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龍,其實原來是叫五龍,這裡有一個歷史典故!
六龍地名源於朝廷一位蔣姓官員,因鳳山沿東南下沉的山脈形如龍狀而名。另類說法,說實際上只有五條龍(山脈),於是人為扎一條龍補足,從此,六龍便有了舞龍的習俗。龍是漢人圖騰,彝人崇拜則是虎。
在烏蒙大地上,一座歷經數百年曆史的古鎮,她踏著羅甸國泥土的芬芳,沿著川滇鹽道的足跡,集古彝文化之靈氣,揚女傑奢香之精神,一路走來。她,就是黔西北歷史文化古鎮——大方縣六龍鎮。
六龍古鎮地理位置
六龍鎮位於大方縣城東面12公里處總面積77.87平方公里,居住著漢、彝、苗、蒙古、仡佬等11個民族。曾榮獲“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先進單位”、“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全省文明鄉鎮”、全省唯一一個省級“詩詞之鄉”。另外,六龍鎮還是著名的“豆乾之鄉”、“龍燈之鄉”。因文化底蘊深厚、交通便利、商業繁榮、漢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交融滲透,文人輩出,自古以來被稱為“小荊州”。
荊州的寓意之一便是藏龍臥虎之地。六龍歷史名人有若“群星燦爛”。 不僅有福建政和知縣譚文藻,舉人徐禮和,詩聯書法家宋蛟,也有參與辛亥革命的同盟會員陳百朋,更有大名鼎鼎的水西慕魁總理陳恩。
六龍的文人墨客
在歷史上,六龍文風鼎盛,僅《黔詩備採》就刊登有六龍名人譚開甲、譚開惠、陳兆彪、譚文藻等前人的名作300餘首。還留下小說、畫冊、劇本,《夢中夢》、山外山、《典型的母親》等等文化典籍。這些歷史上留下許多不朽詩篇和遺蹟,為高原上這座小鎮積澱了豐厚的文化底蘊。也為我們大方縣夜郎文化埋下深厚基礎!所以我真的定義不來“貧困”二字。因為在大方六龍,我們有精神食糧,我們的精神不貧困!
這裡豆腐飄香
酒香不怕巷子深,在這裡,管這句叫豆腐香不怕巷子深!六龍豆乾在這裡或者是整個大方縣乃至全國都享有盛名,來到這裡,你不吃一頓六龍豆乾火鍋,你都不好意思說你來過大方!
青青石板街、飛簷翹角的房屋、古樸的商鋪招牌、屋簷下的大紅燈籠、鏤空花格窗、牆上的詩詞壁畫,彰顯著古鎮悠久的歷史風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無論站在哪一個角度,都能感受到一股悠悠古韻撲面而來。
閱讀更多 印象水西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