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言」的科學

為什麼吃飯時不要說話

“吃飯時不要說話”,家長常會這樣告誡孩子。你知道為什麼嗎?

這就牽涉到人體的一個結構——咽喉。人們常用“咽喉要道”來形容一個地方的重要性,足見咽喉有多麼重要。

咽喉是從鼻孔到氣管的通道。“咽”在上,是由鼻孔到喉的通道;“喉”在下,是嚥到氣管的通道,因為它們離得很近,又經常協同工作,所以統稱咽喉。

人的咽喉上通鼻腔和口腔,下接食道和氣管,是空氣和食物的必經之路,真可以說是四通八達。在這其中有一個調度員——會厭軟骨,當咽東西時,氣管會被會厭軟骨蓋上。這樣,食物就能順利地進到食道里,而不會進到氣管裡。呼吸時,鼻腔和氣管都打開,會厭軟骨蓋住食道,氣流便可以流暢地進出了。

現在你瞭解了會厭軟骨的作用了嗎?正是由於它的作用,我們才可能正常地吃飯或說話。有時出現食物進入氣管的現象,那一定是你在吃東西的時候說話了,造成會厭軟骨的慌亂,不能正確地選擇蓋上食管或氣管,所以,食物才可能進入氣管。如果食物進入了氣管,一定會引起劇烈的咳嗽。你知道這種咳嗽的作用嗎?這是因為異物進入氣管後,刺激了氣管壁上的黏(nian)膜,引起反射性咳嗽。每一次咳嗽都會使氣管壁的肌肉收縮,將異物向外推動一步,直到異物被推出氣管,咳嗽才會停止。如果異物不能夠移出氣管,後果將不堪設想。

所以記住吃飯時不要說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