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看看木匠活儿是怎么在消费升级下玩出花样的

作物:看看木匠活儿是怎么在消费升级下玩出花样的

| Vol.250 |

消费升级带来的显著变化是消费结构中的各项占比提升。昨日,中国第二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报告发布。报告显示,中国第二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比一季度上升 2 个点,再创继 2013 年第四季度以来的历史新高,达到 112 点。

围绕着消费升级展开的各领域细分不计其数,其中尤以电商表现为著。

不过今天有声带来的消费升级项目无关电商,它的名字叫作物,一起来看看木匠活儿是怎么在消费升级下玩花样的。

作物:看看木匠活儿是怎么在消费升级下玩出花样的

作物将自己定位为“以木作体验、木制家居、手作文化为一体”的生活方式类文创品牌,主打线下店体验,核心则是提供场地工具和通过专业老师讲授基础木工制作课程,邀请亲朋好友参与木工制作的方式,使他们在获取体验感的过程中得到满足。

除此之外,作物也提供自己制作的木制家居,这部分构成自己的实体产品。

创始人陈雷雨原来担任迪士尼艺术总监,其对有声表示,之所以从传统职业体系里跳出来创立作物这个品牌,是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在迪士尼担任艺术总监的时候便负责木制品方面的艺术设计;二是自己本身对木工手作有着长期的兴趣;三是随着兴趣的积累以及在消费升级的浪潮下带来的这一波机遇。

“很多东西是可以亲手来创造的,我们想传递的一个理念是‘自己也可以动手创造美好的事物’。”

作物:看看木匠活儿是怎么在消费升级下玩出花样的

陈雷雨表示:“我自己很喜欢木工手作,于是将兴趣当成工作,直到现在发展成人生事业。刚好作物抓住了兴起的消费升级这一波机会,大家有这个需求。”

目前,作物可以提供十余种自制的木制产品,参与每种产品的制作体验费用和销售出的制作成品构成了作物店面的基本收入,其中产品的制作体验费用根据产品类别进行不同价位的划分。

此外,作物还通过推出DIY木工手作套装以及和其他品牌合作开发衍生品的方式来进一步耕耘品牌,官方公众号则充当作物的IP传播渠道和线上流量获取手段。

作物已经在目前建立了零基础体验、会员体验、团队聚会和亲子活动四个板块的体验中心。在问到接下来有没有更深一步的拓展计划时,陈雷雨表示目前的重心还是开设更多家线下店。

2015年7月份作物曾于宝山开出首家店,但由于位置偏远造成人流量过少,陈雷雨遂决定将店面迁移至市区,之后客流量获得了显著提高。

另外,根据作物披露的数据,其客单价维持在300元左右,3月份的单店年销售额已达280万,毛利率高达80%。

目前其已在上海开设了三家直营店和一家加盟店,分别是作物大悦城店、作物静安芮欧店、作物富都工厂店和作物温州万象城店。

作物:看看木匠活儿是怎么在消费升级下玩出花样的

有声Voice作出观察,在作物的模式上,类似的国外品牌是日本的TOKYU HANDS(东急手创,以下简称东急HANDS)和台湾的木匠兄妹。

前者被称为“日本创意家居百货之首”和“手工爱好者的购物天堂”,其兴起的大环境既有日本一贯的精致化生活使然,同时和长盛不衰的旅游业也密切相关。

而后者13年的年营业额达1200万,年平均接待游客为2.4万人次,其兴起同样来自于当时台湾旅游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另外,店面的选址也向都市中心城区聚集, 除了实体产品的陈列外,课程教授以及蕴含在产品中的文化艺术的传播也成为品牌耕耘的重要举措。

在中国,由于学生教育注重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木工手作便成为家庭和学校的很好运用工具,基于木制手作而开发形成的培训课程又使得其具备教育属性。

因此,作物品牌的产生给我们在消费升级下带来的一个思考是,在中国目前还没有出现一个体量等同于木匠兄妹和东急HANDS创意家居品牌,而消费升级的趋势又必然使得人们的生活向愈加注重体验的精致化前进,该细分领域的品牌崛起是机遇使然更是趋势使然,体量成长空间也是巨大的。

作物:看看木匠活儿是怎么在消费升级下玩出花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