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实用的提高记忆力的方法,记忆力差一定要马住

每个孩子天生都具备超强的学习能力,他们在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就在随时随地接受各种信息,完善和丰富自己,不断取得进步,学习是他们自动化的、稳定性的内在需要。父母要做的是,着意培养那些对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的几种学习能力,帮助孩子节省体力,提高学习的效率。

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天赋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后天努力与培养,记忆力的优劣也是如此。孩子的记忆力固然存在个体差异,更重要的还在于后天的培养和练习。 

超实用的提高记忆力的方法,记忆力差一定要马住

【亲子现场】

  案例1:

茅以升是我国杰出的桥梁专家,他主持设计并组织修建了中国第一座现代钢铁大桥,在中国桥梁史上树立了一座丰碑。他从小酷爱读书,并且善于读书。他记忆力超常,看书常常过目不忘,这个本领让很多人都羡慕,而这正是他勤奋锻炼的结果。

为了锻炼自己的记忆力,茅以升每天早晨都会到河边看书、背书,河上有来来往往的帆船、唱渔歌的渔人,但是茅以升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将注意力完全投入到知识的海洋里。

有一天,茅以升看着爷爷用毛笔抄写古文《东都赋》,待爷爷抄写完,茅以升便能流畅地背诵了,爷爷很吃惊,随即夸奖了茅以升。

在爷爷的鼓励下,茅以升开始背诵枯燥的圆周率。他每天起床时把圆周率背一遍,中午前又背一遍,晚饭前再背一遍,天天坚持不懈。从10位、20位,到30位、40位……经过不懈努力,他把圆周率记忆到了小数点之后的100位。

  案例2:

佳颖今年上一年级,可是她的记忆力不太好。老师上节课教的知识,在下节课提问,她都答不上来。在家里,自己放的东西常常忘了具体位置。妈妈教她怎么看钟表,说了很多遍,她还是没有记住。

佳颖现在的状况,与小时候妈妈缺乏鼓励和引导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有一次,妈妈带她去玩滑梯,她看着桔黄色的滑梯扶手,兴奋地对妈妈说:“妈妈,滑梯的颜色和我们吃过的桔子是一样的颜色。”妈妈没有对她的话做出什么反应,佳颖以为自己说得不对,也不敢再开口了。类似的事件一再从她和妈妈之间重演。正是这种缺乏鼓励和互动的养育模式让佳颖的记忆力渐渐地变得“差”起来。

【专家剖析】

记忆力是孩子智力发展的基础,是智力活动的仓库。在孩子智力发育最重要的幼儿时期,父母应该关注孩子记忆力的发展。

对于处在学习阶段的孩子来说,记忆力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孩子学习成绩的优劣。

很多父母都存在误区,认为记忆力是天生的,孩子记忆力差是因为天资愚钝。其实不然,孩子记忆力的好坏和父母对他们记忆力开发的程度,以及孩子本身记忆的条件和记忆的方法有关。此外,影响孩子记忆力的因素还有动机、兴趣、身体素质、情绪等。

研究表明,孩子出生后两三天就有一定的记忆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能力会获得自然的发展,但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更能有效提高孩子的记忆力。

培养孩子记忆力的6个方法

方法一:了解孩子记忆的特点

父母应该了解孩子的记忆特点,知道影响孩子记忆力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更有效的方法帮助孩子增强记忆力。不可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要在孩子能力范围内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记忆力。

孩子3岁之前,对自己感兴趣和特点鲜明的事物容易记住,但这种记忆往往缺乏目的性,随意性较大,所以,记忆保持的时间较短。通常,1岁的孩子只记得几天前的事情,2岁左右的孩子记得几个星期之前的事情,3岁的孩子可以回想起几个月之前的事情。3岁前的记忆有很强的情绪色彩,孩子容易记住那些使他们感到快乐或悲伤的情景。

3岁之后,孩子的无意识记忆逐渐发展,他们能清晰地记住物体的名称、伙伴的名字、自己放置物品的位置,以及简单的古诗和儿歌,记忆保留的时间明显加长,能保持好几个月,记忆的内容也变得丰富起来。随着父母的引导,孩子的有意记忆也开始发展,父母可以明确指出识记目的、任务,这样有助于帮助孩子记忆。孩子的兴趣增加,就会努力识记一些东西。

此外,父母还要了解影响孩子记忆的因素,如孩子的情绪状态、孩子对所记忆事物的感知程度、孩子的知识经验、孩子记忆对象的特点、记忆对象的多少等。父母要在此基础上,鼓励孩子多观察事物,增强孩子的有意记忆。

方法二:为孩子大脑提供科学营养

父母应明白,孩子较强的记忆力需要健全的大脑以及良好的大脑环境,因此,父母要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调整好孩子的饮食结构,增加提高孩子记忆力的食物供给。

在孩子的饮食方面,

父母要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它是脑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桥梁,对增强孩子的记忆力大有裨益,主要存在于蛋黄、瘦肉、海鲜、黄豆等中。父母还要让孩子常吃胡萝卜,这有助于保证孩子大脑的新陈代谢。此外,还要合理搭配蔬菜、水果,如菠萝,里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热量小,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记忆力。

父母还要合理控制孩子的饮水量。科学研究显示,当孩子大量饮水时,血液中的水分就会增多,渗透压下降,血容量增加,使下丘脑合成及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这对孩子的记忆力是不利的。

