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二十年發展之我見

互聯網二十年發展之我見

互聯網在中國走過了二十多年

1994年4月21日,中國正式接入互聯網至今,已經過去了23個年頭。自1995年互聯網開放商用到現在,也過去了22個年頭。互聯網在中國發展到現在,大致經歷了十三個標誌性時代。第一個時代是1996年到2000年的門戶網站時代,期間誕生了新浪、搜狐、網易、中華網等門戶網站巨頭。第二個時代是以騰訊OICQ(QQ的前身)為引領的即時通訊時代,期間OICQ、MSN等即時通訊工具迅猛發展。第三個時代是以2003年百度迅猛發展為代表的搜索引擎時代,這個時期,地址欄尋址和搜索引擎全面發展,給網民上網尋找信息提供的極大地方便,百度、GOOGLE、網絡實名,中文網址等得到了迅猛發展。第四個時代是盛大、九城為發展的網絡遊戲時代。第五個時代是以天涯、貓撲為發展的論壇時代(BBS)。第六個是新浪博客、博客中國為代表的博客時代。第七個是以偷菜的人人網、開心網為代表的SNS社交網時代。第八個是以優酷、愛奇藝、土豆、酷六、五六網為發展的視頻網站時代。第九個是以大眾點評網等為發展的分享網站時代。第十個是以微博代表的微博時代。第十一個是2010年火氣的團購網站時代。第十二個是基於位置服務(LBS)的移動服務時代。第十三個是共享經濟時代,也就是現在的滴滴打車等服務,最近有出現了摩拜單車、共享充電寶等。

在互聯網在中國磅礴發展的過程中,創業機會似乎無處不在,有大量成功的故事,也有很多悲壯的記錄。谷歌公司的兩個創始人,1998年開始創業搞搜索引擎,到現在GOOGLE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百度的兩個創始人,2000年開始搞搜索引擎,到現在百度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阿里巴巴地十八羅漢,1999年開始搞網站,現在阿里巴巴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網站。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16年底發佈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報告顯示,中國網站已經有482萬個,中國網民已經有7.31億,手機網民已經達到了6.95億個。在這個巨大的網民基數面前,互聯網創業機會無處不在。

一、基於企業服務的互聯網公司創業分析(1999-2008)

1、創業團隊搭建

90年代末到2008年之前,企業互聯網服務市場是個藍海。所以,創業環境相對非常寬鬆,團隊搭建相當簡單。一般是單人服務或夫妻店形式。也就是一個人自己開一個服務或者夫妻兩個人一起搭夥開服務。幾千萬中小企業就被這十幾萬小企業循環的銷售。當有了一定客戶群體,開始增加銷售人員,技術人員。可以說,是一種小作坊式的服務。這種作坊式的服務逐步發展,成為了地方比較大一點的網絡服務商,規模從一個人到幾百人不等。

2、產品來源

90年代末到2008年之前,企業互聯網服務市場是個藍海。所以,各種產品琳琅滿目。不管有用的沒用的,一大堆。這時候的產品,很大一部分是網絡服務企業賺錢的工具,但算不上中小企業實用的產品。其中,網站建設是一個支撐產品(其實是服務,不過以產品的形式在售賣),任何網絡服務企業都可以提供。不管需要的還是不需要的,都要買一個。就像我們去風波莊吃飯一樣,大力丸每人一顆,不多不少,屬於人人必吃的東西。其次是網絡推廣的產品,真正有效的產品比如百度競價,又是一個燒錢的產品。一方面燒錢的產品比較貴,另一方面,這類茶品屬於授權銷售,也就是實行區域授權制,不是任何公司都可以售賣的。其他的產品,就像雨後的春筍一樣,以年為單位,輪流上場,輪流死亡。偶有一些生命力持久的產品或服務,基本是二流或三流互聯網企業發佈的。

