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車的10個錯誤認知,想想自己有沒有中招,不要後知後覺

購車的理由千奇百怪,當你決定入手一輛車時,總有一個讓你信服的理由,比如說某某車的油耗比較低、某某車的logo我喜歡,某某車優惠力度大等等。

今天,我就來說說國人買車走進的誤區,基本上這種錯誤買車的人都後悔了,而且腸子都悔青了。

購車的10個錯誤認知,想想自己有沒有中招,不要後知後覺

顏值:

“顏值即正義”,在這個以90後為代表買車的群體裡,對於顏值外觀,很多人都比較在意,任何一款顏值爆表的車型,基本都會大賣特賣,如果再加上較好三大件,那銷量根本不用愁,思域就是一個例子。

但是,很多車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外觀確實好看,但是三大件都爛透了,最後因為顏值吸引了消費者,坑的消費者不要不要的。

購車的10個錯誤認知,想想自己有沒有中招,不要後知後覺

非合資不買:

有些人買車之前,有一個硬性的標準,那就是非合資車不買。這個思想在十年前確實可以有,但是拿到現在,就真落伍了,國產車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吉利、長城、奇瑞這些車企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在逐步追上合資車企了,就拿吉利來說,沃爾沃全資收購,奔馳入股。

購車的10個錯誤認知,想想自己有沒有中招,不要後知後覺

國產車目前來說,確實跟合資車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如果購買一輛普通的家用車,這差距真的可以忽視了,國產車並不是一點優勢都沒有,同樣的價位,你可以買到更豐富的配置。還有一個就是,因為國產車的衝擊,合資車終於開始降價,重視中國用戶了。

購車的10個錯誤認知,想想自己有沒有中招,不要後知後覺

​非T不買:

渦輪增壓的強勢崛起,讓更多的消費者“非T不買”,畢竟同樣排量下,能輸出更高的動力,但是渦輪也有渦輪的弊端,油耗、保養、平順性、加速性,這些都不是自然吸氣能比的。這裡並不是說建議大家買自然吸氣,兩種類型都能買,根據自己的需求,但是不要硬性規定“非T不買”。

購車的10個錯誤認知,想想自己有沒有中招,不要後知後覺

只買高配:

每一款車,都分幾個等級,乞丐、中配、次頂配、頂配,它們的區別主要集中在配置上,三大件是一樣,配置的差別就在:比如有天窗沒天窗,有日行燈沒有日行燈等等。

很多人初次買車的人,都是非頂配不買,增配必然要花更多的錢,但是有些配置,可能從你買了以後,到車輛報廢都不見得用一次,那些配置基本就是花冤枉錢,買車還是結合自己需求,土豪除外。

購車的10個錯誤認知,想想自己有沒有中招,不要後知後覺

自動比手動費油:

這個問題,跟那個非合資不買是一個意思,早前以前,汽車工業發展並沒有現在這麼強大,自動擋確實比手動擋費油,但是時代不一樣了,現在的自動擋已經可以調校在跟手動擋一個水平了,看看那些混動型車型,你還敢說手動擋省油?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車子油耗取決於你的駕駛習慣與路況,天天上高速,啥車都省油,天天走那種比較堵的市區,手動擋甚至更費油。

購車的10個錯誤認知,想想自己有沒有中招,不要後知後覺

SUV比轎車空間大:

很多人買車都喜歡買SUV,認為SUV空間比轎車大,在國內,以大為美已經深入人心了,而SUV車身確實比轎車寬大很多,至少外觀在視覺上可以明顯看出,然而實際情況呢?有些轎車並不比SUV空間小,相媲美的不是沒有,所以不要再傻傻的認為,SUV空間一定比轎車大。

購車的10個錯誤認知,想想自己有沒有中招,不要後知後覺

以上的6點,很多人都容易走進雷區,希望每一個買車的人都能跟清醒的認知到自己的需求,避免走入誤區,錢花了,自己還後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