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二十五年壹分銅幣在哪裡出手比較快?

銅元是我國清末民初以來所鑄各種新式銅幣的通稱,俗稱銅板,是我國近代貨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銅元誕生於清朝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銅元與歷代的方孔銅錢不同,中間無孔,系仿照香港銅輔幣鑄造而成的。它的誕生,標誌著我國金屬貨幣鑄造工藝從傳統的手工翻砂鑄造進入了先進的機器化生產的新階段。民國中期後幾年,各地軍閥逐步走向衰落,國民黨政府開始了統一幣制控制金融的進程。這一時期國民黨政府主要發行紙幣,銅元輔幣逐漸被鎳幣所代替。發行的銅元主要有黨徽布圖分幣等。解放前夕,貴州、綏遠還發行了地方銅元,但只是曇花一現。至此,銅元走完了其短暫的歷程,逐漸退出流通領域。

民國二十四年十一月實行法幣政策,禁止銀元和舊銅元的流通,民國二十五年(1936)一月,頒佈《輔幣條例》,規定輔幣有鎳幣和銅幣兩種,銅幣以分為單位,作為法幣的輔幣,結束了以制錢為單位的輔幣制度,使混亂了數十年的幣制逐漸趨於統一。據此民國二十五年製造了一分、半分銅輔幣,正面中間為古布幣圖案,兩側為“壹分”或“半分”的面值;背為國民黨黨徽及製造年份;次年繼續制一分銅元,圖案未變,只改年號。另天津造幣廠亦仿製過古布銅元,其中少量試製品上添制有“平”字、“京”字。

中華民國二十五年壹分銅幣在哪裡出手比較快?


此枚中華民國二十五年銅幣壹分,直徑2釐米,重3.4克。正面中間是國民黨黨徽圖案,上方環寫“中華民國二十五年”字樣;背面中間是古錢“布幣”圖案,兩邊是面額“壹分”字樣,正背兩面沿邊雕回形紋(中國傳統古老圖案寓意吉祥)。銅幣保存較好,錢文、輪廓的清晰程度較好,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