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比特幣詐騙案擱置一年,監管如何應對「數字騙局」

數字貨幣交易從出現到目前,經歷了自由生長,問題百出,監管打壓,卻始終未能找到合適的出口,依舊在合規的邊緣試探。

少數國家雖承認數字貨幣交易合法化,比如日本,但在大多數國家,數字貨幣交易尚處於受限狀態。國家的監管態度之所以從漠視轉為強硬,原因在於,在缺乏監管和法律約束的情況下,數字貨幣交易安全堪憂,項目良莠不齊,極易被不法人員鑽空子,擾亂經濟秩序,威脅公民財產安全。

美國比特幣詐騙案擱置一年,監管如何應對“數字騙局”

比如,有些不法之徒就利用數字貨幣,搞起了旁氏騙局。近期被引渡回美國的Renwick Haddow,就曾在14到17年利用自己控制的Bitcoin Store和Bar Works兩家公司,出售所謂“證券”給潛在投資者,非法獲得了超過3600萬美元的加密貨幣。

Renwick Haddow的騙術並不高明,他懂的利用人“貪財”的心理,在公司沒有任何盈利的情況下,對外宣稱有專業人士指導獲利。在虛假包裝的外殼之下,Renwick Haddow迅速斂財,並先後轉移了80%運營資金,分別向毛里求斯匯入400多萬,摩洛哥100多萬。

因偽造公司高管信息,造假運營數據,都對投資者造成誤導,Renwick Haddow被指控兩項電信詐騙罪。早在2009年到2013年間,Renwick Haddow也曾深陷欺詐指控。

近期,Renwick Haddow已經從摩洛哥被引渡到美國,然而,自17年7月起,Renwick Haddow刑事訴訟案一直擱置,尚未起訴。

美國比特幣詐騙案擱置一年,監管如何應對“數字騙局”

近年來,數字貨幣交易監管問題受到越來多關注。雖然美國在金融證券領域制定了成熟法規,但面對新生事物,監管機構不確定是否能將這些法規應用於數字貨幣監管。

儘管SEC表示,這些法規有適用性,但尚未規定開發商如何遵守。開發商只能披露信息、尋求律師幫助,來證明自己不存在詐騙嫌疑。

此外,面對加密行業每年數十億資金入駐,SEC不得不“手動”採集行業信息,推進監管步伐。就在2018年,SEC向80家公司發出了傳票,收集信息包括新發行數字貨幣的銷量。

面對SEC的調查,美國有部分加密貨幣項目被迫轉向海外,其中必然包括不少“問題”項目。

也有部分投資者表示,他們更青睞中國及周邊國家的加密貨幣項目,認為亞洲地區數字貨幣項目質量更高。這裡不得不提國內首個無ICO交易平臺,99top(www.99.top),降低交易風險。

美國比特幣詐騙案擱置一年,監管如何應對“數字騙局”

除了美國以外,世界各地對數字貨幣交易採取不同監管政策。

日本限制數字貨幣交易種類,推出牌照制度,交易所申請牌照難度增加。

韓國在監管方面反覆無常,投資者面對比以往更大的監管風險,另外規定匿名賬戶改為實名賬戶,並對交易所徵稅。

毫無疑問,監管的推進必將限制野蠻生長的數字貨幣交易市場,勢必會影響劣質交易所以及違規操作者的利益,如此看來,監管是劣質項目的攔路虎,是優質交易所的風口,對推進行業優化升級,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