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安剑:青城之恋三步曲,举一杯清水敬明月

龙安剑:青城之恋三步曲,举一杯清水敬明月

作者:龙安剑,笔名:青芒,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市,在校大学生兼自由撰稿人,“五四”标兵,志愿者,《诗词中国》注册诗人,校园诗人,校园文学倡导者,已公开发表多篇诗歌散文,代表作有《青城之恋》系列散文集、《冬季恋歌》、《我可没骗他》、《等待是长长的守候》等。其喜欢闲暇创作并主攻发扬校园文学并多次获奖:其中获得过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社科论文全国一等奖,两次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大学生组散文全国一、二等奖,“旭日杯”文学优秀奖等,以及获得过“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志愿者”“见义勇为”等荣誉称号,“路漫漫其修远兮…”希望不断努力学习积累不断探知求索,希望在文学上尤其是在发扬校园文学方面能写出更多真挚的作品,时刻保持对文字真诚的态度和时刻保持做人谦虚学习的态度恪守及人生信念: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之必然,顺其自然!

(三)举一杯清水敬明月

小述

真的好久没写这么多东西了,利用上车到下车这一段时间一直写到下车埋头于文字中感觉“迷了魂”一般,没浪费一分一秒,请“恕”我简直有一点“痴”。为什么今天就突然写了这么多了?一方面昨夜辗转难眠,另一方面昨夜内心忽然唤起了一些想了好久的话却一直未曾说出的,同时想起了一些朋友、同学曾问过我的问题还没回答,由此趁正好有时间和思绪又恰好涌到心头借此发《青城之恋三》时再附带一篇小述,诉说诉说那些一直未曾回答过的问题。

首先“为什么要写?”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是刚开始仅仅是为了宣泄内心的苦闷和所有的不开心以及所思所想,但后来慢慢开始有了一些改变:直到不断有朋友、同学告诉我她们喜爱我所写的东西,并每每期待着我的“新作”,并在寝室中和三五个室友一起大声朗读出来给他们欣喜和美的享受时,我每每总是为之振备受鼓舞,同时无比感动,我时刻在想我真的是何德何能,我那拙劣的手“粗糙”的散文、诗歌想不到能给她/他们带去精神上的“食粮”每每想到这些甚至几度哽咽同时又不断催促我不断用心真诚的去写不断去阅读积累,同时仿佛又带着一种“责任感”-我要多传递积极向上“正能量”的东西。说实话我写的不好是你们@×××的鼓励与支持才让我有勇气去写用真诚的态度去写,因为你们我开始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专注于“校园文学”并不断探索成长学习到和领悟到许多的经验与教训等,在这里答应你们只要我还活着我会坚持写到至死方休,同时我也存在着太多的差距我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不断学习调整反思总结(挺过2018和2019年后)在空闲里希望我能写出更好的东西!

第二关于“文学态度”关于这个我只想说我相信文字有“灵性”不仅仅是出于爱好而是出于心的真诚与怀一份敬畏,文字同时也是品性的表现或许正如需要“吾日三省吾身”吧同时我认为文学尤其是校园类诗歌应该有一片自己的“净土”因为校园就应该需要多一些“纯净”可以那么热烈的并理想着单纯着给人以“美”的享受当然纵观任何创作几乎都是来源于生活不得不要与“世俗”扯在一起,关于这个态度我始终坚持反对其“世俗”化并用“世俗化”的眼光论及有用或者无用因为这是对文字的一种“侮辱”也是其精神匮乏思想之鄙陋的淋漓尽显-吾坚持文学高于“世俗”重在人文,说到这或许有些偏激但就于种种现实而言有必要为文字,人文科学等呐喊一番因为它们或许不实用但其精神影响是无法比拟的潜移默化的,文字、文学也需捍卫自己的一份“荣耀”守护自己的一份品格,它们也需要传递更多的精神力量!最后我只想说对于文字、文学我将永远真诚以待,同时自己坚持的按自己的心去走,做好每一个阶段的事。

写到这笔者有些踌躇了还有些曾经未回答的比较“敏感”的就不言了因为都明白的又何须再言,于文字而言烂于心底又有何不可,太多事正视现实只能说或许是生活把我们“逼”成了“没心没肺的忙碌奔波”而“不痛不痒”无片刻“闲情”归根结底一句话“环境、生活这两个词语其承载的分量让每个人变得都不容易”。但笔者只想说不管怎样都得堂堂正正绝不屈服于生活!

