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民族特色品牌「老字號」注入新內涵

为民族特色品牌“老字号”注入新内涵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靜安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三中全會、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以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為主線,不斷鞏固和發展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共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穩步推動建立嵌入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轄區內各民族共居共學共事共樂、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上世紀90年代,隨著《城市民族工作條例》《上海市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條例》等一系列民族政策法規的出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得到了蓬勃發展,靜安區結合本區實際,探索開創了一批民族特色工作品牌,並在時代發展中不斷豐富其內涵,歷久彌新、充滿活力。百靈民族合唱團、上海也有我的家、老達工作室、上海大學——大寧路街道少數民族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等一批在全市具有相當影響力的民族特色工作品牌,在區域民族團結工作中發揮了宣傳教育、示範引領的作用,成為了靜安區民族特色工作中的“老字號”。

隨著時代的發展,面對當前民族工作面臨的新形勢與新任務,靜安區廣泛組織各族群眾,發動社會各界力量,不斷為這些“老字號”注入時代新內涵,努力開拓民族工作的新局面。

從百靈民族合唱團到百靈民族藝術團

为民族特色品牌“老字号”注入新内涵

百靈民族合唱團——百靈合唱團成立20週年全體合影

为民族特色品牌“老字号”注入新内涵

百靈合唱團參加唱響新靜安演唱會

为民族特色品牌“老字号”注入新内涵

市民族宗教委主任花蓓向百靈老專家授榮譽貢獻獎

为民族特色品牌“老字号”注入新内涵

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凌惠康向百靈合唱團成員頒發榮譽證書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1996年上海百靈民族合唱團組團,百靈是一支由多民族組成,以穿民族服裝、唱民族歌曲為特色,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服務的非職業合唱團體。

下一階段,靜安區將著力打造百靈民族合唱團2.0版——百靈民族藝術團。百靈民族合唱團成立以來,雖然很好的發揮了其民族團結進步宣傳員的積極作用。但團員年齡結構老化,表演形式的單一,已經成為其進一步發展的瓶頸。2018年在市、區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百靈合唱團通過招募吸收上海戲劇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中的少數民族中青年專業人才,推動合唱團內部更新,以更年青化的成員結構,更豐富多彩的表演形式,更專業化的演出水準,宣傳展示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粹,打造百靈民族合唱團2.0版,即百靈民族藝術團,讓其真正成為與上海國際化大都市地位相符合的民族文化宣傳的優質平臺。

從“上海也有我的家”到“我在上海傳遞愛

为民族特色品牌“老字号”注入新内涵

市民宗委副主任杜宇平調研共康中學,體驗互動教學

为民族特色品牌“老字号”注入新内涵

彭浦新村“上海也有我的家”結對上海父母與孩子共度端午節

为民族特色品牌“老字号”注入新内涵

90歲高齡的老人教育西藏班孩子學習《為學》

为民族特色品牌“老字号”注入新内涵

重陽節為社區老人表演

为民族特色品牌“老字号”注入新内涵

居委會歡迎結對的西藏班孩子回家

为民族特色品牌“老字号”注入新内涵

西藏班孩子在宋慶齡陵園參加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留影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讓雪域高原、遠離家鄉和父母的孩子儘快適應和融入上海的城市生活,在“第二故鄉”也能得到父母般的關愛和照顧而健康成長。

1998年,彭浦新村街道把社區民族工作與協助共康中學做好智力援藏工作相結合,嘗試依靠社區群眾的力量,組織和發動熱心居民與西藏班新生結對,在全市率先探索以“校社共建”推進民族工作的全新模式,幫助共康中學共同關心關愛西藏班學生在滬期間的學習和生活,“上海也有我的家”民族工作特色品牌應運而生。“上海也有我的家”活動挑選熱心民族工作的社區居民家庭與學生進行結對,既給予孩子們日常生活中的關心照顧,又在思想道德上進行教育引導,讓孩子們感受家的溫暖、融入上海城市生活。

2016年,街道以改革創新統領全局,聯手社會組織,運用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積極探索“項目化”管理、“專業化”運作、“社會化”服務的新模式,簽約社會組織實施“上海也有我的家”項目,通過“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華文明傳承基地”等特色子項目功能的打造和升級,多途徑、多層次、多方式拓展服務能級,全面提升工作效能,全力推進社區統戰工作再上新臺階。

