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沉思錄(二):幣圈重回蠻荒

就在國慶長假開始之前的9月30日,幣圈曾經人盡皆知的帶頭大哥李笑來突然發佈微博宣稱要退出幣圈。自七月初錄音曝光人設旦夕崩塌,又經歷了最近的韭菜新書聚焦圈內無數關注度之後,作為圈內標誌性人物,其這一突然的決定某種程度上宣佈幣圈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超級熊市肆虐下,當一夜暴富夢碎成花,賺錢效應一去不復返的殘酷現實面前,此前幣圈登頂歷史新高所鑄就的歷史格局全面崩塌,大佬人設崩塌、破發成常態、項目方跑路、交易所交易量銳減等無不在訴說這一個事實:幣圈重回蠻荒時代。

區塊鏈沉思錄(二):幣圈重回蠻荒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大廈也不是一天崩塌的。幣圈今天故事的劇本,早就開始書寫,2017年肆意妄為的幣圈眾生,正是劇本的寫作者。自掘墳墓,把具有光明前景的區塊鏈行業,折騰到如今奄奄一息狀態的,正是幣圈自己。從去年的9.4一刀切,到今年9月份的監管加碼,這不是幣圈面臨的最可怕境況,信心的消逝、口碑的崩塌才是幣圈面臨的最壞情況,現如今一聽區塊鏈三個字,即便是身為路人,其第一反應往往是騙子。環環相扣的報應下,區塊鏈行業進入了三期交匯的空白期。

最可怕的不是引來了監管部分的直接打擊,而是將整個行業的口碑做爛,使得路人一聽區塊鏈這三個字,就直接與詐騙掛鉤。在這一局面下,區塊鏈行業進入了大破未立的空白期。

實際上,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老項目跑路、新項目破發、遇冷以及大佬人設崩塌等都是由於超級熊市洗牌後,原有利益格局被打破,而在市場持續低迷狀態下新的利益格局尚未建立,這就是所謂的空白期。空白期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作為原有利益格局的奠基者,原來的模式、套路無法繼續,新的模式套路尚未出現。眾所周知,此前幣價觸及歷史最高點時,催生了兩種遊戲規則:一種遊戲規則是鏈圈的遊戲規則。這是一種To VC的遊戲規則,主要是一些進行區塊鏈底層技術研發的企業試圖玩。鏈圈的遊戲規則中,融資的主要對象是VC機構。但是國內的VC機構一直觀望,沒有大規模的入場,導致鏈圈的遊戲規則從來就沒興起過。當LP稅制的改革如期而至,在去槓桿導致資金面趨緊的態勢下,在整個VC行業陷入風雨飄搖、前途叵測的現實面前,此前VC主導的鏈圈遊戲更難成主流。

區塊鏈沉思錄(二):幣圈重回蠻荒

另一種遊戲規則就是屢次監管的重中之重——ICO,雖然比照著IPO的規則,但在缺乏監管的野蠻生長環境下,其實已經淪為一種擊鼓傳花博傻的遊戲規則。所謂的項目方編一個故事(比如發衛星上天)、找個所謂的大佬站臺、然後直接向韭菜融資、然後靠所謂的市值管理(就是資金盤和坐莊)割韭菜,然後套現進個人口袋、然後辦好移民隨時準備跑路。這樣罪惡的遊戲玩到2018年,終於把韭菜根鏟了個乾淨,自然也玩不下去了。

以上兩種遊戲規則都碰到了障礙。如果說假如沒有2017年泡沫的話,鏈圈埋頭研發技術,還是遲早能夠等來風口的。奈何行業整體泡沫下,鏈圈人心浮動。當阿貓阿狗都能發個幣圈錢的時候,鏈圈的技術極客也難免心動。再加上圈到錢的項目高價從鏈圈項目中挖技術人員,導致鏈圈的發展倒退了數年。

雖然目前市場上已經出現了價值投資的早期信號,比如一些倡導應用場景落地的老幣受到追捧,成為行情輪動的主角,但依舊未成趨勢。所以,第一個空白主要是原來的玩法行不通,新的玩法尚待認可。

