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的今天,漳州是全国的焦点

生活在漳州的小伙伴,小编问您几个问题,您答得出来吗?

钟法路、平等路、博爱道起源哪啊?

中山公园谁建的啊?

……

答得上吗?

其实,这一切都源于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做陈炯明。

对的没错,就是那个和孙先生“翻脸”的陈炯明。

100年前的今天,漳州是全国的焦点

然而,也是这个人,曾经在百年前给漳州带来了无限的荣光、巨大的改变。

陈炯明(1878至1933年),字竞存,号陆安。1917年,孙中山南下广州护法,并被举为海陆军大元帅。11月10日,在梧州军事会议上决定陈炯明出任援闽粤军总司令。1918年4月起,陈炯明兵分三路攻闽,经百余战,始于9月1日进占漳州,并建立直辖闽西南27个县的闽南护法区。

陈炯明就此在漳州驻扎两年,成为了漳州的一号人物。

100年前的今天,漳州是全国的焦点

成了主官免不了俗就是要新官上任三把火。

陈炯明第一次巡视漳州市容时,狭窄的坑坑洼洼的马路、一排排简陋破旧的房屋,给他留下了非常不愉快的印象。他一直皱起眉头,若有所思。回到总部后,立即召开会议,他很严肃地请大家把当务之急排列一下,以便逐一解决。

有人提出要加强城墙的工事;也有人提议在城外建立坚固的防线;还有人提议尽快筹钱购买军火,补充弹药。陈炯明挥挥手,打断了大家的发言。“这些固然重要,但不是第一重要。”他目光炯炯地注视着大家,“你们知道第一重要是什么吗?”

在座的人面面相觑,都不做声。

“是把城墙拆掉,把马路扩宽、铺平,把老百姓的饮水卫生做好,再设立几个既美观又卫生的公共市场。”陈炯明神情有点激动地说,中国除了部分租界地区之外,还没有一个像样的现代城市。说起来真是令人汗颜。

他的话令许多人大吃一惊,说到底,粤军只是一支客军,迟早要返回广东的,漳州不过是临时栖身之所,何须劳师动众,大兴土木?更何况战火随时可能复燃,有钱不用于厉兵秣马,却用在铺马路,建菜市场上,可谓是百思不得其解。

“粤军在福建打仗,不应该花福建人的钱。”陈炯明振振有词地解释,“但筑路架桥,改良市政,则可以由本地税收负担。虽然民众负担重了,但只要真正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我相信民众是会谅解和支持的。”

尽管人们暗中觉得,陈炯明的举措,似乎有点标新立异的味道,但大家对他极为尊重,不敢不从。陈炯明随即委任周醒南为工务局长,

于是,他开始一系列大动作。

工务局的第一项市政工程,就是在旧道署后面荒地上,修建漳州第一公园。

几百名工兵,在市民讶异的目光中,开进了旧道署后的荒地。胼手胝足,日夜苦干,建起了亭台楼阁,种上了花草树木,还修了两条平坦康庄的士敏土大道,供游人散步。公园入口处立了一座巍巍纪念碑,碑的四边,分别刻上孙中山、章炳麟、胡汉民、陈炯明题写的“自由、平等、博爱、互助”八个大字。碑后是一个大型喷水池,旁边是儿童图书馆。山坡后有一座音乐亭,山侧是古物陈列所,还有莲池、月池、酒吧、茶肆。公园内安装了许多电灯,入夜大放光明,熠熠生辉。在漳州人眼中,恍如仙境。

100年前的今天,漳州是全国的焦点

100年前的今天,漳州是全国的焦点

新旧对比

这就是中山公园的前身。

不仅如此,他还建设了第一座钢筋水泥桥梁、第一条四车道石板马路、第一个现代公园、第一片城乡公路网、第一家银行,还建设了贫民工艺厂、迎宾大旅馆。

陈炯明的另外一个大手笔,是在农村设立现代学堂,做到“一乡一校”。他禁绝了私塾,设立师范学校、普通中学、工读学校、平民夜校、妇女家政讲习所。1920年又增办了女子师范讲习所、女子工读学校,当年就设立半夜学校90余所。

100年前的今天,漳州是全国的焦点

理念无比超前的一乡一校

当时漳州附近流行天花,卫生局便设立地方卫生会、医学会,在市民中推广预防注射。警务处负责处理治安和卫生方面的事情。值勤警士,沿街巡逻,执宪纠察,检查食物果品卫生,监督市民打扫房屋。忙得一天星斗,但成绩斐然,却是有目共睹,三街六市,清洁整齐,很少见到游荡的军人,处处秩序井然。

他鼓励也创办报纸杂志,陈炯明在《闽星》发刊词里写,“闽星,闽星!我有一句话勉励你:你虽起在闽南,但是你的星光还射着国内。国内欲黑暗,你的星光欲了亮……”

192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发给华盛顿的一份报告中,称“陈氏……施行各种市政改革,他用的手段,近乎革命;但成效极佳,结果人民都感满意。这令中国人看到,事可办成,不必需要过度辛劳和重税。”他还特别提到了漳州宽广的道路,良好的治安,公园、公共菜市场、屠宰场、河堤以及漳厦公路。

1920年12月《共产国际》发表文章,称赞漳州“是中国南部革命的中心”,“是中国革命青年和社会主义者的朝圣地”。

100年前的今天,漳州是全国的焦点

在陈炯明卓绝的努力之下,漳州成了全国的首善之区,闽南26县成为“模范小中国”,被时人誉为“闽南的苏俄”。一时间漳州气象清新、文明大开。国内名流学者蔡元培、吴稚晖、李石曾等到护法区演讲;国民党上层人士林森、胡汉民、汪精卫、居正、邹鲁、朱执信、廖仲凯、吴稚晖等以及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和社会知名人士也先后到护法区访问。

漳州一时间成为了全国的焦点。

然而,好景不长,不久,陈炯明离开漳州率部回师广东后,他众星捧月般地进了广州城。

古城漳州又陷入了“泯然众人矣”。

1918、2018年,光阴无情,光阴飞逝。历史的真相往往令人唏嘘,再回首,云遮断归途,这才一百年的功夫,也在提醒着我们,这曾经是一座辉煌的城市。

100年前的今天,漳州是全国的焦点

如今的漳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