……

最后,不知道所思所想是否表达清晰了但必须强调一点:只是吾之所想感悟,仅此而已……

一一写于2018年8月15日晚

题记:写了《青城之恋》系列一部曲和二部曲之后的一段时间总发觉不管是“量”上还是情感上还是少了些什么。一是观自古以来创作以上、中、下或以其他形式以达到“三”为佳成二岂有成三之完整和“体统”?二是时间流转思想叠累对一座城的深情与深思即便又添新愁、苦楚也罢倾泻一番酌千殇淋过往,于文字而言又何伤大雅?心定凝窗,怀一份真诚与敬畏,执笔恰到心头“举一杯清水敬明月”希望能给《青城之恋》系列画上一个小小的句号。

《青城之恋》系列因为在情感上是延续递进的并且存在一定的内在关联性,至少我是这么认为它不是单纯的独立篇章,由此觉得还得像老生常谈一般再说一说。在《青城之恋一》中谈及了“愁”与“孤独”作了一番全引自道是“藏不住秘密也藏不住忧伤”。在《青城之恋二》中延续《青城之恋一》中的情感深究彻底的写了一番“孤独”自道是“昨日西窗晚雨,独倚窗台,看“青城”吹断一夜凉风“。《青城之恋三》下笔前沉思良久不知道自己这拙劣的笔能否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但或许真实最重要吧遵循内心最真实的情感,于是在继承《青城之恋一》主题的基础上反复斟酌想引开另一条主线并一气呵成的谈谈“愁”,作为一名小小的校园文学者自知所要谈及的其中的深浅以及能够到达的境界拙劣之处只能无比自愧但我能说这是最真实、朴素、直白的情感,真真实实!“问君能有几多愁”?求教君一言与之清茶细饮,留存一段思索,又何尝不是一件乐事呢?

“愁”该如何谈及?纠于情节还是想先构造三幅古今文人式常有的画面:曾经过往在时间的无涯里没能捱得过蹉跎早已被“洗涤打磨”的干净彻底,尝尽苦楚无法坦然面对远方与抉择的孤苦无依,这是一种“愁”。曾经的年少轻狂在流光溢彩中转眼飘零,喧腾的浮华中故作屈膝的无奈,这是一种“愁”。曾经的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豪气震山河终究敌不过奔波劳碌依旧两袖清风之窘境,这也是一种“愁”。古今“愁”无形却有多种少许甚至无法名状,并且可以冲破所谓阶级、学识之分,正所谓世上无愁必是极乐天堂,世人无愁未免太假,再者彼皆凡人岂有不愁?对于“愁”何为“愁”或许南唐后主李煜的声嘶竭力最具先导性和高度性,“问君能有几多愁”?留给后世无尽遐想与恰到此时的直抒胸臆:

