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项目迭代 林口农民向地掘金的新方式

春暖花开,冰雪消融。在广袤的田地中,林口县古城镇丰达药材种植基地显得格外生机勃勃。基地内的种植户还沉浸在去年“分红”的喜悦中,今年的播种季就已经到了眼前。带着丰收的喜悦,种植户们更加积极地购买药材种子和肥料,擦亮了耕地设备和机械,学习新的药材耕种知识和技能,满心期许地筹备春耕。

种植项目迭代 林口农民向地掘金的新方式


敢想敢干 驯化引种野生药材

“对!你种苍术就行,它的亩成本为3000元左右,生育周期3-4年,亩销售产值差不多有26000元,3年亩纯收益大概能达到23000元呢!”挂掉电话,丰达药材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张庆礼告诉记者,眼瞅着要春耕了,最近他一直忙着为参加合作社的农民做药材种植的培训和咨询服务。

看着如今一天比一天红火的丰达药材种植合作社,张庆礼特别感慨,仅仅3年他就从单打独斗的“种药大户”摇身一变成了带领100多人共同致富的“领头羊”。“这是合作社种植的苍术、白鲜皮、威灵仙等药材,早些年这些药材可是漫山遍野的都是。”张庆礼告诉记者,以前周边的山上野生中药材资源丰富,一到农闲时,周边村镇的农民几乎人人都上山去挖中草药。但随着这些年的挖掘,山上的药材资源接近枯竭,也正是在那个时候,颇有些“头脑”的张庆礼意识到:山上的中药材越挖越少,市场上的药材供应必然不足,价格肯定会水涨船高,要是能自己种植药材,肯定是条致富的好门路。

张庆礼敢想就敢干,2011年他开始驯化引种野生药材,经过五年的艰苦努力,战胜了一次又一次失败,终于在2015年在东北地区率先成功驯化引种关苍术、白鲜皮、白薇、赤芍、白头翁、红柴胡、威灵仙、生麻、黄精、玉竹、返魂草等野生道地北药品种,并优化了北药种植的品种结构。

驯化引种成功带来的经济效益极其丰厚,张庆礼以苍术为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苍术是当年撒种,第二年以后能收籽,再隔两年可收根。一斤种子能卖500多元钱,四年可亩产种籽60斤;四年的根能卖5元钱每斤,每亩能产7000斤;而且苍术的嫩芽和茎也都能产生经济效益,种植苍术亩投入每年1000多元,一亩地年均效益破万元那是妥妥的。”

林口首家北药种植合作社

自此,张庆礼一下就成了远近闻名的“种药大户”,附近很多村民都对他十分仰慕。察觉到村民们的种药热情和渴望,张庆礼生出了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念头。2015年,张庆礼把大家组织起来,组建了林口县第一家北药种植合作社--古城镇丰达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过3年的打拼,合作社已经由最初的5户7人发展到如今的34户130人,中草药种植面积也由255亩发展到1868亩,种植中药材15种,年销售中药材400多吨,产值过千万。

随着丰达药材种植合作社的药材种植面积越扩越大,效益越来越好,周边很多村民都坐不住了,纷纷要求入社种植中药材。“没想到种药材的收益这么大!”古城镇湖水村的于春丽告诉记者,她家2016年种了一垧地的玉米,基本上没挣到钱,但2015年作为尝试种的3亩苍术却给了她意外惊喜。仅靠育苗和收种,于春丽2017年就从合作社分红3万多元,两口子在社里打工还挣到了近5万元的工资,年收入达到了8万元左右。“跟着合作社种药材,把前些年欠的外债都还上了!”于春丽高兴地说。

据了解,2017年,合作社社员亩分红8000元左右,人均增收达到11000元,带动村内贫困户5户。几年来的合作经营,在北药产业的带动下,已经使一大批农民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

政策扶持 助北药拓展市场

据介绍,2017年,林口县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确定以发展北药等特色种植为重点产业的发展方向,在中药材种植发展上,针对不同乡镇的地域环境,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在种植条件适宜的古城等乡镇打造中草药种植基地,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政策刺激来带动中药材种植,对于一些规模化种植户,在金融方面进行了政策扶持,提供了贴息贷款供规模化种植户拓展种植面积使用,同时重点加大对中草药流通经纪人队伍的培养力度,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在利好政策的扶持下,张庆礼带领合作社开始开拓市场、分析市场和巩固市场上做文章。他不光在全国重要中药材集散地安国市设置销售网点来掌握市场行情,还积极主动与药厂和采购商接洽,以订单来规划种植,实现以产定销,更通过百度推广联系到延吉、杭州的采购商,直接将中药材出口到了韩国、日本,解决了销售问题。下一步,张庆礼将目光锁定在延伸产业链上,实现中药材的自产自销,中药材保健饮料是他和合作社下一个发展方向。

“我们合作社将进一步扩大北药生产规模,今年合作社社员发展到100户,北药种植新增1200亩,努力把北药产业做大做强,为振兴乡村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张庆礼信心满满地说。(冯春涛)
种植项目迭代 林口农民向地掘金的新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