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山砍人案」的錯,或許只是個開始

9月1日,崑山市公安局公佈了“崑山砍人案”的最新進展,據"崑山公安微警務"公眾號披露,本案中砍人者於海明屬正當防衛免予刑事起訴。以下是"崑山公安微警務"公眾號發佈的關於本案情況通報原文:

“崑山砍人案”的錯,或許只是個開始

“崑山砍人案”的錯,或許只是個開始

“崑山砍人案”的錯,或許只是個開始

“崑山砍人案”的錯,或許只是個開始

事情就這樣結束了嗎?

不,我認為這只是個開始。

縱觀本案,可謂是一波三折。

“崑山砍人案”的錯,或許只是個開始

從最初案情發生後,就有媒體站出來到報導了事件過程,並就此案採訪了北京某位律師,律師也根據提供的現場視頻,對案情作出了此為“故意傷害”案的論斷,媒體也將該律師的這一不成熟論斷全文刊載,並廣為傳播,儘管該律師也早已有言在先,

這一論斷的作出是基於”從視頻中顯示的內容來看“的前提,但在傳播過程中,網友顯然忽略了這一基礎前提 ,把律師的這一論斷當成了最終結果。於是引發了網絡上的輿論潮。

縱觀網友對本案的輿論潮,大多網友認為砍人者雖然有防衛過當的嫌疑,但也應該屬於正當防衛的範疇,遠達不到“故意傷害”的刑罰規定,於是多數網友憤憤不平,認為該案背後另有玄機,各種陰謀論蜂擁而至。

“崑山砍人案”的錯,或許只是個開始

而此時"崑山公安微警務"公眾號在公示中已經明文說明不要信,也不要傳關於本案未經證實的信息,為何法制晚報與崑山檢察在線何以無視這幾個字的存在呢?

作為信息的首發源,採訪北京律師的法制晚報在本件事中,可以說做得很不專業,雖然事件發生後,你想請專業人士談談專業的看法,這本無可厚非,但在文中為什麼就不能加上“以上結論僅代表個人觀點”幾個字呢?

就因為這幾個字的遺失,加上律師,法制晚報,崑山檢察這樣權威部門對信息的轉發,以致讓網友誤以為律師的論斷成了對本案的定性,最終引發了整個網絡負面輿論的暴發,一發不可收拾。

如今案情大白,結論已定,可謂眾望所歸,大快人心,唯一不好看的是,那些曾刊發與此結論相悖的文章的權威部門,網絡上的文章你們可以想辦法刪掉,但網民心裡對你們產生的印象還刪得掉嗎,只怕成了你們仕途中永遠都抹不去的印跡,我想這個結果也是你們沒想到,也不願意接受的吧。

回到原點,我之所以講這還只是一個開始,是因為從本案中,看到我們不少的權威部門在法治與網絡面前,還顯得非常的稚嫩,非常的不專業,因此在未來的成長中,勢必仍將付出慘重的代價。而這樣的代價就是類似本案負面輿情的重複暴發。

如果當文章從法制晚報發出來後,其它權威媒體不是抱著反正自己不擔責,盲目轉發的態度,而是多一些自己的思考,我想事情也不至於會變得現在這麼難看,這個案例或許告訴我們,即使權威也不能盲信,也需要糾錯,如此,轉發新聞,首先要通過自己的思考與選擇。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 歡迎吐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