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800元就能洗白徵信?!

所謂黑名單就是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壹哥以前也重點介紹過,這是全國法院系統面向全社會公佈的一份失信被執行人的身份信息名單。

剛開始時,有人對此不以為然,不就是個名單嗎,從小到大上過的名單還少嗎。

後來,這份名單逐步接入鐵路、機場、賓館、金融、市監、住房、出入境等幾乎所有維繫現代生活生產方式的社會誠信系統,這份最初看起來不起眼的黑名單,開始發揮出巨大的威力。

現在,上了名單的人在各社交APP、電影院、商場巨屏等公眾媒體上都有上鏡機會,這讓大家對這份名單更加忌諱,所以近期就衍生出一系列關於洗清徵信黑名單的謠言。

花800元就能洗白徵信?!

壹哥今天就舉一個案例,幫助大家進一步認識徵信黑名單。

謠言:800元就能洗白徵信

01

7、8月份,廣東一男子秦某由於一起進入執行程序的民事糾紛案,被列入黑名單,開始還沒太在意,直到有一次去銀行貸款被拒後才真正意識到徵信黑名單的威力。無法貸款就意味著沒錢做生意,想到以後坐吃山空的日子秦某下定決心要將自己的徵信洗白。

秦某先是去法院問詢,被告知需要結案才能洗白,也就是說必須先還欠下的6萬塊錢,否則這輩子都別想擺脫黑名單的影響。

和秦某合夥開公司的翟某,聽說此事後向秦某表示,這事他可以想辦法解決。雖然翟某沒有詳說什麼,但秦某卻看到了希望,於是給翟某2000塊錢和一條香菸就放心的等待好消息。

拿著秦某塞給他的2000塊錢和煙,迷之自信的翟某一口答應了下來,開始啟動他的“摘名大法”。

翟某也問了身邊的朋友,發現還真沒啥辦法解決;不巧,在街上閒逛的時候看到一則小廣告,靈機一動,這不就是解決問題的好法子嗎?

一個電話,800塊錢,於是就拿到了下面的一份“法院結案通知”。

花800元就能洗白徵信?!

這份從內容到形式,包括字體、字號、案號、案由等都十分滑稽的結案通知書裡,竟然還冒出個分轄結案的概念。

這是個什麼鬼?雖然看到這份結案通知書的法官知道這文書一定是假的,但也不禁納悶,這個做假證的用了這麼個看起來挺專業的詞,到底是要表達什麼意思?

壹哥也覺得可笑,一看就是偽造的結案通知書,法院的工作人員會看不出來?況且現在案件都在網上有備案,想要作假除非黑了整個系統,否則只有乖乖還錢,才能消除徵信黑名單上的名字。

所以說,要想貸款,必須將徵信保護好。而且,不上黑名單也不意味著你的徵信就符合貸款要求,建議徵信查詢半年不要超過2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