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博饼,闽南中秋这些习俗你懂吗?

闽南中秋习俗除了博饼,还有这些,你知道嘛?

除了博饼,闽南中秋这些习俗你懂吗?

一、听香

千百年来,闽南城乡百姓中还有一种在中秋日夜半“听香”的风俗。所谓听香,就是在中秋节夜间前往寺庙,以自己需要问卜的心事向“神明”焚香祷告,然后手持炉香走到人群喧哗之处,聆听第一句入耳的话,以此句话为依据,如同“测字”一样,判别问卜的结果。泉州有句俗谚叫做“祖师公听香”,就是由过去市区后城“祖师公”中秋夜听香的盛况流传而来的。

“听香”虽然带有迷信色彩,但这种方式却是闽南妇女思念亲人的精神寄托。闽南地区有为数不少的男子飘洋过海到海外谋生,中秋节,总有些家庭难以团圆。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留守在家乡的老母或妻子就会点上三支香,躲在巷口、墙边,听听过路人说些什么话,然后根据话语细细辨别在外亲人何时来信、生意如何、身体是否健康等等,聊以慰藉思亲之心。

二、烧塔仔除了博饼,闽南中秋这些习俗你懂吗?

过年过节,是孩子们的最爱。中秋节,闽南农村的“烧塔仔”是一项充满乡土气息和童趣的活动。

从农历八月十四到十六连续三天,孩子们都会相约捡来碎砖头、碎瓦片、干柴禾,然后,召集自家兄弟姐妹,在田头、旷野中叠“塔仔”。这种“塔仔”多为圆形,有塔尖,下面用机砖或长条石叠成一个小门用以烧柴火。这种“塔仔”大小不一,一般叠成五层或七层,讲究一些的,还在各层裱上花花绿绿的五色纸。有的塔仔还供奉孩子们喜欢的泥塑偶像。

塔仔叠好后,孩子们把稻草、树枝、树叶、草根塞进塔内,点着火,并撒扔盐巴,使之噼哩啪啦作响。

干柴在塔中燃烧,烧得越旺表明这一家子会更加兴旺发达。熊熊的火光在月色下辉映,孩子们在旷野中追逐打闹、相邀参观彼此的塔仔,比较着谁家的塔仔烧得更旺,大家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

烧塔仔之俗也是有来由的。据传,元末刘伯温在月饼里藏字条,约以八月十五举火为号,实行武装起义。至今民间流传的“三家养一元,一夜杀完全”的故事,即由此而来,而烧塔仔举火为号,也传衍至今而成为民俗。

三、吃番薯芋

除了博饼,闽南中秋这些习俗你懂吗?

闽南地区盛产番薯和芋头,中秋节前后,正是番薯和芋头收成的时节。乾隆《泉州府志》记载:泉俗中秋“以月饼、番薯、芋魁祭先及神。前一两天,亲友以此相馈。”

闽南地区土地贫瘠,旱地多,水田少,番薯产量高,好种植,成了闽南人的主食。所以,中秋节,闽南人把地瓜洗净放进锅里用清水煮熟,或者把番薯切成薄片放油里炸,金灿灿、香喷喷的番薯作祭品,寓意风调雨顺,丰产又丰收。

当然,在中秋节以番薯为祭品,也是有由来的。《闽小记》记载:番薯是在明代万历年间,由福建人从吕宋(即今菲律宾)引入的。人们为了纪念当年引进薯种的老祖宗,便在中秋节日用番薯制成各种供品“祀神及先(祖)”,安慰其引种的辛苦。

芋头是闽南民间传统风俗中的一种植物崇拜的对象,寓有吉利的内涵。因为闽南话的“芋”与“路”谐音,顺口溜有“食米粉芋,有好头路(工作出路)”。芋头又松又香,种植时把一粒小芋艿下去,到中秋节收成时,不但有大芋艿(闽南话叫芋母)一窝里还有大大小小的小芋。中秋团圆时吃芋,闽南话叫抱子抱孙全家人丁兴旺大团圆。

四、拜月

拜月一般是闽南妇女的活动。自古以来,闽南人对月亮格外崇拜,尊称为月娘、月娘妈。

传说嫦娥奔月宫后,思念人间的丈夫后羿,就传信要他在中秋月夜制月饼供月,从而嫦娥下凡,夫妻团圆共享月饼。由此,民间在中秋节敬月娘,吃月饼,以示团圆。中秋佳节,花好月圆,闽南人几乎家家户户在庭院的天井中摆上香案,陈列时令瓜果和月饼,点香祈祷,虔诚祭拜月娘妈,企盼月娘妈给全家人带来好运气。

拜月娘妈时,闽南妇女供奉的时令水果大多是龙眼和柚子,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龙眼又叫“桂圆”,由来有二:一是盛产于桂花开日,明月圆时;二是如成语“蟾宫折桂”、词组“桂冠”,故名。中秋吃龙眼,人天合一,既有吉祥之意,又有益果美味,比之平时,更有风情。

而供月的柚子,吃法是有讲究的。要在果皮上画上鬼脸,象征贼头,祭月后拦腰割皮剥食柚肉,表示剥其(贼)皮而食其肉,以祛邪恶保平安。

五、孔明灯

除了博饼,闽南中秋这些习俗你懂吗?

放“孔明灯”也是中秋节的一件非常有趣的游戏。

中秋节来临之际,大家用竹扎纸糊成气油桶样子的大灯,顶部和周围密不透风,底部敞开,灯中横杆上放置浸满油脂的破布或棉絮。中秋节之夜,大家来到旷野或广场上,用两条长板椅垫足,4人站在椅上,捏住孔明灯的4个角,另几人扶起孔明灯的底框,然后点燃灯中的油枝,利用升起的热气和浓烟,把孔明灯高高胀起,飘飘欲飞。待孔明灯胀满烟气后放手,孔明灯便腾空而起,随风飘荡到相当的高度,与明月争辉。人们争相观赏引以为乐。

《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祭七星灯为自己祛病的描述,燃放这种灯似乎与他有关,故名“孔明灯”,也叫“诸葛灯”。燃放这种灯虽然有趣,但因容易引起火灾,现在,人们已几乎不再玩它了。

游笋江

月夜游江,也是中秋的一项娱乐活动。中秋月夜,泉州人有结伴遨游笋江的习惯。

传说中秋之夜三更时分,月亮照在笋江桥中,每一个桥坎都能映出一轮皓月;而午夜时分,在笋江粼粼清波中,可见水中映出清源和紫帽二山的倒影,“笋江月色”由此得名。于是,泉州人喜在中秋之夜,成群结队,沐浴在皎洁的月色中,随着南音丝竹余韵,荡舟笋江,既给中秋佳节一个好心情,又期盼亲眼目睹笋江月奇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