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救中國求真理,西行漫記

1919年3月15日,上海。

靜安寺51號走出來了一群正值美好年華的青年,有說有笑,也有人雙眼微紅。其中有幾個年長的人對幾個青年說著話,青年點頭認真聆聽的樣子彷彿是在囑咐自己什麼。

這些是寰球中國學生會的會員,此次歡送會之後很多人就要奔赴法國留學了,眾人離開時滿是離別的傷感。

為救中國求真理,西行漫記

赴法留學生和送行者的合影

據歷史考證,這次歡送會,毛澤東也參加了,並與其他人一起合影留念。

找遍歷史書籍,都沒有毛澤東赴法留學的記錄,那他只是來歡送一下想用知識救過的人才呢?還是有別的什麼原因?

事實上,毛澤東因為最後見留學生一眼而來,他與其中的許多湖南籍留學生都有著很深的淵源。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湖南省有一個影響力非常大的革命團體——新民學會。這個是湖南省反帝反封建的核心組織。這個革命團體是由毛澤東、蔡和森等人於1918年4月發起建立的。

毛澤東得知北大有人發起勤工儉學赴法留學的活動後,覺得可以通過留學直接搬運西歐的經驗技術,這是學習馬克思主義和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一個好方法。於是,毛澤東和蔡和森等人積極鼓勵團體中的學生赴法留學,這些人大多都是湖南的青年。那一年的8月,毛澤東帶領著20多為湘籍學生赴京,併為他們解決生活經費等方面的問題。

可以說,這些湖南學生的順利留學,離不開毛澤東和蔡和森的功勞。

新民學會會員通信集

為救中國求真理,西行漫記

新民學會會員通信集

當然,為學生們留學奔波的蔡和森等人最終也選擇出國留學了,但是為何毛澤東就沒有去呢?

殊途同歸

毛澤東認為:“我覺得我們要有人到外國去,看些新東西,學些新道理,研究些有用的學問,拿回來改造我們的國家。同時也要有人留在本國,研究本國問題。我覺得關於自己的國家,我所知道的還太少,假使我把時間花費在本國,則對本國更為有利。”

另一方面,新民學會的組建者才蔡和森、蕭子升等都選擇去出國留學了,必須要有人在國內管理學會,他們都認為毛澤東是不二的人選。

蔡和森在給毛澤東的信中說:“吾輩須有一二人駐此,自以兄在此間為最好”;蕭子升也認為毛澤東是最可靠的人,他在北京方便聯絡。

再者,毛澤東認為出國留學不應該聚集在一塊兒,而要散佈到世界各地,天涯海角都要去。

最後,毛澤東老母親體弱多病,對於兩位舅父對自己母親的照顧毛澤東也感激萬分,但是還是決定自己照顧為好。並計劃“如不能愈,到秋收之後,擬接到省城治療”。

種種條件的限制,最終毛澤東選擇留在了國內。但是對於那些走出國門尋求真理的學生,他滿懷著信任和期望。因此,為出國的能人送行也算是理所當然。

據歷史的記載,1919年至1920年間,近2000名學生在寰球中國學生會的幫助下赴法留學。這裡面走出了好多為我們熟知的優秀的共產黨人:周恩來、鄧小平、李富春......

為救中國求真理,西行漫記

1920年12月周恩來在法國留學

為真理一路向西

毛澤東在國內探究著形勢,有志青年在海外一邊學習著知識,一邊看著工人階級受到壓迫和奴役的慘狀,他們通過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形成了無產階級世界觀,成為了建立中國共產黨,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的骨幹力量。

為救中國求真理,西行漫記

1921年春,法國巴黎。左起:張申府、陶尚釗、周恩來、張家俊、劉清揚、李錫智

1921年春,國內中共發起組決定在法國巴黎成立共產主義小組。黨的早期組織旅法共產主義小組在法國巴黎成立了,成立人員由留學生:張申府、趙世炎、周恩來、劉清揚、陳公培組成。1922年5月,眾人籌備下,中國少年共產黨成立。趙世炎為書記,周恩來為宣傳委員,李維漢為組織委員。1923年2月,“少共”在巴黎召開臨時代表大會,更名“旅歐共青團”。當時,團內活動都是秘密召開的,不為外人知曉,因此,知道《為孫中山先生逝世告旅歐華人》發表時才第一次出現“中國共產黨旅歐支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旅歐區”的聯名落款。

為救中國求真理,西行漫記

1924年,法國的共產黨員合影。前排左4是周恩來,左1是聶榮臻,末排右2是鄧小平

當時,各種思潮在海外留學生中流傳,比如:無政府主義、工讀主義等。周恩來、鄧小平等黨員、團員在異國他鄉演講傳播馬克思主義,使青年學生凝聚在一起。

為救中國求真理,西行漫記

旅歐少共機關刊物:《少年》雜誌

1922年8月,旅歐少年創辦了刊物《少年》雜誌。據親歷者蔡暢回憶:“《少年》刊物是輪流編輯,鄧小平、李大章同志刻蠟版,李富春同志發行。有時是三日刊、二日刊、月刊,時間不定。鄧小平、李富春同志是白天做工,晚上搞黨的工作,而周恩來同志則全部脫產。” 這個刊物的主要內容是宣傳理論。

為救中國求真理,西行漫記

《赤光》第54期的封面和《少年》第8期內頁

1924年初,為了與國內形勢相適應,旅歐黨、團組織創辦《赤光》半月刊,《少年》停刊。

《赤光》和鄧小平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鄧小平曾經是《赤光》最年輕的編輯成員,他刻寫的字娟秀工整,讓人讚不絕口。因為那個時候的鄧小平經常左手面包,右手印刷,因此獲得了“油印博士”的稱號。

鄧小平曾經還在施耐德打過工,那時的登記卡上還有鄧小平的學名“鄧希賢”。目前該工卡存於施耐德工廠資料室。

陳獨秀的兒子陳延年、陳喬年,兩兄弟是無政府主義忠實的支持者,1920年初,兩人法國留學,成了無政府主義的工餘社成員。後來在周恩來、趙世炎的感染下,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才是真正的科學,終於投入了中國共青團的懷抱。陳延年、陳喬年先後在1927年、1928年英勇就義。在面對國民黨反對派時,兩人都表現出了鋼鐵般的意志與堅貞的氣節。

這是一群愛國,充滿活力與想法的年輕人,他們以自己的一腔熱情走出國門去尋求真理拯救國家......

當年的民族解放需要青年。如今的 繁榮與富強同樣如此。

年輕時,人生理想與國家興旺聯繫在一起,這樣便能得到人生價值最大的昇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