欧阳修言愁是“满眼凄凉愁不尽”那般心酸凄惨。

秦观言愁是“飞红万点愁如海”那般柔情似水。

李清照言愁是“薄雾浓云愁永昼”那般爱恨连绵。

辛弃疾言愁是“少年不识愁滋味”那般恍然领悟。

古人言愁或许无非于家国情怀、爱恨离别、壮志难酬,与古人之“愁”想较今人之“愁”虽远不及之境界,但归根结底情系一脉情感上大相径庭。因此“愁”是自古至今挥之不去的且相承的。言其“愁”,于“愁”太少未免过于轻浮,于“愁”太多未免劳心伤神,但“愁”又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可以是郁结愁闷的心绪而愁寸断,可以是愁苦的境地而陷入愁城;可以是忧郁的神色而满脸愁云;也可以是忧愁苦恼的样子而愁眉锁眼,同时“愁”又是矛盾的正如李白所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由此又引出了“消愁”一说。写到此又如何“消愁”?吾辈或许远不及古人之心境和品格,谈及今日之“消愁”是否真的又如那般“三巡酒过在角落固执的唱着苦涩的歌”?或许不太重要,“消愁”或许只需放下,转移注意力只需觉得自我舒适安逸便足矣,已是“消愁”,当然这也是主流思想。林徽因曾说“我有一道暗伤,不见阳光,不经雨露”。在这“青城”之中的第三年而我想言“我有一段愁,忧其修身,忧其心力,忧其时光荏苒,忧其无处安身”。如古之仕子呐喊一般吾之“愁”是理性之严峻也,苦闷久矣,岂能“消愁”危矣。林徽因言其“消愁”为“纵算经历颠沛,尝尽苦楚,也无怨悔”,感伤之外无疑是女子式的含蓄与执着终究少了几分汉子的豪爽之气。辗转停留在这“青城”之中吾之也有所悟而我想言“消愁”是“举一杯清水敬明月”,女子式的细腻与汉子的豪迈结合这般,要坦然从容:

选择的自己决定,自己一步步走去,投之以最坚定的决心,无关是非,几多风雨。“举一杯清水敬明月”你不曾懂我,我亦不曾藏“恨”于心。

人情冷暖,柔柔细雨点滴在心,于伤害无须难过,练习微笑边走边忘。“举一杯清水敬明月”正如“你年纪轻轻,心地善良,你怕什么。”

少许坎坷要勇敢面对,纵然忧心如捣,垂泪泣血,不死就得重新站起。“举一杯清水敬明月”也可换一人白首,择一城终老。

如果坦然放下,一心只做好当下事,一步一步只是一个一个小目标,学着善良与原谅“愁”又从何而来?又有何“愁”不能“消愁”?或许君恰如吾一般通也彻也。一城山水,一段情,一段旅行,一个故事,孤独如果从一开始就注定要用一生承担,理想的境地如果终究敌不过现实“愁”也无之所谓了,“消愁”至高境界或许便是到某一天真正明白: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只能是一个人的天荒地老,并久而久之慢慢习惯但不卑不亢不失其品性的学着去放手和克制着自己的贪、嗔、痴、恨、爱、恶、欲。

写到这思绪有些迷惘了浅谈了“愁”的种类与“消愁”,但不能忘了吾之“愁”固想再其重申:“我有一段愁,忧其修身,忧其心力,忧其时光荏苒,忧其无处安身”。我想强调的是吾不是唯美主义者必须要承认吾不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英气是以尚未悟得历史定位为前提的,一旦悟得,英气也就消了大半”,而是“不知山高水长的青年脾性是以尚未尝尽百般无奈为挣扎的,一旦尝尽,虔诚也就失了几分”。吾认为吾是偏理性夹杂理想性主义者。吾之忧吾为之愁,或许仅仅是吾一个人的忧愁。虽言在这“青城”之中也曾累到无力,走过泥泞彷徨,孤苦无依但终究还未曾尝尽百般无奈言其“愁”却又是一些幸事难免还是有些轻浮于苦闷又欣然接受也。再者吾之“愁”于天下世人之“愁”又有多少出入呢?与之一样的故事,一样的情节,一样的心境向往一片修身修德不断自我完善之路终之能傲然挺立于天地之间坚守一份“脊梁”,并不断自我疗伤而“百毒不侵”保持从容的每一分钟,同时无论相隔多少天涯海角又有什么能够阻挡那些人格和思想之共鸣,理性之不屈了?

笑看,现代“忧愁”之下的绝望者、落寞者那些被人类敷衍的过客和遗漏目光中以死所作的荒芜表达者,理罢,如果“举一杯清水敬明月”放下,坦然从容或许也不失永恒。又有何不能“消愁”。吾,通也,彻也。求索感悟的过程,喜怒哀乐或许只是一种直白的表现,一种真实而又“肆无忌惮”的吐露而一生的坚守与执着对世界的温情以待才是人间正道是沧桑,也正如沈从文所言“不许哭,做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许哭,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方配活到这片土地上”。今日之言“愁”实则太浅矣拙劣之笔愿君恕其吾之境界有待提高,才书学浅也,难再其如学术研究一般再“深究”也只得这样先“草草收住”。但为之令吾振奋猛然一抬头惊坐起这般言之:真实,真真实实也!“愁”实则心生也则坦然正视则回归本性于心才可了结消却也。在这“青城”之中的三部曲实结也,但情未完注定刻骨铭心回首已是:

