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一段時光,一定在書屋消磨

抽一段時光,一定在書屋消磨

蘇軾曾問,“試問嶺南應不好”

那位侍人寓娘卻回答到,“此心安處是吾鄉”。

總有那麼一個時刻,你會帶著一絲的孤寂,想尋找一個能夠放空自己

能夠與自己內心對話的地方

也許只是一杯清茶,也許只是隻言片語,也許只有一盞昏黃的燈

把自己置身於所有的可能和不可能

卸掉長久以來的重負

只是安靜的看書、寫字、喝茶,或者聆聽別人或喜或悲的故事

那麼,不論冬日的午後,還是夏日的夜晚

北鑼鼓巷裡的一定書屋,一定是個不錯的選擇

因為,這裡有讓人沉靜的書和茶,也有令人深思的人和事:

抽一段時光,一定在書屋消磨

1.“沒有經歷過痛苦,所有的快樂也將毫無意義”

黎斌兄長講到這句話的時候,腦海中迅速閃過一個人物形象——《老人與海》中的那個老漁夫聖地亞哥。

老人的生活那樣艱難,與大槍魚的鬥智鬥勇也是那樣艱難,最後和鯊魚搏鬥更是令人揪心,當所有的艱難都化為身上的一道道傷口,和只剩下骨架的槍魚,最後精疲力盡的老漁夫一頭栽倒在沙灘上之後,他卻在夢中見到了獅子。

抽一段時光,一定在書屋消磨

知道黎斌兄長經歷過一次生死瞬間,他總是平靜地講述那次意外,最後再憨笑著把化險為夷歸結於運氣,但我總是在思考,那平日裡和藹平易的神態,背後必定有段一段痛苦的經歷,才能在書與茶的環境裡,說出一段這樣有力的話。

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卻不能被打敗

蔣勳在《孤獨六講》中這樣說,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其實,某些令你痛苦的事也是一樣的,讓你痛苦是因為你害怕去經歷,我們並不一定非要讓自己的生活浸泡在黃連水或者苦瓜汁裡,只是,一旦發生了那些我們始料未及的不願接受事,一定要學會去轉化,換一個角度、換一種理解方式,那些痛苦也許就是你重新獲得快樂的開始。

◎◎◎◎◎◎◎◎◎◎◎◎◎◎◎◎◎◎

2.“我有些後悔的,就是沒有在像你這樣的年齡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抽一段時光,一定在書屋消磨

昨夜的書屋,昏黃的燈光下,舉行了一次鄧麗君的聆聽專場,雖然都是一些熟悉的旋律,但在那樣的一個環境中,總能將人帶入如鄧氏曲風一樣悠揚甜美的意境。

書屋總會提供一個思想交流的時刻,面對鄧麗君,似乎圍著書桌而坐的70後、80後和90後都有話說,也都有自己對鄧麗君的認識。

90後從學術的角度,看鄧麗君歌曲在那個年對思想解放的意義,80後則在透過曾經的黑白電視回憶初聽鄧麗君的迷茫與眼前一亮,70後的李姐雖然之前一直在安靜的看書,但面對鄧麗君的歌曲,卻講出了一段讓人深思的話。

李姐曾經是南方週末和21世紀經濟報道的知名記者,現在是公司副總,這位一直在安靜看書的女士,用一段話get到了書屋的所有人:

在這個書屋,我可以放下週一到週五所有的評判標準,所有的身份標籤,所有的社會定位,

只是簡單的看看書、喝喝茶,這些長久以來一直想做的事情。我有些後悔的,就是沒有在像你這樣的年齡,去幹自己喜歡的事

抽一段時光,一定在書屋消磨

其實,這樣的感慨可能會發生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我們都曾因為那些看似難以越過的障礙而放棄過一些喜歡的人、喜歡的事,等到後來再看,卻發現那些所謂的困難、所謂的障礙竟然比初遇見小了不知多少。

蔡康永有過一段很有名的話,

說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這段話真實而深刻,道理不言自明。

但,人生的路還很長,誰人沒有過“曾經如果怎麼樣,也許就怎麼樣”的時刻,錯過了就不再去糾結,準備好去爭取下一次的機會,只要再遇到的時候能夠牢牢抓住,也已經非常不錯了。

一定書屋,一者,天地之本也。定者,人心歸真之性也。故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蘇軾都曾感慨,“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何況我輩?找不到從此逝的小舟,也不必提心吊膽地滄海寄餘生,抽一段空閒的時光,到一定書屋來消磨,應該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