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上个月的这些有关健康的流言,你相信了几条?

辟谣|上个月的这些有关健康的流言,你相信了几条?

三人成虎,众口铄金

流言

一传再传便似真

但假的又如何真

辟谣|上个月的这些有关健康的流言,你相信了几条?

谣言止于智者

刚刚过去的8月有关健康

都有哪些流言?

戳九月“科学”流言榜了解一下

辟谣|上个月的这些有关健康的流言,你相信了几条?

▶最新一期“科学”流言榜9月1日揭榜◀

其中针对社会关注的中国东北首现“非洲猪瘟”疫情,流言榜对“食用患病猪肉会致死”的说法进行了辟谣。

此外得阑尾炎因饭后马上运动,口服“网红药丸”就能防晒美白,北京七八月间室外能见度低源于重污染,食品保质期越长防腐剂越多等言论也都不靠谱。

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得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技传播专业委员会、中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上海科技传播协会、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的支持。

辟谣|上个月的这些有关健康的流言,你相信了几条?

1

流言——沈阳确诊我国首例非洲猪瘟疫情,吃了患病猪肉会致死

真相:不会感染人,高温可杀灭

非洲猪瘟是最早在非洲发现的一种危害养猪业的烈性传染病,原本仅存在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但随着贸易往来的增多,非洲猪瘟病毒通过航班或港口废弃物、猪肉及其制品,以及野猪携带病毒和软蜱携带病毒等多种方式进行传播。目前非洲猪瘟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发生、扩散、流行,特别是俄罗斯及其周边地区。因此,这次中国发现的非洲猪瘟,很可能是从周边邻国传入的。

辟谣|上个月的这些有关健康的流言,你相信了几条?

虽然非洲猪瘟对猪来说是致命的,但却并不会感染其他动物,也不会感染人。而且猪瘟病毒可以通过高温、高酸或者高碱性来杀灭。比如被感染的猪肉,经过70℃以上的温度30分钟就会被杀灭。考虑到猪肉的烹饪中加热一般都比这个条件要彻底,所以就更不用担心。

辟谣|上个月的这些有关健康的流言,你相信了几条?

此次在沈阳发现的猪瘟疫情已经得到了控制,发病和疑似感染非洲猪瘟的猪已经全部被扑杀、掩埋,并对疫区进行了封锁,基本没有在市面上购买到“瘟猪肉”的可能,所以这次的猪瘟事件不会影响大家吃猪肉。

2

流言——黑心饭店用面粉掺卫生纸做馒头,有视频为证

真相:视频中看似卫生纸的东西实为面筋

网上疯传的这则视频跟去年的“面条胶”“肉松棉花”视频套路相似。视频中洗出来看似是卫生纸的东西,其实是面筋。不光是馒头,几乎所有的面制品,比如面包、油条、面条等等,这样洗洗都可以洗出面筋来。这是正常现象,面筋不会对人体有害。

辟谣|上个月的这些有关健康的流言,你相信了几条?

而且,用卫生纸做馒头的可行性太低了。首先,卫生纸的成本不见得比面粉低,用卫生纸做馒头并不符合经济学基本常识。其次,卫生纸和馒头面粉的口感相差非常大,只要吃到口里就能分辨出来。卫生纸的主要成分是草浆、树浆,它的本质是纤维素,它看上去很软,但是嚼不烂。而面粉主要是淀粉和蛋白质,很容易嚼碎了吃掉。真用卫生纸做馒头,一吃就会识破。

辟谣|上个月的这些有关健康的流言,你相信了几条?

事实上,用卫生纸制作馒头的“传说”已经有很多年了,政府监管部门还没有发现过真的造假者,检测机构也没有检出过这种馒头。

3

流言——7月底8月初北京时常雾蒙蒙,肯定又是重污染

真相:桑拿天也会导致能见度低

辟谣|上个月的这些有关健康的流言,你相信了几条?

能见度高低主要受四个方面因素影响:颗粒物浓度、化学成分、相对湿度、太阳辐射。

辟谣|上个月的这些有关健康的流言,你相信了几条?

