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融资这样搞!

从2016年开始,大型传统企业及区块链技术公司都开始布局以应收账款模式为主的“区块链+供应链”,目前已有部分的项目落地。这些企业在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上具有天然的优势,而区块链技术能够更好地预测企业风险,从而帮助企业扩大业务覆盖范围。

如今我国中小企业规模在逐渐扩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也日益提升,因此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是现在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看来,供应链金融是针对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最佳途径,预计到2020年,国内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接近15万亿元。中小企业在供应链金融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融资这样搞!

抗风险能力差,管理成本高。融资难、融资贵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供应链金融中也存在这样一种情况。由于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薄弱,在供应链金融中的话语权也不高,致使中小企业面临的风险往往是最直接的。

信息不对称。传统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贷款或者抵押贷款要求严格,供应链金融作为以上下游产品销售为标的的融资,出于供应链弱势的中小企业同样难以与金融机构或者信息对称,同样难以掌握及判断风险什么时候发生及风险程度。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融资这样搞!

缺乏风险缓释措施。中小企业在供应链金融中,融资机构往往会要求企业提供缺乏足够的抵质押物,一旦出现风险,对于债权人的风险保障措施低。

供应链金融中的成本问题。成本是企业命脉,供应链金融弥补了中小企业年化融资成本8%-20%的空白。但是出于对中小企业的态度“收益弥补风险”的考量,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居高不下。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融资这样搞!

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60%以上的小微企业无法获得任何形式的的贷款,信托计划融资成本约为16-18%,P2P网贷平台融资成本约为20%,小贷公司的融资成本则在22%以上。融资效率上,因中小、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不透明或无法提供抵质押物增加了尽调及风险评估的难度,使得融款申请进展缓慢或无法推进。

近期,相关政策频频出台以鼓励开展供应链金融。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的发展,将推动供应链金融向智能化发展。尤其是区块链平台的搭建,能够推动资产数字化,从而实现可拆分、易流通、可追踪的特性,极大的促进了商业信用的传递,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便利。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融资这样搞!

对于是否需要布局区块链技术,抢占市场先机,则需要各企业结合自身情况,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本文总结了以下四点建议:

供应链金融的业务门槛。与个人消费信贷和一般的中小企业信用贷相比,传统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中需要核心企业的参与,以充分利用核心企业积累的上下游企业贸易往来信息与数据,具有一定的门槛性。大型核心企业基于自身优势和实力,可以考虑自建平台,利于链条纵向深度发展。而P2P平台或第三方平台往往以联合中小型核心企业的方式,注重横向的多行业发展。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融资这样搞!

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成熟度。区块链技术与供应链金融的结合在初期并不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自主研发需投入大量的时间与资金成本。此外,其应用还处于小范围和小规模试点阶段,包括核心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参与数量也较有限。如果考虑大规模应用推广,则参与节点越来越多,数据量加大,随之带来的运算压力将不断加大,对区块的处理时间、每秒处理能力及安全性都是挑战。目前,市场上有多家区块链公司,不管是已开源(如布比、分布科技)或者是未开源代码(如趣链科技),均已陆续开始为供应链金融参与者提供底层区块链技术,不具备自主研发能力或实力的企业可考虑直接运用现有开源技术试点使用,在业务规模化后重点考虑符合国家技术规范和规划战略安全规划,具备高吞吐量和低系统延迟的区块链平台合作。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融资这样搞!

参与者的协同度。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基于一个共识机制,即需要多个节点的参与者互相配合与认同。例如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资金端,需要银行对经由区块链技术进行确权的应收账款得到认同,完成线上确权后才能继续审核及放款操作。因此企业在布局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业务时,需全盘考虑各利益相关方的协同度,确保链上各业务操作环节能实现良好运转。

应对监管的不确定性。监管层在鼓励创新的同时,其政策偏于事中事后监管,对创新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初期并未采取强监管措施,因此,行业实践者在创新创业初期,尤其是在技术布局上,须做好对监管层的透明与公开,确保因技术和业务创新带来的监管风险可控。P2P的监管发展历程便很好的案例,只有公开透明,拥抱监管,才能逐步化解监管风险,为创新赢得良好的监管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