作為老玩法的主要參與者,行不通的重要表現就是大佬的人設崩塌,從這一點來看,節前李笑來宣佈退出幣圈,也未免不是順應趨勢、急流勇退的良謀。

所謂時勢造英雄,在所有人氣旺盛的市場,都不乏領袖英雄。理論領袖能夠提出創新理論,開創一個新的時代,典型如巴菲特的老師本傑明.格雷厄姆,開創了證券分析和價值投資的時代;創業領袖能夠通過成功的案例創造大量用戶價值,激勵後人學習模仿,典型如喬布斯與他的蘋果。

區塊鏈沉思錄(二):幣圈重回蠻荒

在2017年的幣圈,經典的理論是"信仰理論"。這一理論,與其說是理論,不如說是宗教,因為並不是通過邏輯推導而來,而是通過宗教般的宣教加上牛市顯示神蹟(賺錢就有道理)來自立。即便是在行情尚未落到谷底的2018年年中,這一結論依舊有效,且看風光無二的FCoin和XMX便是最典型例證。

不過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大熊之下"信仰理論"受到重創,再加上幾位"信仰理論"的創立者深陷於幾期錄音洩露事件,相互之間的攻訐掏底也暴露了一些"信仰"以下的內幕,"信仰理論"的徒眾明顯減少。當然,"信仰理論"因其簡單易懂,永遠適合自願交智商稅的韭菜,相信假如有下一波牛市,"信仰理論"依然會死灰復燃。

除了這些信仰理論的帶頭大哥外,還有一些勵志小鮮肉也在大熊之下露出真面目,比如廣為人知的雌雄大盜和嫩模趴的男主們。而這些人的躥升,不是因為他們成功創立了一個熱門的項目,而是因為他們成功的割到了韭菜。所以2017版的幣圈英雄,大部分是"致富英雄"。韭菜們之所以願意相信這些"英雄"背書過的項目,不是因為韭菜們覺得這樣的項目成功概率更高,而是韭菜們相信,前面的"致富英雄"能夠帶領當下的韭菜去割未來的韭菜。

塵歸塵,土歸土。未來假如這個行業能夠步入正軌,行業中必然會產生類似格雷厄姆和喬布斯這樣的真正的領袖,靠睿智的思想和落地的實例在行業史中留下自己的名字。這樣的英雄,我們目前還沒看到,也許他們已經默默的潛水於行業中了。

區塊鏈沉思錄(二):幣圈重回蠻荒

有人說市場中比黃金更重要的是信心,當老玩法不靈、帶頭大哥們風光不再,市場信心也降至冰點,於是就有了我們看到的幣所交易量斷崖式下滑、市場人氣低迷。實際上,在2017年的幣圈,資金主要有兩個來源:堅持"信仰",夢想一夜暴富的韭菜和傳銷資金。如今,隨著一大批空氣幣歸零、主流幣跌幅普遍超過60%,韭菜根已經被刨了個乾淨,傳銷資金眼看熊市來臨,也迅速撤退。潮水退去了,除了一堆光屁股的裸泳者之外,還暴露出了許多資金盤鱷魚,開始相互之間殘殺。

老資金耗盡,要麼化為穿梭於幣圈的嫩模們的名牌包包,要麼化為某些潛逃海外的項目團隊的養老金,總之沒有幾塊錢轉化成可持續經營的資本,自然也無從談創造價值。

資金盤之間的相殺,是近期幣圈的焦點,誰都想在鍋底裡撈僅剩不多的肉渣。韭菜骨灰堆裡成長起來的不是人見人愛的新韭菜,而是讓無數項目喪膽的羊毛黨。大家都想從別人嘴裡搶食,就是不好好想想,為什麼行業淪落到了現今這一步。當然習慣了躺著掙錢的他們,也不會想到,行業進入的並不只是空白期,也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機遇期,誰能抓這個機會,誰就能主宰行業未來沉浮。

原創區塊鏈門戶,關注區塊鏈應用場景落地、數字貨幣、市場行情和價值投資。聰明的投資者都在大象區塊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