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夥伴周煒:上市就是割韭菜?這種論調很可笑

创世伙伴周炜:上市就是割韭菜?这种论调很可笑

創世夥伴資本創始主管合夥人周煒。 受訪者供圖

“他能在公司的關鍵節點給出重要支持。”劉強東曾如此評價周煒。

投資京東的時候,周煒在一家全球與紅杉齊名的頂尖風投機構KPCB,擔任中國主管合夥人。

2008年,與劉強東簡短交流後,周煒決定在投委會上全力推進投資京東。案子推進比預想中艱難,由於是全球投委會決策機制,幾小時的跨國電話打了無數次,最終都未能成功做出投資京東B輪、C輪的決策。

一直堅持到D輪,才最終爭得了投資機會。劉強東回憶說,當時已經是京東在挑選投資人了,更多的是出於對周煒的認可,這輪才選擇了KPCB。

2017年4月,他一起工作多年的完整TMT團隊的原班人馬一起創建了“創世夥伴資本”。在其早期投資的公司中,已經有近三分之一成長為獨角獸及百億級公司,其中包括宜信、京東、啟明星辰、喜馬拉雅、融360、探探、一下科技等明星項目。

創世夥伴資本在一年內,完成了30億人民幣總規模的美元基金和人民幣基金募集,投資項目中,京東數科估值已超200億美金,玩咖歡聚快速成長為獨角獸,並於6月在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請。

早期投資一般只有3-6個月的窗口期,如何同時兼顧速度、覆蓋率和準確性,每個基金的做法都不一樣。周煒堅持用“圍獵法”做投資,先提前發掘確定近期投資方向,然後全體團隊去研究該行業和覆蓋公司,找到行業最關鍵的兩三個要素,選出最匹配的公司和團隊。

“方向比選擇項目更重要”,在他看來,公司的商業模式可以調整,關鍵看行業的發展空間、團隊的市場判斷力。

如今,他正在急速變化的TMT領域,圍獵下一個百億公司。

收割“京東系”

新京報:從盈利能力看,京東未必是個好公司,為什麼到了D輪也要進?

周煒:投了京東之後有很多人質疑京東的商業模式和盈利能力。跳出來想,公司發展過程中商業模式可以進行調整,問題在於中國會不會出現一個像亞馬遜一樣大的電商公司?結論是會。

新京報:所以你認為京東有能力通過業務調整,提高盈利能力?

周煒:不要把公司的發展看成靜止不動,而要看其做大的機會。一些券商和後期投資人對業務模式的理解過度專注於現階段和細節,沒有把公司當作在快速成長的個體。優秀的團隊永遠都是可以隨著市場不停地調整。

新京報:創世夥伴資本創立之初就投資了京東數科(原京東金融),敲定投資的過程是怎樣的?

周煒:只要價格合理,投資京東數科想都不用想。創世夥伴的投委會都在本地,熟悉中國市場,敲定過程比之前快了非常多。我們認可之前投資的京東,也認可京東數科的CEO陳生強。他對金融本質的理解比一般的互聯網金融創業者深很多。

“圍獵”TMT

新京報:在創新金融領域,你有何投資偏好?

周煒:第一,CEO要有金融領域工作經驗,而不是純互聯網背景。第二是公司的商業模式能夠隨著時間增加價值,而不是逐漸被各方擠壓。所以資產類的金融項目我們不碰,偏愛技術類、平臺類的商業模式。

新京報:你投出了國政通、宜信,是看準了創新金融領域哪些拐點?

周煒:國政通是我投的第一個項目。我當時觀察國內創新金融還沒起步,未來必然會有大發展,而國政通利用大數據解決了徵信在中國缺失的問題。

2009年投資宜信,是因為P2P模式不是簡單地線下業務線上化,而是通過技術改變原有錢的路徑,屬於結構性創新。現在因為行業不規範,P2P形式被汙名化。

新京報:創世夥伴投資TMT領域的早期和成長期,但TMT範圍很廣,如何系統性地找機會?

周煒:我們在2010年形成了“圍獵”式的投資方法,就是團隊所有人投入全部時間判斷最值得投的行業,總結出行業規律,再挑出一家投資公司。

至於對行業“拐點”的判斷,基於團隊在全球頂級風險投資機構的工作和個人創業背景,同時具備敏感度和對中國大趨勢的瞭解。例如,我們當時關注音頻並投資喜馬拉雅,就是既看到當時手機硬件足夠支撐所有的應用;又看到流量雖然很貴,但各個運營商都宣佈要降價,滿足了富媒體內容爆發的要素。

新京報:未來TMT領域還有哪些機會?

周煒:新人群帶來消費習慣的改變,在教育領域,VIPKIDS其實是將以前沒跑通的PC在線教育又做了一次;以拼多多為代表的社交電商通過迎合消費者習慣,短期獲得很大的市場份額。

新技術可以重塑生態,比如之前機會不大的支付領域的創業公司,未來或許能通過區塊鏈技術和銀行、互聯網巨頭一起競爭。

上市破發不影響項目本身的好壞

新京報:這次上市潮中不少企業破發,作為早期投資人,是否感受到了市場的負面影響?

周煒:我認為這是站在Pre-IPO的角度談問題。很多被說“慘”的公司,目前的市值都是十幾億美金甚至更多,已經足夠讓A、B輪的投資機構賺回很多倍。從早期投資人的角度看,這些公司雖然破發,但還是一個好項目。

新京報:一些公司上市後股價坐了過山車,有人評價這是在“割韭菜”,你怎麼看?

周煒:很多人一聽說公司上市,就說是割韭菜,我覺得這個論調非常可笑,沒人逼你買。

新京報:股價是市場給的公允價值,尚不能評價公司好壞,那該如何評價好公司?

周煒:股價的波動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的是市場情緒,而不是公司的發展狀況。市值高也不代表一定是好公司。好公司是大家離開了它會覺得難受,競爭對手很弱,沒有特別好的可替代選擇。就像美國的亞馬遜和蘋果。

新京報:那早期投資階段的項目估值偏高嗎?

周煒:過去三年市場非常不正常,早期項目估值明顯偏高。這與市場上晚期項目估值過高,投資方進不去,後期基金投資輪次前移有關。一些基金給早期項目的資金過多,也導致整體估值偏高。在今後的半年到一年,整個市場必然迴歸理性。

新京報:既然投資早期項目不是後期投資人的特長,VC和PE的投資特長分別是?

周煒:投資就像射擊,如果槍口有偏差,那麼越是遠距離射擊,最終距離靶心越遠。以前一個項目上市的時間週期基本是7-8年,現在的進展會快些,你需要對市場和項目進行預估,要有足夠的想象力。所以,風險投資是藝術大於科學,而後期投資則必須要理性分析,要比對財務數據。

新京報記者 張姝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