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社科論壇——運河文化保護與開發研討會在德州舉辦

2018年9月15日,由山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德州學院承辦的山東社科論壇--運河文化保護與開發研討會在德州學院舉辦,山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副書記、副主席周忠高,德州學院黨委副書記王金利出席會議並講話。

周忠高在講話中介紹了山東社科論壇有關情況,並對德州市和德州學院近年來哲學社會科學工作進行了肯定。他指出,中國大運河不僅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南北交通大動脈,而且是自隋唐以來中國絲綢之路、瓷器之路、茶葉之路、海鹽之路的重要通道,還是軍事調動、政務服務、商貿物流、文化傳播的重要歷史文脈之一。它吸納了吳越文化、江淮文化、荊楚文化、齊魯文化和燕趙文化的精華,融合了秦晉文化和外來文化的特色,形成了絢麗多姿的水工設施、文物古蹟、科技教育、文學藝術、詩詞碑刻、風情習俗、飲食文化、名人軼事、神話傳說等文化類別和非物質遺產。

他強調,新時代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從流淌著的遺產中挖掘活的歷史,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具有特殊的現實意義與戰略價值。廣大社科工作者要以本次會議為契機,充分認識大運河歷史文化資源的重要價值,深入研究大運河文化的內涵和特質,不斷髮掘大運河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建築、民俗、文學、科技、移民等多種文化元素;要深入探索運河文化遺產保護與經濟開發的模式創新,在充分保護運河故道、水工設施、文物遺蹟的基礎上,對運河文化、運河藝術、運河精神、運河風情、運河故事、運河名人軼事等非物質遺產進行系統挖掘、研究、整理,運用現代科技、現代創意手段、現代傳媒手段,將優秀文化資源優勢轉變為優勢文化產業;要大力普及運河文化,擴大運河文化的社會認知,講好運河故事,傳播運河文化,凝聚起保護大運河、傳承運河文化的強大合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傅崇蘭研究員,聊城大學運河文化研究院吳欣院長、李泉教授,德州學院原黨委副書記季桂起教授作大會主題報告,與會專家圍繞運河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運河文化遺產發掘與傳承、運河區域社會變遷等議題展開研討交流。

本次研討會是第七屆山東省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的重要論壇之一。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黑龍江大學、山東師範大學、曲阜師範大學、聊城大學等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和實際工作部門的100餘名專家參加本次研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