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被遺忘的上門家教

記者|胡曉蕊

提到課外培訓,“學而思”已經是一個無法繞開的品牌,這個讓家長願意為報名而徹夜排隊的小班學科輔導品牌的起步,開始於創始人張邦鑫的“家教”經歷。2002年,還在北大讀研一的張邦鑫為了緩解經濟壓力,每天要做7份兼職,其中有三份是上門家教。後來張邦鑫多次面對媒體回憶稱,這份當時時薪35塊的工作,不僅解決了自己生活的困難,還為他積累了良好的口碑,甚至為以後學而思的成立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回顧過去20年的課外培訓可以發現,張邦鑫遇上了傳統家教模式最早的紅利期。在當時,全國範圍內尚無領導性的K12課外培訓機構,隨著80後獨生子女一代教育需求的提高,以應試輔導為主的家教逐漸興起於上個世紀90年代後期的北京和上海,成為不少中產家庭樂於接受的教育消費選擇。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裝修漂亮、制度規範的培訓機構開始受到家長的青睞,基於一對一的上課模式,也逐漸衍生出在線教育的新形式,“家教”作為曾經的熱詞開始逐漸為人們遺忘。這樣的現象既讓人看到了教育市場的消費升級,也證明曾經極度分散的課外教育培訓行業,集中度已經大大提升。

口口相傳的生意

在中國教育市場還未高度商業化的階段,傳統上門家教的需求就已經十分巨大,但市場處於高度分散且無序的狀態,多以小規模的中介機構為主,是一種依靠信任關係而形成交易的C2C模式。在大學尚未擴招的時代,大學生的光環,特別是名牌大學的良好聲譽,使周邊形成了家教市場,一些大學生利用課餘時間開始兼職做起了家教,成為了這片市場的主力軍。

曾經就讀於浙江大學的張曉通過校內BBS上的招聘信息獲得了第一份家教工作。“並沒有嚴格的錄取標準,經過與家長的碰面和和簡單的試講之後,就開始上課了。”張曉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除了在BBS上可以找到家教的相關工作以外,學校也不乏類似的中介服務可以給學生提供家教的工作,但考慮到中介可能會收取相關的服務費,張曉還是選擇了直接從BBS上聯繫家長,省掉中間環節。

另一位曾經通過學校中介機構獲得家教信息的張穎表示,“當時是直接由家長付錢給我,中介並沒有從中抽成,但我並不知道中介是否向家長收取服務費。”據其瞭解,部分中介會向大學生收取一定的信息登記費等費用。另外,一些接受界面新聞採訪的大學生表示,學校也不乏由學委或者勤工儉學組織向大學生提供的家教崗位。

比起其他類型的兼職,對於大學生來說,家教是一項體面且性價比較高的選擇;在家長看來,這些頭頂名校光環且課時費不高的大學生,也不失為一個對孩子課下學習的好補充。

除了大學生以外,在禁止中小學在職教師有償補課規定出來之前,上門家教也是在職老師的熱門選擇。對於在職教師來說,上門家教省去了中介這一環,甚至不需要老師上門,而是學生到老師家上課。至於生源問題,老師們則更不用擔心,許多班裡成績不佳的學生會主動要求去老師家裡補課。據陳西透露,在2006年左右,她還在上小學時,去老師家上一節作文課的課時費為80元。而據她瞭解,去老師家上課在班裡已經是公開的秘密,最後還因為上課的人數太多,從一對一擴大到小班教學。

由補課需求自發形成的“家教”市場,佔據了當時教育市場中相當大的份額。但高度分散的特點,也使得其在效率、效果與質量上都呈現出相當初級的狀態。

“無論是人與人之間的口口相傳,還是大學周邊的市場這兩種傳統上門家教的主力軍都是建立在高度信任的基礎上,沒有公開市場的信用體系,服務質量無法被評估。” 擁有超過20年教育行業經驗的輕輕家教CEO劉常科告訴界面新聞。

正因如此,尋找“好”老師成為了家長們共同的痛點。市場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也促進了教育行業走向正規化與品牌化,而“家教”的定位與服務模式也隨之產生了不小的變化。

家教O2O,不成功的“消費升級”

2000-2010年間,以學而思為代表的課外培訓班開始崛起。在家教主要解決的個性化輔導方面,包括學大教育,龍文教育等一批專注於1對1授課的輔導機構逐步發展和成熟,中小學學科輔導的形態,逐漸從個人家教演變為機構化運作。1對1輔導老師也從兼職,成為了許多人的職業選擇。在政策明令禁止學校老師課外私自授課的情況下,機構老師被許多家長認為是相比大學生家教更加專業的選擇。

但在商業模式上,機構一對一模式也暴露出利潤過低、營銷氛圍重、教師地位邊緣化等問題。在2015年, 乘著滴滴等O2O打車平臺的東風,家教O2O平臺打著“顛覆傳統一對一”的口號登上了歷史舞臺,上門家教市場又重新活躍起來。

家教O2O標榜的是去中介化和信息透明,利用互聯網消除信息不對稱。家長可以在平臺上直接聯繫到好老師,降低了家長的選擇成本;老師通過入駐平臺,可以接觸到更多的生源,同時減少機構抽成,提高了老師收入。據不完全統計,在2014-2015年期間,共有上百家家教O2O企業活躍在市場上。家教O2O的迅速發展直接擠佔了機構一對一的生存空間,尤其是許多老師從機構中跳槽,入駐平臺,成為獨立老師。