父母在保证孩子大脑营养供给的同时,还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外界环境,因为孩子所处的环境对于记忆力也是有影响的。父母要为孩子准备安静的环境,情绪趋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从而可以集中注意力记忆,而杂乱无章的环境容易干扰孩子的注意力,影响孩子的记忆力。

  方法三:激发孩子的记忆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在兴趣的指引下,会逐渐增加记忆的积极性,对有兴趣的东西往往会表现出很强的记忆力,所以,父母要有意识地激发孩子的记忆兴趣。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记忆效果会更理想。

兴趣也是孩子求知欲的体现,是记忆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只有激发起孩子的兴趣,才可以引导孩子增强记忆力。

有位爸爸为了给孩子讲清“微笑”和“大笑”的区别,在孩子面前故意露出微笑的表情,然后问孩子:“你最近的表现很好,爸爸很高兴。你看爸爸的表情是什么?”孩子说爸爸在笑,接着,孩子也露出了笑容。

爸爸看到孩子露出笑容,哈哈大笑起来,说:“爸爸表扬你,你是不是很开心啊?”孩子点头,爸爸问孩子刚才自己的表情是什么,孩子说:“是笑哈哈的,您都笑出声音了。”

“是的,爸爸很高兴你最近这么努力。”爸爸接着问:“微笑和大笑的区别是什么啊?”孩子回答说:“微笑是脸上的表现,没有声音;大笑是高兴得笑出声来。”

孩子在爸爸的引导下,产生了对“微笑”和“大笑”的兴趣,自然就对这两个词语的区别记忆深刻了。

成人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很容易记住,对于自己不感兴趣,但是必须记住的东西,也会强迫自己去记忆,但是孩子就不同,他们的自制力差,需要兴趣的引导,因此,父母要想让孩子学会记忆,只能靠激发孩子的兴趣,而不能一味地强迫压制。

生活中经常会发现一些记忆力优秀或超常的孩子,他们的记忆能力是在强烈的学习兴趣基础上勤恳学习和练习得来的。

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处,这样孩子就会生活在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心情舒畅了,孩子的记忆兴趣就会更加浓厚,记忆的效果也会更理想,不仅记得快,而且记得牢。

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在兴趣的指引下,轻松快乐地去记忆,而不要去强迫孩子学习、记忆。

  方法四:让孩子掌握遗忘规律

记忆规律也是遗忘规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实验发现,人在学习过程中,遗忘是必然的,但是有科学规律可循。遗忘总是先快后慢,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减缓,遗忘的数量也会减少。

父母要根据遗忘规律,教孩子把握记忆的最佳时机。当孩子学习知识后,要及时指导孩子复习,随着时间的增加,可以逐渐减少复习的次数,间隔的时间也可以逐渐延长。

另外,父母还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指导孩子选择不同的记忆方法。对于年纪小的孩子,最好让孩子间隔一天就复习一次;对于年龄大点的孩子,间隔的时间可以较长些。

  方法五:帮助孩子发现最佳记忆时间

记忆的特点是因人而异的。人的记忆时间有四个最高峰:早晨起床后、上午8点到10点、下午18点到20点、晚上睡觉前。这四个时间段,脑神经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思维灵敏,记忆效率高。父母是和孩子最为亲近、最了解孩子的人,要细心观察孩子,找出孩子的最佳记忆时间,让孩子在最佳状态中记忆知识,以达到理想的记忆效果。

高林今年上初三了,明年要参加中考,课业压力很大。以前他每晚10点前一定会上床休息,现在每天晚上10点以后,他都要再多学习一段时间。

妈妈发现后,觉得这样下去对孩子的身体不好,可高林告诉妈妈,每晚这个时候,他都觉得自己的记忆力特别好,平时记不住的东西也会轻松记住。

妈妈认识到这是孩子的最佳记忆时间,于是不再干涉孩子的学习时间,只是叮嘱孩子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早晨起床后,大脑经过一夜的休息,消除了疲劳,记忆的效率最高,适合记忆一些比较难记的内容;上午8点到10点,大脑极易兴奋,适宜学习需要很强思考力的内容;18点到20点,是归纳和整理知识的最佳时间;晚上睡觉前,适合回顾复习全天学习的知识,重点记忆难记的知识。

父母可以将孩子的学习时间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然后分析孩子的状态在哪个阶段最好,最适合在哪个时间段记忆,从而找到最佳记忆时间,让孩子在这个时间里去识记、背诵、理解知识点,不断重复直至记牢。

  方法六:让孩子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

孩子的大脑潜力是巨大的,父母如果有意识地教给孩子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会使孩子达到事半功倍的记忆效果。

可以对孩子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有效培养和发展孩子的记忆力:直观形象法、游戏记忆法、归类记忆法、理解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器官参与法、开头结尾记忆法、口诀记忆法、重复强化法、情绪记忆法等。

选自《决定孩子一生的36种关键能力》,心悦编辑。

温馨提示:世界记忆大师网上免费公开课开始了,只要您认真听课三天就能让您或者您孩子迅速爱上学习,同时至少提高十倍以上的记忆力。机会难得,名额有限。(感兴趣的朋友留意下方评论区)【爱孩子,就让他比别人更强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