第三个年头,吾眼中之“青城”依旧那般散发着生命的气息,重新再登上那高楼感受这它的变化与发展,三年前那“绿色的长河”现“依旧那般散发着生命的气息”总是令人每每热泪盈眶,它依旧无私包容着每一个在这座城市中奔波的人们,依旧守护着每一个人的梦与想。我不知道还有多少悲欢离合要走,还有多少苦闷忧愁要度过,“举一杯清水敬明月”,但这一杯我想敬诗和远方献给永远的“青城”:

在阳光雨后

如此静静的等你

我是横越三世滴落的雨露

闪耀的彩虹里你定会走来

因为我懂

所以我等

没有归期,没有伤悲

云淡风轻地轻吟着:

我有一段愁,系我一生心,付我千行泪

坚守一段执着,系我一生念,付我三生情。

(一一估计是大学阶段最后一次发散文,仅此送给与我有一样之情感、心境以及喜爱我文字并一直默默支持我的朋友和同学们,怀着无比真诚的心谢谢你们,你们的情意我将永远放心底唯有不断努力好好做人,天天向上不断积累学习才能对的起你们对我的期待!

《青城之恋二》

岁月流转,惋若细沙从手心悄无声息逝去,辗转流年,深情凝望再回首,不觉然在这“青城”之中已渡过吾之人生重要时刻的二分之一。虽只是短短的一段时间却走过了一段长长的路,虽自认为还是原来那个背着行囊初来乍到的漂泊者,可当屡阅了悲喜交集甚至为之怒不可遏而惘然若失时,在恍惚与清醒的矛盾之中更加确定在这“青城”之中彻彻底底成了一个“孤独者”。

成为“孤独者”又如何?如果习惯了一个人的停停走走,习惯了风雨中独行,习惯了那一种坦白真实到无可挑剔的不屑与诚恳,习惯了对所谓价值的否定和嘲弄到英雄末路般的不屈与无奈。因为习惯,一丝傲然又何惧孤独又何曾能再究其?或许未免悲凉打心底里不想孤独,可既然孤独和无奈怎么都挥之不去那么正像村上春树般把玩之可也无妨。我在《青城之恋一》中写到过这“青城”之中的绿色和散发的生命气息是我唯一的寄托使我为之振奋足以抚慰我孤独而敏感的心。《青城之恋一》或许已很感性有点热烈的在拒绝驱使孤独,可小小寂寞的城“断送一生憔悴,只销几个黄昏”便足以衍生孤独,在这“青城”之中活着的孤独注定在所难免又怎能逃避?罢了,坦然面对以此再提笔写下这篇《青城之恋二》继续写完上篇未完的孤独。

“孤独”究竟是怎样的情境?常常一个人总是这样苦想,原谅我无法明状,但切切实实能感到它的气息并一步步向它靠拢。我时常这样想象:在这座城市最中央的最高处,只有我一个人倚靠在墙角看着这座城市的人来人往,灯红酒绿,并吹着冷风,眼睛很疲倦,全身冰冷。旁边有直接可以到达底层的楼梯,并且我知道只要一转身走下去就能远离那刺骨的寒风,可就是不愿走开,也不愿眨眼,情愿在这“热闹”之中endure loneliness。当热闹是别人的,在这热闹之中我就已成了“孤独者”。寻找一份安静,一种远远的伫视在这热闹之中以应对内心最孤寂的孤独又何不是一种把玩了?当所有的繁华与璀璨是别人的,在这繁华与璀璨之中我也成了“孤独者”。寻找一份淡定,一种愤愤的不屈在这繁华与璀璨之中以应对孤苦绵愁又何不是一种把玩了?