3、資金支撐

90年代末到2008年之前,企業互聯網服務市場是個藍海。基於中國的人口紅利和經濟發展並不是迅速。創業成本相對較低,如果夫妻二人不僱傭人員,三萬元就可以起步。如果僱傭人員,十萬元投入也可以起步。所以,資金來源是自己籌措或親友間借款,不存在正規的融資手段。因為起步快,利潤空間大。當規模發展起來之後,賺錢能力也跟著強了,所以,資金不是大問題,很多互聯網行業的人白手起家就是在這個階段。當時大部分企業互聯網服務的老闆,過的都非常舒服,不愁吃不愁穿的,提前邁入小康社會的樣子。

二、基於企業服務的互聯網公司創業分析(2008-2016)

1.創業團隊搭建

2008開始,互聯網企業服務行業創業門檻提高。單槍匹馬或夫妻店創業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必須搭建完整的創業團隊,才能獲得創業的成功。因此,管理、技術、銷售、服務、財務、營銷等人員必須各司其職,才能滿足一個創業公司的生存需求。通過前面十多年的市場培育,客戶對互聯網營銷已經成熟了很多。此時服務進入專業化和差異化階段,團隊搭建成本急劇增加。

2.產品來源

2008年開始,互聯網企業服務行業創業資質硬性指標提高。普通的產品或者新產品,已經無法讓客戶產生購買的意願。客戶網絡服務購買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也就是客戶樂意花更多的錢在網絡服務了,但是也不是隨便買的階段了,主動選擇和認可的產品越來越少。一批老牌的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北上廣深)的產品更可能的獲得了客戶的青睞,普通的小產品廠商生存空間得到進一步壓縮,中國的互聯網格局,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初步成型。與之對應,各區域互聯網企業服務商的勢力也基本成型,有服務能力的商家獲得了很好的發展,服務能力差的商家基本走向消亡。以BAT為代表的中國互聯網一流企業提供著一互聯網營銷服務的一流產品,通過全國各地的區域服務商服務著全國幾千萬中小企業,也有其他二流或三流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作為對BAT產品的補充。

3.資金支撐

2008年開始,房地產行業在中國迅猛發展,這也帶動了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和附帶的通貨膨脹。房租成本、人力成本、運營成本與之前相比都直線上升。此時創業,啟動資金已經是百萬起步了,白手起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而此時,很多區域性互聯網服務企業也有了很多的民間融資的方法,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這時的創業公司,除了創業團隊自己籌集資金之外,會引入一些投資。這是創業的良性開始,引入的投資可以讓創業者更好的把精力投入到企業經營中去。不過此時的創業投資,絕大部分來自於熟人投資。與之前熟人借款形式不同的是,投資這種形式是讓出資者可以獲得收益的,因此熟人出錢的積極性也跟著提高,但是對應的也要承擔企業經營失敗的風險。

三、基於企業服務的互聯網公司創業分析(2017---)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在中國互聯網的舞臺上,各路人馬輪番表演,各領風騷。發展至今,中國互聯網的寡頭依然是百度、騰訊、阿里巴巴(BAT)三家。任何的創業形態和創新項目,出現後必然出現百家爭鳴的狀況,不過當BAT三家加入戰局的時候,整個戰爭意味著結束,最近幾年的互聯網市場發展一直是如此。百度的基因是搜索引擎,發展基於搜索引擎為核心的服務體系。阿里巴巴的基因是電子商務,發展基於電子商務的為核心的服務體系。騰訊的基因是即時通訊,發展以即時通訊為核心的服務體系。然後在自己核心利益受不到威脅的前提下,這三家在其他領域爭來鬥去,影響這中國互聯網行業的整體發展。在這種狀態之下,基於企業服務的互聯網公司創業環境就比之前差了很多,無論是團隊組建還是產品選擇甚至是資金募集,都到了一個新的歷史臺階。當前的互聯網企業服務行業的創業,已經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團隊通過努力就可以獲得成功的時代,而是必須在當前市場發展狀態之下,尋找企業的真實需求,去填補企業互聯網營銷的缺口。這種服務,要求創業者必須專業和高效,這對創業者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到底當前在互聯網企業服務領域如何才能更快的成功,已經不是一個可以直接回答的命題,必須在當前瞬息萬變的經濟環境和互聯網發展環境中,隨著市場的變化而不斷地調整自己的營銷策略,才能獲得更好的生存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