羊羔跪乳,烏鴉反哺,為了感謝上海爸爸媽媽的關愛,共康中學西藏班學生也開展了“我在上海傳遞愛”的活動,他們與社區空巢、高齡、獨居老人結對,與老人聊天,教老人跳舞、塗鴉,還為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事來回饋社會,藏族學生和社區居民共同繪就了“漢藏一家親”的和諧畫卷。

從“老達工作室”到“就業指導之家、法律諮詢之家、民族文化之家、志願服務之家”

为民族特色品牌“老字号”注入新内涵

達慶熙志願者服務中心新址落成,開啟民族工作新空間

为民族特色品牌“老字号”注入新内涵

頒發志願者基地獎盃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來滬少數民族同胞在上海工作、居住、創業。但是由於民族習俗等原因,他們未能很好融入社區,缺乏和左鄰右舍必要的溝通。在心裡產生了一定的孤獨感。1995年,熱心公益服務的回族同胞達慶熙從南京退休後,隨愛人在石門二路社區定居,在區民宗辦和街道辦事處的指導下,“老達工作室”應運而生。通過組織民族關係協調小組成員進行民族政策、法律知識等內容的培訓,逐步形成對民族矛盾“研判在先,民間參與,重在調解,綜合執法,規範合理”的處置模式,同時為少數民族提供就業培訓、報務指導,少數民族誌願者隊伍建設、招募、培訓等服務。

2010年8月,石門二路街道黨工委為進一步做好社區少數民族服務工作,使志願者工作逐步走向實體化、規範化,成立了上海市第一家以少數民族同胞個人名字命名的社會組織——“上海靜安區石門二路社區達慶熙志願者工作服務中心”。2018年1月11日,靜安區石門二路街道舉辦達慶熙志願者工作服務中心新址落成儀式。服務中心遷址升級, 實現場地更優化、內涵更豐富、功能更完善。突出黨建引領,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動參與社區治理、從單一辦公拓展為集辦公、民族政策宣傳、民族工作成果展示、民族文化活動和志願者活動開展、就業和法律諮詢培訓等多功能為一體。

實踐基地二十年:從崗位實踐到綜合培養

为民族特色品牌“老字号”注入新内涵

少數民族大學生志願服務項目啟動

为民族特色品牌“老字号”注入新内涵

組織實習大學生年會總結

为民族特色品牌“老字号”注入新内涵

組織實習大學生參觀歷史博物館

为民族特色品牌“老字号”注入新内涵

少數民族大學生黨員重溫入黨誓言

为民族特色品牌“老字号”注入新内涵

少數民族大學生參觀蘇河灣

为民族特色品牌“老字号”注入新内涵

民營企業交流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1999年5月,大寧路街道結合社區民族工作特點,把大寧社區豐富的社會資源和上海大學來滬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社會實踐需求“對接”,與上海大學黨委統戰部聯手建立“上海大學——大寧路街道少數民族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

今年是實踐基地成立二十週年。上海大學同大寧路街道全面回顧總結“上海大學——大寧路街道少數民族學生社會實踐基地20年”的歷程和經驗,開展“四個一”社會實踐活動,即參加一個崗位鍛鍊、參與一次企業考察、參與一項志願服務(“智慧課堂”“最美時刻”“民族匯智團”等)、開展一項暑期社會實踐專題調研,同時,通過臨時黨支部,組織開展主題黨課、“我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面對面”座談會、20週年紀念大會等活動,不斷豐富社會實踐內涵,進一步加強實踐基地的品牌傳承和創新。為幫助來滬少數民族大學生了解最真實的社情民意,實踐基地把學生安排到了接觸群眾最多的居民區,擔任居委會書記助理或見習主任,並選派了一批經驗豐富的居委會書記、主任“手把手”地帶教指導。實踐基地讓大學生們走出辦公室,在上門走訪、來訪接待、訴求解決中“面對面”地接觸社區居民,鍛鍊大學生溝通、協調、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他們“實打實”地參與社區創建和居民區各項群團活動的組織工作,把角色由一名在校大學生轉變為社區建設的參與者、組織者、服務者和管理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