在2015年,家教O2O平臺甚至遭到了業內培訓機構的集體抵制。最初,一對一中小學教育培訓機構精銳教育和昂立教育發表聯合聲明稱,有人以“精銳教育”、“昂立教育”等老師或離職老師的名頭,在網絡家教平臺上招攬學生,並存在唆使在讀學員脫離原培訓機構轉投網絡家教平臺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其後,廣州新東方、廣州學大教育等9家廣州K12機構也發佈了類似聯合聲明,紛紛將矛頭對準家教O2O平臺。

互聯網不僅催生了家教O2O平臺,直播模式的興起也促使一對一輔導進入了在線化的時代。在線一對一不僅規避了長期困擾線下機構的場租成本問題,還讓師生雙方的在上課的時間與空間上更為自由。

如今在“掌門1對1”做線上英語教學的張穎,形容自己大學期間做上門家教的經歷為“年少無知”。“現在想想上門家教多累啊,而且性價比也低。”她為自己算了一筆賬,在上海,做上門家教的通勤時間,來回平均在2個小時左右,即使按照兩百元/小時的最高課時費計算,每小時只賺不到70元。而線上教學的工資相差不大,但省去了奔波之苦。

事實上,還沒等到與在線一對一全面開戰,家教O2O平臺就已經在迅速爆發後迅速走向衰亡。學習打車平臺大打“補貼戰”,家教O2O們卻沒能“燒”出自己的商業模式。2016年,大量教育行業從業者及媒體在回顧及反思失敗原因時都認為,家教的交易“撮合”需求僅在第一節課前存在,在互相熟悉且滿意的情況下,師生雙方都沒有理由將交易放在平臺上任其抽成。

唯一一個從這場大戰中倖存的輕輕家教也開始逐步轉型,在維持原有的上門家教業務的同時,推出線上課程,並主打“家課堂”的概念,即圍繞家庭場景提供教學服務。據公開報道,在2017年底,其線上業務已經在約一億元的月交易額中佔比超過40%。

家教市場的未來

無論是傳統的上門家教,還是O2O家教平臺,上門家教的聲量都在不斷減弱。到目前為止,家教市場沒有形成具有龍頭影響力的品牌。在搜索網站裡檢索上門家教服務,除了僅剩個位數O2O平臺以外,只有零星的地域性機構可以選擇。縱觀目前K12教育的領頭品牌,新東方、好未來、精銳教育,高思教育等均不提供一對一上門家教服務。如學大教育這類以上門家教起家的企業,目前也只在部分地區提供上門家教服務,重心為仍為基於線下場地的一對一輔導。

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也曾在公開演講中表示,新東方不做上門家教:“家長希望老師和機構對孩子負責,希望孩子受到的教育是放心的,也希望孩子的安全有保障;而老師會考慮路上消耗的時間;新東方要考慮,老師和家長接觸以後,如果雙方都滿意,從平臺上跳單的可能性多大,以及對原有的地面教育部分衝擊有多大。”

曾經創立昂立教育並將這一品牌帶上A股的劉常科告訴界面新聞,培訓機構之所以不願意做上門家教服務,主因在於教室空置成本太高,上門服務的形式也將大大提高機構的管控難度。

家教的安全也在近年來成為受關注的話題。2017年底,年薪16萬元的家教老師鄒明武因在上課期間多次強姦、猥褻女學生,被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依法判決有期徒刑十二年零六個月,剝奪政治權利兩年,並禁止被告人鄒明武自刑罰執行完畢或者假釋之日起五年內從事與未成年人相關的教育工作。 此前,作為公立學校教師的鄒明武還被評為“一級教師”及“海淀骨幹教師”,這一事件也在當時引起了大量關注。根據法制晚報的報道,在過去幾年所公佈的39件與課外輔導相關的案件中,47名學生中有42人是在接受一對一輔導期間受到侵害,而場所則以受害學生家中為主,也包括老師家裡或沒有其他人在的教室。

對於上門家教可能存在的安全問題,輕輕家教的CEO劉常科表示目前機構和平臺確實沒有很好的方法來規避此類風險的發生,更多的還是要靠家長的監督。“因為我們提供的是上門服務,教學場景完全是在用戶家裡,是屬於用戶的私人領地,我們做不了太多東西。”劉常科表示。

劉常科認為,平臺目前能做的更多的還是還是在技術層面下功夫。例如輕輕家教,目前在老師選擇方面,女學生儘量不匹配男老師,如果一定要求某個男老師進行上門家教服務,平臺會告知家長並徵求家長的同意。同時,現在輕輕家教的平臺已經開通了在線旁聽的功能,家長可以通過手機旁聽到上課內容,這樣既不會干擾學生上課,也能形成一種有效的監督。

儘管還有著許多待解難題,但家教仍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其“存在感”的下降更多來源於市場的分散與無序。“現在以80後為主的家長,更注重時間的節約,他更希望老師上門來服務。”劉常科說。

在找到合適的商業模式的前提下,分散的家教市場也將逐步走向集中,而家長所需要的也是一個更規範的市場。劉常科推測稱,在未來的上門家教市場,大型規範機構和平臺化生存的個體老師模式將成為市場主流,個體老師不平臺化生存將會被淘汰。

而在未來,家教可能仍然會與線下班課、一對一以及在線教育等諸多形態並存。劉常科也認為:“基於家長需求的不同,選擇也必然是多樣化的。”

但是,相對於班課、在線直播等已有著成熟商業模式的教育形態,原本有著先發優勢的上門家教可能還要經歷很長一段時間的探索期。但相比於少兒英語等已成紅海的教育細分領域,上門家教或許會有更大的市場潛力亟待挖掘。

(應受訪者要求,張曉,張穎,陳西均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