上个月的这些有关健康的流言,你相信了几条?

世衛組織推薦的鹽攝入量為成年人每天不超過2克鈉(相當於5克食鹽)。而中國等許多國家,設定的推薦標準要高一些,一般是成年人每天6克。

7

流言——口服“美白防曬丸”,就能收穫防曬和美白的雙重效果

真相:作用和吃維生素片、喝檸檬水差不多

美白防曬丸屬於保健品。人體內細胞分子層面的反應過程是極其微觀的,不是口渴了喝水這麼簡單。

辟谣|上个月的这些有关健康的流言,你相信了几条?

即便美白防曬丸真能起到部分抑制氧化的作用,這個過程也是極其緩慢的,絕不可能靠口服保健品完成。其作用和吃維生素片、喝檸檬水差不多,甚至還不如有些人自身新陳代謝的速度快。

辟谣|上个月的这些有关健康的流言,你相信了几条?

今年5月22日,美國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對市面上的一些生產口服防曬類產品的公司作出了警告,表示市場上銷售的所謂的防曬丸,實際上幾乎不起任何作用。

8

流言——飯後不能劇烈運動,不然食物跑到闌尾裡會發生闌尾炎

真相:飯後運動致食物進入闌尾的理論不科學

闌尾位於腸道中下段,而人們進食後,胃需要4小時以上的時間和食物單獨相處,才會准許它們進入腸道被吸收,因此飯後運動導致食物進入闌尾的理論不科學。

辟谣|上个月的这些有关健康的流言,你相信了几条?

此外,當食物從胃經過十二指腸、空腸、迴腸的“接待”後,進入盲腸靠近闌尾時,早已不是原來的有型模樣。已經變成糊狀的食物,進入闌尾再阻塞腸腔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辟谣|上个月的这些有关健康的流言,你相信了几条?

其實,平時的劇烈運動也有可能導致闌尾炎。

辟谣|上个月的这些有关健康的流言,你相信了几条?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