我们常说的“空气质量”只代表颗粒物浓度。夏季“桑拿天”湿度较大,就像洗完澡后的卫生间充满水汽,对阳光散射作用明显增强,导致光线投入到人眼中的量减少,所以能见度降低。从视觉上,这和颗粒物浓度高导致的污染天很像,所以会容易被误认为“空气质量重污染”。

4

流言——提取口腔黏膜物质,就能测出孩子的天赋基因

真相:基因检查很难与“天赋”挂钩

辟谣|上个月的这些有关健康的流言,你相信了几条?

“天赋基因”检测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08年,当时由于商业机构的大肆宣传,“天赋基因”检测在美国掀起了一股热潮,后来却由于缺乏科学依据以及不符合伦理而被叫停。

辟谣|上个月的这些有关健康的流言,你相信了几条?

从基础科学来说,通过基因检查的确可以发现运动能力、行为模式等方面的倾向特点,但与“天赋”很难挂钩。运动能力还受到人体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发育的影响;至于思维能力、艺术领悟能力,更会受到后天成长环境的影响,一纸检测报告不可能预测孩子的未来。

辟谣|上个月的这些有关健康的流言,你相信了几条?

5

流言——食品保质期越长,防腐剂添加越多

真相:保质期长短跟食品特性、杀菌工艺等有关

食品保质期的长短跟食品本身的特性、杀菌工艺、包装形式有关。如醋、酒精类产品,保质期是比较长的,因为这类食品本身就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的作用。另外,还有一些食品国家允许不标明保质期,也跟食品本身特性有关。

辟谣|上个月的这些有关健康的流言,你相信了几条?

有些牛奶制品保质期也较长,这是由于采取高温灭菌和真空包装的方式,隔绝了氧气。一般通过这类加工和包装的食品保质期都比较长,但却不是添加过多的防腐剂造成的,食品的保质期和防腐剂的添加量并不是对应的。

6

流言——少吃盐会对健康产生致命影响

真相:推荐标准一般是成年人每天6克

这条流言引用了一篇2016年发表在《柳叶刀》上的文章,但在引用之后把它作为“真相”,无视业界对它的质疑,是一种“选择性呈现信息”的行为。

辟谣|上个月的这些有关健康的流言,你相信了几条?

世卫组织推荐的盐摄入量为成年人每天不超过2克钠(相当于5克食盐)。而中国等许多国家,设定的推荐标准要高一些,一般是成年人每天6克。

7

流言——口服“美白防晒丸”,就能收获防晒和美白的双重效果

真相:作用和吃维生素片、喝柠檬水差不多

美白防晒丸属于保健品。人体内细胞分子层面的反应过程是极其微观的,不是口渴了喝水这么简单。

辟谣|上个月的这些有关健康的流言,你相信了几条?

即便美白防晒丸真能起到部分抑制氧化的作用,这个过程也是极其缓慢的,绝不可能靠口服保健品完成。其作用和吃维生素片、喝柠檬水差不多,甚至还不如有些人自身新陈代谢的速度快。

辟谣|上个月的这些有关健康的流言,你相信了几条?

今年5月22日,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对市面上的一些生产口服防晒类产品的公司作出了警告,表示市场上销售的所谓的防晒丸,实际上几乎不起任何作用。

8

流言——饭后不能剧烈运动,不然食物跑到阑尾里会发生阑尾炎

真相:饭后运动致食物进入阑尾的理论不科学

阑尾位于肠道中下段,而人们进食后,胃需要4小时以上的时间和食物单独相处,才会准许它们进入肠道被吸收,因此饭后运动导致食物进入阑尾的理论不科学。

辟谣|上个月的这些有关健康的流言,你相信了几条?

此外,当食物从胃经过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接待”后,进入盲肠靠近阑尾时,早已不是原来的有型模样。已经变成糊状的食物,进入阑尾再阻塞肠腔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辟谣|上个月的这些有关健康的流言,你相信了几条?

其实,平时的剧烈运动也有可能导致阑尾炎。

辟谣|上个月的这些有关健康的流言,你相信了几条?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