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一颗印章管审批”的泰达实践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一颗印章管审批”的泰达实践

天津开发区行政审批局的改革,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系统变革,均衡发力,全面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新型政务,是滨海新区“一颗印章管审批”创新实践的缩影。滨海新区以审批权的“减法”以及事中事后监管服务的“加法”,换取市场效率和社会活力的“乘法”。通过扮演好三种角色,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治理现代化。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一颗印章管审批”的泰达实践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一颗印章管审批”的泰达实践「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一颗印章管审批”的泰达实践

从量变到质变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一颗印章管审批”的泰达实践

天津开发区行政审批局自贸大厅的刘旭从事行政审批工作已经5年了,这么多年来,他亲身经历了滨海新区的行政审批工作程序不断简化、办事效率不断提升、服务满意度不断提高的“质变”过程。

“以前申请开办教育、养老等公用事业机构,大约得一个多月才能走完流程,现在顶多就20天,时间周期整整节省了一半。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滨海速度!这就是新区行政审批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

在刘旭看来,行政审批作为服务企业的窗口单位,审批效率的提升意味着企业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正常的经营中,小到每家企业、大到整个新区,都会从中获益,今天这成为吸引国内外企业落户兴业的重要“名片”。

流程简化再简化

“行政审批改革之前,来这里办事的人常常反映政府行政机构‘门难找、脸难看、事难办’,一件小事往往要跑好几个委办局,每个单位都要一大堆材料、盖好几个章,流程相当繁琐复杂。”

面对这种情况,政府机关开始探索审批体制改革,通过开设多个窗口把各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聚集到政务中心,力图实现让办事人员少跑路。但各个窗口各管一段,协调合作意识相对不足,也没有统一规范,虽然职能部门都聚在一起,但办事人员难以把各窗口要求的材料一次性全备齐,所以还是得跑几趟。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一颗印章管审批”的泰达实践

·2014年5月20日,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挂牌成立,“一颗印章管审批”,将原有18个部门的216项审批职责,实行一个窗口办理,现场审批率达到100%。有超过150项事项,在要件齐全的情况下,可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

·2015年4月21日,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天津市审批办下放自贸区各片区160余项行政许可服务事项,包括文教卫生、社会事务、经贸商务、建设交通等类型。

·天津开发区行政审批局以企业需求和办理结果为导向,倒推行政审批改革,三年多以来出台多项措施,并逐步制定统一标准流程,“一颗印章管审批”实现从形到质的提升。目前,只要在受理单上扫一扫二维码,就知道进行到了哪个环节、在哪个办事员手里。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一颗印章管审批”的泰达实践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一颗印章管审批”的泰达实践

“多项合一”创出“滨海速度”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一颗印章管审批”的泰达实践

审批条件“互为前置”或者部门之间需要统筹协调,是行政审批中心成立之前经常遇到的问题。所谓互为前置,比如一个企业家想投资办养老院,去发改委立项被要求到民政局办理民办非企业证书;到民政局又被要求先建好场所;到住建局申请批准建房却得知项目必须先立项。

·“现在遇到这样的问题,开发区行政审批局会马上启动预审服务。去年一家企业申报改扩建项目,按照流程要分别完成环评、立项、规划、施工许可等20多个审批环节。而土地准备和挂牌期间同步进行了环评、施工图等项目的预审,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如今,天津自贸区中心商务片区行政许可局通过充分研究前置许可与民办非企业单位设立登记之间的关联关系,推动相关行政审批“多项合一”,实现了一次受理、一次办结,行政办事效率再次“提速”,这项改革成为全国首例。

·“多项合一”改革涉及的主要领域为民办的教育培训机构、医疗机构及养老机构。按照原来的程序,设立开办这类机构,需要先申报养老机构的设立许可,再进行民办非企业的登记,两大步骤加起来需要先后报件20余个,用时1个多月。在相关企业设立的办理过程中,天津自贸区中心商务片区行政许可局积极探索程序简化,将企业两次需要提交的要件中重合的部分进行“合并同类项”,企业要件提交,

由原来的20余个缩减到13个,且由两次提交申请变成一次报件,有效压缩了申请和审批时间。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一颗印章管审批”的泰达实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