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構件出現漲模情況後,該如何處理?

混凝土構件出現漲模情況後,該如何處理?

一、原因分析

(一)、管理因素:

a、施工任務緊張,為追求進度,對質量管理有所鬆懈。

b、管理人員在過程質量檢查時有遺漏,未及時發現。

c、對質量管理中的質量驗收程序執行不徹底。

(二)、技術因素

a、模板支設時因工期緊張,施工作業時木工班組未嚴格按照或既定施工方案進行施工,剪力牆模板加固不到位。

b、混凝土澆築時分層厚度過大、過振。

二、處理措施

(一)、管理措施

a、在思想上加強所有施工參建人員的意識,是每個人時時刻刻都牢記施工質量控制是進度控制、成本控制的前提。

b、加強管理人員在過程檢查時的責任心,切實的履行自己崗位職責。

c、整頓並堅持報驗程序,堅持自檢、互檢及交接檢的三檢制度。三檢完後按程序進行報驗,嚴禁未經報驗程序進入下道工序。

(二)、技術措施

a、技術人員及時編制針對漲模現象適合本工程實際情況的實施方案。

b、組織施工人員學習施工方案及操作工藝,使每個管理人員及每一個操作工人熟練掌握每一個操作步驟和每一個操作細節,做到人人心中有數。

三、實施方案

(一)、施工準備

1、對漲模區域進行標記,標記清晰。

2、對施工過程中使用的錘子、鐵錘、吊錘、電錘、墨斗準備好。

3、對操作施工人員進行施工技術、安全的交底。

4、對施工人員進行技術指導和檢查監督工作。

(二)、勞動力準備

施工人員根據缺陷存在的數量,由生產經理合理安排。

(三)、施工方法

1、漲模處理

(1)、先彈垂直線,確定原混凝土剪力牆牆面位置,標識混凝土漲模位置。

(2)將漲模一側混凝土面用電錘逐層剔鑿,鑿除時不得損壞結構鋼筋,將此處混凝土鑿除到略小於設計截面尺寸,將四周鑿毛,使之與剪力牆混凝土能夠充分結合,上部略微鑿深,留出灌注混凝土的空隙,呈線性,方便混凝土澆築。用毛刷刷乾淨,並用水沖洗,使其無鬆動石子及粉塵。

(3)檢查因漲模是否引起鋼筋位移。若未發生位移,進行下一步整改施工。如果鋼筋位移,剔鑿的深度應滿足鋼筋復位後保護層厚度要求,然後進行鋼筋復位。重新用毛刷刷乾淨,並用水沖洗,使其無鬆動石子及粉塵。如果位移較大,鋼筋無法復位,將原鋼筋切斷,使用與原鋼筋同等級同規格的鋼筋進行雙邊焊接,焊接搭接長度≥10d,擴大混凝土鑿除面的面積及深度,要滿足鋼筋焊接搭接長度及焊接鋼筋復位後的保護層厚度,並使重新焊接的水平鋼筋與豎向鋼筋能夠重新綁紮牢固,將四周鑿毛,使之與原混凝土結構能夠充分結合,重新用毛刷刷乾淨,並用水沖洗,使其無鬆動石子及粉塵。

(4)、對修補處塗刷一層用同結構砼相同的水泥做成水泥漿進行界面處理,以使新舊混凝土能結合良好。

(5)、在外牆面立模,確保模板固定在牆面上,模板與漲模鑿除處留有空隙,呈線性,以便填塞混凝土。

(6)、混凝土應採用細石混凝土,宜用收縮補償性混凝土,等級應比原設計等級高一個等級,進行填實塞滿,振搗到位,確保混凝土填實。

(7)、施工完畢終凝後拆除模板,報監理部門驗收,做好混凝土養護。養護需及時,禁止提前拆除模板,模板在達到強度後方可拆除,養護時間不少於14天。

混凝土構件出現漲模情況後,該如何處理?


四、質量保證措施

修補施工時,由施工員進行旁站監督,對脹模部位的混凝土進行鑿除後由項目部質檢員進行復檢並報驗監理。

在以後施工中嚴格按照施工技術交底要求施工,杜絕再次出現類似質量問題。

五、修補質量要求

1、 選用的修補材料,除了滿足建築物運行的各項要求外,其本身的強度、耐久性、原混凝土結構的粘結強度等,均不得低於原混凝土的標準;

2、 修補時應將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徹底鑿除,清除鬆動碎塊、殘渣,鑿成陡坡,再用水沖洗乾淨;

3、 對於修補後的混凝土表面加強保護、養護,避免二次損傷或出現風化幹縮裂縫。

六、脹模預防措施

(一)模板方面

1、對進場對拉螺栓和三型卡進行檢驗,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2、 牆、柱模板施工下角基層一定要平,控制2mm之內,若平整度不夠,支模以前要用砂漿找平模板底角。

3、為防止模板底角發生偏移,在澆築底板時插Φ20鋼筋頭,模板外側用腳手管進行固定。

4、為防止模板縫漏漿,在模板底角用水泥砂漿封堵。

5、 在混凝土澆築過程中,要有專人負責,隨時擦乾淨上部被砂漿汙染的模板面。

6、 對拉螺栓的間距要嚴格檢查(間距為400mm,下部1m範圍內要進行加密間距300mm),確保板牆的外形尺寸。同時螺栓孔位置彈線確定,保證外觀整齊。

7、 模板接縫要用木方跨縫固定,加強支護,保證模板面平整。

8、 模板拆除時,應在混凝土強度能保證其表面及稜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損時方可進行。拆模不可整片拆下,應從上到下順序拆除。

(二)、混凝土澆築方面

1、澆築混凝土時,混 凝土自由傾落高度不得超過2.5m,每次下料高度(即澆築厚度)控制在0.6m左右,最大不得超1m,以防高度增大過快而使混凝土側壓急劇增大。

2、 振搗時要做到快插慢拔,快插是為了防止先將表面混凝土振實而與下面混凝土發生分層、離析現象;慢拔為了使混凝土能填滿振動棒抽出時所造成的空洞混凝土澆築應分層進行,分層厚度為≤450mm,混凝土振搗密實,振搗棒應插入下層且超過50mm,以利新舊混凝土接合密實。同時在振搗上層混凝土時,要在下層混凝土初凝之前進行。振搗時要掌握好振搗時間,不過振也不漏振,一般每點振搗時間為20~30s,但應視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顯著下沉,不再出現氣泡,表面泛出灰漿為準,振搗時設專人配合振搗操作人用手錘輕擊模板檢查是否振搗密實。

3、 澆築時,應設專人監視模板、螺栓、錨固板的變化,如發現變形、移動時,立即停止澆築,並在已澆築的混凝土初凝前修好。

4、嚴格按照規範要求早好混凝土養護工作,安排專人巡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混凝土構件出現漲模情況後,該如何處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