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歼16右侧有一块补丁?

找不到你的路痴


不光是歼-16,所有的在苏-27战斗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型号,在这个位置都有一块补丁,这块补丁并不是说苏联飞机制造工艺不行,而是另有深意。

大家注意看,在这块补丁的后方,机身蒙皮微微凸起,有一个小小的炮口露了出来,这就是苏-27战斗机系列中使用的那门30毫米的GSh-301-1航炮,即使是中国的歼-16,仍然使用这种航炮的国产版本。

GSh-301-1航炮是一种超轻量型单管单膛身管短后座原理的航炮,全装备重量只有 50 公斤,射速达到1500-1800发/分钟,威力也很大,因为其原型炮其实是BMP-2步兵战车上面的30毫米机关炮。

将机关炮布置在机身上部,主要是希望翼身融合设计能够避免航炮开炮后的废气被腹部的进气道吸进去。而在航炮口的位置上“打补丁”,其实是用一块耐高温的金属替换飞机机身的复合材料和铝材,这样能够保证在航炮持续射击产生的高温影响下,机身不会出现变形或其他损伤。

其实在很多国家的战斗机上,内置式航炮开口处都会有一块耐高温材料的!


虹摄库尔斯克


中国空军列装的主力对地攻击机歼-16是在俄国攻击机伊尔-28的基础上改造的,拥有较高的速度和机动性,完成打击后可以快速撤离或是充当歼击机,但是在歼-16的侧面,有一块大面积的补丁,这块“补丁”的用处,是在敌方远程拦截雷达上形成较大的成像,诱骗敌军拦截系统自动拦截,在远距离上规避敌方的雷达,好为末端冲刺扫除障碍,是一种被动防御模式,百试百灵,并非是外界流传的技术原因。

对于这种“补丁”,并非是歼-16所独有,但是各国对于隐身涂料“补丁”的使用,基本都是在试验阶段,试验类似敌方雷达系统的成像使用的,作为被动防御手段使用,只此歼-16一家,对于拦截导弹来说,所有的战斗机都不希望被发现,但是歼-16则反其道而行之,通过巨大的伪装缺口,使得地方的自动拦截系统在最远的距离内被触发,极大程度的使得地方进入混乱的境地,一边歼-16完成对地打击任务,并加入对空作战。

作为俄制伊尔攻击机的仿制版,歼-16拥有很高的极限机动性,在规避拦截导弹、低空飞行方面有很大的优势,通过在极限距离上,诱发地方的自动拦截导弹系统,使得敌方拦截导弹在最远的距离上,就进行自动发射,这款“补丁”的效果是显著的,任何一款拦截系统都能轻松的分辨出这是敌方战机,在这种状况下,歼-16的规避成功率高达百分之90,可以在敌方下一轮拦截导弹装填的间隙,完成对地打击任务后快速撤离,这种逆向思维可谓画龙点睛之妙。


紫龙防务观察


这块补丁非常显眼也不好看,但没办法遮起来,因为它是为旁边的机炮特别加强的,材料和其他机体部分不同,能不能和机体其他部分一样刷上漆?当然能,但机炮一开火,这一块就黑了,得重新喷漆,打一次喷一次,还不如不喷漆,这材料一擦就锃亮。

不仅是为了干净好看,而且这块材料必须耐受机炮开火带来的高温,歼-16这块材料的确面积更大一些,苏-30MKK这一块同样有这补丁,但面积小很多。

歼-10在设计的时候,巧妙地将机炮置于进气道下方,前起落架左后位置,这就避免了在机身上打补丁,歼-10机炮设计位置非常好,腹部进气的战机就怕机炮开火的废烟气被吸入进气道,但歼-10机炮离进气口足够远,根本不会影响。苏-27当时把机炮抗在右肩而不是隐藏在机体下方,打补丁就不可避免了。

隐身战机的机炮就更考究,隐身涂料机身上缺哪儿都不行,所以F-22,F-35都加装一盖板,射击时打开,同时挡住废烟污染,射击完立刻关闭,保持机身天衣无缝。

所以,五代隐身战机的设计非常见功力,很多国家都想设计隐身战机,大体外形都能模仿,但机炮,弹仓这些很难搞定,韩国,土耳其等都不得不弄成所谓“半隐身”,其实就是非隐身了嘛,最后咱们再猜猜歼-20有没有机炮?机炮在哪里?

这红框都是网友猜测机炮的位置,你认为呢?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