虽然那是一种近乎合理的想象可又何曾不可哪怕遭受非议。一个人不仅仅因为独处或与世隔绝太过空虚而孤独,在热闹喧哗中在狡诈与伪善中又怎不会也伴生孤独。特立独行的潜意识总是立竿见影赤裸裸般感受到,被习惯玩弄甘愿忍受却如冰火两重天般这份孤独隔隔不入。原谅我对这份孤独渐久愈浓,或许我只是习惯了一个人行走在这偌大的城市卑微的如蜷缩在某个角落,走走停停,熙熙攘攘中沉浸在思想深渊,耳畔如不闻任何声响,眼晴如不见任何风景,若有所失,怏怏不乐处过眼云烟又何恋其撩人之处?热闹繁华是别人的孤独又何惧?

在这“青城”之中近乎“神经质”的认为自己是一个“行者”,或许勉强,我还是更愿接受并承认我是一个“孤独者”:驱体上的“孤独者”!精神上的“孤独者”!思想上的“孤独者”!理想与现实的“孤独者”!写到这,面对这份孤独如何把玩了?更何况对我这个“孤独者”了是否能够安然自得?鄙人只能由衷自愧。年少轻狂也罢,在这“青城”历经太多坎坷与无奈难免不忧心如捣,惴惴不安,又怎敢信誓旦旦饱有声势的强力与勇气,把玩孤独性空也。或许孤独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总让人束手无策,郁郁寡欢,是努力认真与起伏跌落的冲突总让人懊恼,责备不已。或许“孤独者”常相信执着与信念是唯一坚持的骄傲,任性的以为已经“碎了”,不怕再“碎”,可久而久之的辗转一路奔波的辛酸终要退去几分应付纷繁世界的淡定与从容。再一次如“老夫聊发少年狂”般再说一次在这“青城”之中我是一个“孤独者”或许我已不再有太多抱怨而长吁短叹,至少这座“青城”还能够包容我这个人接纳我这一个“孤独者”,让我短暂的停下漂泊的脚步。在这座“青城”之中,听其自然,世事的长河终要流往其应流的方向,而即便再竭尽全力,不该受伤的人也无由幸免。既然如此,坦然面对孤独,接纳孤独又何尝不是一种豁达把玩孤独了?纵使伤心与不快在所难免,但应对,不必须最难过。孤独不必须不快乐。或许得到的已经太多知足过后又何来伤痕累累对冠冕堂皇的所谓的否定与憎恶?归去,已是罢了……

明天,我要做一个幸福的人!

昨日西窗晚雨,独倚窗台,看“青城”吹断一夜凉风。杯酒茶香“青城”的宽容与仁慈已浸入肺腑,风雨飘摇中它的独行坚守,自尊与傲骨再次震憾鼓舞着我的心,或许孤独烦恼只是短暂的,奋斗的决心和至美的善良是永恒的!试问多少哀愁似曾相识还复来?

明天,我要做一个幸福的人!

在这“青城”之中我无须隐藏直白的藏不住孤独也藏不住落寞。身在这里,接下来的日子不管今后如何重要,虔诚的心,不屈的信念终会有一天从“热闹”中领悟逃亡奔走去向远方,在那高楼之上与这“青城”再心与心对晤!

一写于2017.3.10下午

《青城之恋一》

记得张爱玲曾写过一篇爱情小说《倾城之恋》,记忆深刻之余由衷喜欢“倾城之恋”这几个字,总感觉有种特别的吸引力由此心中一直有个念头催促我写下这篇《青城之恋》。此《青城之恋》与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虽一字之差但所抒所写可谓是天渊之别。

