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撞牆」了,怎麼辦

運動員出現“撞牆”的時間是與運動員自身競技能力、比賽當日配速和跑步節奏等多方面因素引起的。通常,專業馬拉松運動員和有一定訓練基礎的馬拉松愛好者如果能夠按平時的運動配速勻速跑,“撞牆”出現在30~35公里的概率相對較高。

一般情況下,競技水平差的人,出現“撞牆”的時間早一些,反應也更強一些;相反,競技水平高的人,出現“撞牆”的時間相對較晚,身體反應也較輕,而且度過“撞牆”的時間也短。

馬拉松“撞牆”了,怎麼辦

出現“撞牆”怎麼辦?

首先,消除心理障礙。“撞牆”這個詞已成為業餘跑者的口頭禪。當每個人跑不動的時候,就會雄赳赳氣昂昂喊出“撞牆了”。其實“撞牆”是一種正常的運動生理現象,在任何競技類項目比賽中都會出現。例如:足球運動員70~85分鐘抽筋現象;400米運動員300~350米動作僵硬、變形現象以及籃球運動員第四節命中率開始下降等現象都是因為運動員體能嚴重透支,造成身體處於或接近“撞牆”的表現。所以,一旦出現“撞牆”,我們要積極、樂觀面對,而不是消極、浮躁地選擇逃避比賽。

其次,寧肯慢不要停。馬拉松是一個超長距離項目,運動員的後程基本處於一個機械運動狀態,一旦停下來,就很難再跑起來。所以,當運動員出現“撞牆”現象時,絕不能完全停止運動,要適當降低配速,始終保持運動狀態,哪怕保持原地的小碎步慢跑都很重要。同時,出現“撞牆”時,要注意控制呼吸頻率和增進呼吸深度,延緩呼氣,這些都有助於快速消除“撞牆”現象或縮短它的持續時間。

最後,加強意志品質。在日常訓練或比賽中出現“撞牆”前,運動員腦海裡會有一個複雜的狀態。例如:心情浮躁、消極,暗示自己上廁所,勸誡自己下次再跑,可憐自己何必這麼苦,告誡自己健康最重要,安慰自己撞牆了可以停下來等。其實,這一連串的思想變化都是運動員準備逃脫比賽,放棄比賽的前奏。

馬拉松“撞牆”了,怎麼辦

當你在30公里處遇到“撞牆”的時候,請你看看周圍的隊友或對手,換位去感受一下他們此刻的身體狀態,如果你覺得他們是在享受,那你可以放棄。如果你覺得他們和你一樣正承受著“撞牆”的折磨,那你有何理由選擇放棄。

“撞牆”不是“極限”,它是正常的運動生理想象,“撞牆”出現後,運動員是可以憑著自己的意志和毅力繼續堅持運動,隨著機能的調節及內臟器官機能的改善,氧供應增加,乳酸的清除加快,植物性神經中樞的惰性得到克服,“撞牆”出現的現象及症狀就會逐漸消失,生理過程將出現新的平衡。

這種現象,在運動生理學上稱為“第二次呼吸”。此時運動員呼吸變得均勻而加深,技術動作感到輕快,不舒適感逐漸消失,這也是通常馬拉松運動員跑到38公里後競技狀態逐漸回升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