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价下的“窘境”:吃榨菜喝二锅头,到底是降级还是不敢消费?

高房价下的“窘境”:吃榨菜喝二锅头,到底是降级还是不敢消费?

随着中国现在的国民经济发展越来越好,我们能在市场买到的东西也在逐渐增多,无论是吃的进口食品还穿的衣服款式花样无不琳琅满目。经济在发展的同时,我们能取得的收入比起以前也增加了不少,虽然在房价面前依旧是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但对于平时的消费那绝对是绰绰有余的。这段时间来一直听到网络上有人在议论,认为房价的上涨带动了我们资金储蓄的“窘境”,只好降低级别吃上榨菜,二锅头。对此论点,房说君是持反对意见的,所以今天特地带来了2个论点来说明房价虽然高,但并不能就直接就把高房价来跟它划上等号!

虽然现阶段的房价高些,但成交的数量却也依旧没有减少。

高房价下的“窘境”:吃榨菜喝二锅头,到底是降级还是不敢消费?

房子,一直都是老百姓追求的商品,虽然不断上涨的房价一直是“阻挡”大家购买的因素之一,但从目前已有的数据来看,成交的数量却依然还是不少。以深圳为例,房说君特地在深圳房地产系统截取了最新8月份的一手楼盘成交的相关数据,其实在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个深圳市,8月份的成交数量是在了大概3700套左右,均价则是维持在了6万/㎡的幅度。深挖一点的概念:在深圳市以6万/㎡价格购置一套90㎡的小2居,总价是540万。贷款时限为30年,在除去首付的情况下每个月还需要“还给”银行2万元。虽然房价在8月份有出现了些许的下降,但对于中产工薪族来说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房说君给出只是一手房的成交情况,如果在这基础之上再叠加上二手房成交的数量,可能会去到1万套左右。其实,这个数据现象很明确的给出一个信息,该买房的还是会买,虽然价格高却也抵不住真正有需求的人。

是否现在我们的薪酬没办法很好的支撑起平时的消费,导致级别的降低。

高房价下的“窘境”:吃榨菜喝二锅头,到底是降级还是不敢消费?

大城市带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充满了机遇,收入不低。现实情况也是这样,同样的工作对比,处在一线城市的薪酬是要高于三四线的地区,虽然统计出来的平均薪酬会被拉高但基本维持在4000——5000元上下的幅度。有一点请不要忽视,大城市收入高但花销的水平也不会低,但是只要你平时没有过大的花销费用,也足够维持生活上较好的一个生活。

高房价下的“窘境”:吃榨菜喝二锅头,到底是降级还是不敢消费?

得益于中国的地大物博,我们国人的传统饮食结构是很多样化的,比起欧美国家的单一结构餐饮而言,来自不同省份的人他们各自喜爱的酱料、下饭菜都不相同。在市场商品多样化的情况下,企业对产品的质量也在不断提升着,类似涪陵榨菜、老干妈、二锅头等品质也得到了提升,无论何时我们的口味依旧没变,但这些食品企业却在努力的改进自己的产品来推陈出新迎合着市场。看似“廉洁”的定义只是消费者在“自娱自乐”的赋产品的烙印。

那么是什么因素给网友造成了“降级消费”的想法呢?

高房价下的“窘境”:吃榨菜喝二锅头,到底是降级还是不敢消费?

或许在房价的对比之下,我们的收入在此时会变得“渺小”,再加上二锅头、榨菜、老干妈等产品在我们心中的定义比较“廉价”,因此让我们感觉是处在了“低层次消费”的时代。其实这个想法是错误的,我们更应该从网络消费、生活压力、消费观念差异这三个维度,来客观的看待“降级消费”这个观念:

  • 网络消费: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在网络平台购物、娱乐几乎占据着我们大部分的时间。同样,现在个网络平台也提供着各种“先消费后还款”的借贷业务,促成我们在网络上“二次消费”也加大了我们的支出。
  • 生活压力:大城市收入虽然会高点,但是花销支出的成本也不会低。加上我们大多是出门打工的,每月面临的租金成本(买了房的即使月供成本)的支出,导致了我们可使用的储蓄不多了。
  • 消费观念差异:目前国内的消费人群,会以中低收入的占据了比较多的份额,然而他们的日常高消费并不能很好的以偏概全代替家庭居民的消费,再加上榨菜、二锅头等长久以来给人们的廉价定义等。
高房价下的“窘境”:吃榨菜喝二锅头,到底是降级还是不敢消费?

房说君有话说:房价高是因为房子这样商品的特殊性说导致的,以目前经济下我们的收入其实比起以前是有了很大的增长,虽然不是每月的薪酬不是过万但平时的生活消费却也还能保证。至于网上说的,因为房价太高而造成我们大部分收入都还贷的拮据“窘境”,只好失吃着榨菜、喝的用二锅头来代替,这完全是错误的观点。房价再高有需求的还是会买,同样也不会因为买了房,而刻意的降低生活质量“餐餐”吃榨菜。因此,高房价于它之间是不能划上等号来比喻,只能说前者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以偏概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