我从一个小城市走出来,为了求学一个人背着行囊经了长长的漂泊来到了豫章–现在脚下的这片土地。

从一个熟悉的城市初次踏入一个陌生的城市带着少许恐惧之余更多的是新奇感。每一栋楼房,每一棵树,每一棵草映入眼帘都是那么新鲜。毕境这是座大城市,高楼林立,车流不息,灯火通明本是见怪不怪但对于住惯了小城市的人来说算是一番大开眼界,不觉心生敬意。经了长长的漂泊在这座城市终于停驻脚步,如释重负的放下了所有的背包行囊,暂且放下了离开故土时亲人的期盼,开始融入这个城市。开始吃这里的饭睡这里的床,开始坐这里的车,开始走这里的街道,开始观赏这里的风景。对一个陌生的城市,熟悉往往从许多开始而开始。了解这个城市也正是源于许多的第一次许多的开始。之所以在这座城市是因为求学,虽其大多数时间都在校园但偶尔也喜欢走出去感受这座城市的各种气息领略这座城市别样的不同。一次次的外出感受总有不同总是带着猎奇的心理搜寻着这座城市所不知道的角落,努力拼凑着关于这座城市所有零星的记忆,但又疲累于行走,路程的舟车劳顿。对于我来说还是沉迷于这座城市高大的建筑物喜欢以仰视的姿态发出的惊奇感和其间冒出的各种幼稚。

当真正某一天爬上一座高楼俯视这座城市它却以另一种形式把我再次深深震憾。我看到了无数的高楼与绿色的树木。如果说高楼是主角是时代的象征,那么高楼周围像绿色长河般的树木则是完美而又不可或缺的陪衬是自然与现代最和谐的交融。独倚高楼俯视这座城市我惊奇于那些绿树。平时穿梭于这座城市只是知道这座城市树还多,在街道两旁看起来似乎稀疏平常。可当真正站在高处俯视那霎那才发现它们奇迹般的如河流串联在一起,高低错落有致,百转千回,涌动着绿色的浪流以一种博大的胸怀将整个城市围笼其中,如诗如画,慷慨无私给这座城市生机给这座城市活力,富予这座城市自然气息。面对此情此景这座城市怎么称不上是一座“青城”呢?如果这座城市高大的建筑物充满的时代气息给我震憾的感觉,那么这座城市的绿色带来的自然气息给我的则是一种极美的感受,就像是一见倾心的恋人。从真正见到这座城市最美的绿色开始,这座城市俨然在我眼中已是一座“青城”,让人激动,给人希望,更给人力量让人值得依恋,记忆。我不知道这座城市还有多少美我没有发现,我也不知道这座城市究境有多少缺陷但正如刘墉先生所说“美若没有几分遗憾,如何能有那千般的滋味?”我就恋上这座城市的绿色,因为恋上这座“青城”即使这座青城还有许多未发现的美,即便发现了但我仍然确定还是只爱这一点哪怕在这个城市孤独而无奈,始终忠贞不渝又有何意议而不可呢?

恋上这座城市我就只有这个小小的最唯美的理由或许普通或许简单但这个小小的理由足以让我振奋遗忘所有烦恼苦闷与不快,支撑着我继续前行。有人说因为她或他恋上了这个季节,而我只想说因为绿色的生命气息我恋上了这座城市。爱或许不需要太多理由,爱的一方面与被爱的那方面总有某一样让人死心蹋地般虔诚守护,珍藏永远。

从一座城市来到另一座城市总是有多种巧合。恰好是这个时间恰好是这个地点,冥冥之中好像一切自有安排。于千万座城市之中遇见你现在所在的城市并在这里生活,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句:“缘分吗”?是缘分也罢不是也罢,已经停留在这个城市。穿梭在陌生的城市,走遍这里的零零碎碎,总有人带着喜怒哀乐,在某一个时刻忍耐着孤独无奈。城市偌大,过眼繁华之处是云烟也罢,但总是有这样一个地方安静的没有声音没有绚烂的灯火那就是疲累于这座城市繁华之后孤寂的心。原谅我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在这座“青城”之中有一颗孤独而又敏感的心。

或许一个人难以改变一座城,但一座城足以包容一个人。不管高兴失落与否怀着感恩的心我要感激这座城市能够包容我这个人让我停靠在这里生活。同时感激于这里的绿色缓解着我漂泊已久疲惫的心。一个人的城市如果习惯了孤独则谈不上快乐,但幸庆总有一点值得留恋的地方那就是绿色,散发生命的自然气息。恋上这座“青城”也许是不经意间的无声无息,或许已当作生命里最重要的地方之一只是我早已藏不住秘密,也藏不住忧伤!

写于2016年3月6日

龙安剑:青城之恋三步曲,举一杯清水敬明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