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印象—高安市相城會上大塘村

贛,一個字,一條江,撐起了一個省。江右曰北,江左稱南,其他為中。北為平原,贛語片區;南為山陵,客家語系。

常年生長於贛南的我,此刻站在贛北——宜春高安市相城鎮會上村一個叫大塘自然村的地方。

印象—高安市相城會上大塘村


印象—高安市相城會上大塘村


印象—高安市相城會上大塘村


印象—高安市相城會上大塘村


印象—高安市相城會上大塘村


印象—高安市相城會上大塘村


印象—高安市相城會上大塘村


印象—高安市相城會上大塘村


此片此文,只為一個人,記錄一個村,保留一份情。

大塘村,只是相城鎮會上村多個自然村中的一個,常住人口已無法再考證,單從現有存留房屋估計,在八九十年代全盛時期應該不少於200戶。全村主幹道為一條呈東西走向的碎石泥路,貫穿村頭村尾,南北兩邊屋巷錯雜,易迷外人。

中國鄉村多以姓氏為名,大塘村有簡姓、吳姓、況姓及胡姓等,然均未以此命名,而貫之以“大塘”,為何?走遍全村後,在坍圮的古屋前,在古井邊,在鋪滿水葫蘆和雜草的大池塘旁,或許我找到了答案。

高安是一座有底蘊的城,北宋和南宋間留存下來的村落不下百座,大塘村是否屬於其中一座?毋庸置疑,答案只會更肯定,因為蹲坐在大池塘岸邊時,我發現被村民用來浣洗的半截馬條石上面居然刻有明滅可見的字跡:大中祥符三年……頓首泣血。無法考證,為什麼古人墓碑石會出現在這,但村中牛欄矮房殘垣上隨處可見刻有字跡的墓碑馬條石,似乎在述說著當年不可細說的歷史。

大中祥符,是北宋時宋真宗的第三個年號,由此可見,大塘村也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大塘,大池塘,當年的池塘有多大現已看不出了,蘆筍、水葫蘆佔據了它的身心。我嘗試著下水,三伏天裡格外的冰涼,水清但深不可測,或許這和邊上百年古井水脈相連的緣故吧。我佇立於此,閉眼遐想著在浩蕩歷史中大塘村的盛況,伸手想觸摸大塘村殘留的溫度,飛緒想象著大塘村村民早晚間浣洗、挑水、沐浴的場景……

古人喜水而居,沒有河,那就退而求其次,塘也行。於是大塘就成為了村民生存和生活息息相關的聖地。各族各姓和諧共處,圍著這口大塘繁衍生息,在邊上建起了屋舍、打起了水井。子孫多了,開枝散葉,繞後重新建房,重打水井……於是你就會發現整個村落呈現階梯式發展:大塘邊上房子最老舊,往外其次,現在還有人居住的房子多半在最外圈,而且房子牢靠如新。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大塘村民望不見長江,但能在月夜之下,凝望大塘搖灩接星津。

“背燈和月就花陰,廿年蹤跡廿年心。”改編納蘭性德的詞句來形容某人對大塘村的感情或者大塘村今昔變遷,不曉得合不合適,無可厚非的是走出去的人對大塘村的現狀和情感頗有類似。

徜徉在村裡,鏽鎖閉門,少見行人,藤蔓爬牆,青瓦長草,斷壁殘垣,觸目及是;求財升官、搬遷外居等各種因素讓曾經雞犬相聞、鄰里往來成為了過去。

“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家在夢中何日到,春來大塘幾人還?”不管大塘怎麼變,不管離大塘有多遠,只要是從大塘走出去的人,心裡永遠盛著一池大塘。這是也是我為什麼會出現在大塘的原因,不為我自己,而是為了我那位心繫大塘的人。

唯有門前大塘水,春風不改舊時波,送給某人。

曾松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